张志玲
摘 要: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物理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对学生的理性化思维、问题分析能力、科学探究精神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为教师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新课程改革后,人们的思想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想要构建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教师就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积极引进传统文化素材。基于此,本文将对合理匹配初中物理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的开发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 中国传统文化 导读案开发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1.021
中国文化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在初中物理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的有效开发,一方面,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推动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教育任务的完成进程。另一方面,能够向学生传递严谨的学习态度,推动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形成,为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的构建提供推进新的力量。由此可见,对合理匹配初中物理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的开发策略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书籍是人们记录信息与获取信息有效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促进写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大多会采取布置合理的阅读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完成阅读量的积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部分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与自身的预期效果相差较大。调查分析发现,导致教师呈现出的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主阅读对学生的自律性具有一定的要求,但就目前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言,能够到达这一要求的学生较少,多数学生将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当作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存在被动阅读的情况,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书籍中的含义的目的,大大削弱了阅读的价值。其次,在自主阅读中大多是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的,进而导致感性思维的初中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大多会选择故事类的书籍,而文化知识讲解类的书籍则成了被忽视的存在,致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环节仅仅获得了自身兴趣的满足,在思维逻辑性的提升与文化知识的积累等方面的效果不大,无法让阅读真正发挥意义。
二、合理匹配初中物理教學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的开发策略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能够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及时利用传统文化填充物理课堂,改变学生的阅读内容与阅读方式,推动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以下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的设计思路展开几点分析:
1.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发散学生思维的学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头脑的灵活度具有一定的要求,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行动往往受感性思维的驱使,想要提升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的头脑灵活度,教师就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对此, 教师在设计物理教学导学案时可以对传统文化素材进行充分利用,提取出其中的物理知识理论的发现过程与原理的内容,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出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精准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另外,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时,还应注意反复进行阅读分析,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加以检验,以保证引入的历史素材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而逐步达成合理匹配初中物理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到《浮力》时,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学中的曹冲称象的故事作为导读案,加深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古人的智慧,更为清晰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物理学科间的关系,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能够更为自觉地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而达成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目的。
2.设置疑问启迪学生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步接触物理知识,学习经验不足,在探索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较多的困难,为学生带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初中阶段的多数学生在面对物理学科时望而却步的,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导读方案时应明确好奇心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力量源泉,积极利用设置疑问的方法将传统文化与物理学科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以更为积极踊跃的状态参与到物理课堂学习中,启迪学生思维,达成合理匹配初中物理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的开发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到《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依据这一课的学习内容在导学案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你对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了解多少?”“你亲手制作过孔明灯吗?你对孔明灯上升的原理知道多少?”等,引发学生思考,将孔明灯这一学生相对熟悉的传统文化事物代入到这一课的知识内容。在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后,教师需要在导读案中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孔明灯的在我国古代的用途以及当代孔明灯的主要作用,提升导读案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了解孔明灯的发明故事与使用方法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进而达成合理匹配初中物理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的开发的目的,为物理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联系生活注重能力培养
导读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设置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较大的要求,想要呈现出合理匹配初中物理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的价值,教师就必须摒弃固有的以严苛的标准要求学生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从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的角度入手融入传统文化,将物理代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走入对物理现象与原理的探究中,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充分发挥有效价值。
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前,教师需要通过联系学生的视角生活的方设计导学案,并在其中融入趣味元素,如“在动画片哆啦A梦中的竹蜻蜓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竹蜻蜓的起源我国古代,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因此被沿用至今……”等,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现实生活、传统文化三者有效结合,提前将导读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竹蜻蜓的起源以及运作原理产生兴趣,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所学知识内容利用身边的材料展开实验操作,自主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全面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并使让学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更为独到的见解,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实现合理匹配初中物理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的有效作用。
综上所述,合理匹配初中物理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导读案具有诸多的良性作用,在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对此高度重视,立足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围绕物理教材内容为学生筛选出更为合适的传统文化素材,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立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物理教学的探究》,《物理通报》2015年第5期。
[2] 王远江《初中物理教学引入传统文化的思考》,《学子(理论版)》2017年第5期。
[3] 李德升《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可行性探析》,《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