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会展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0-12-13 13:25曹世燕
关键词:概论会展融合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活实践活动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尤为重大。《会展概论》课程是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在专业课教学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可以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启示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8.042

《会展概论》是我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会展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基础性的作用。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入脑入心,需要全方位充分发掘《会展概论》课程教学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找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会展概论》课程融合的最佳路径,从而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高业精的高素质会展人才。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的深厚文化基础,正确引导高职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审美情趣、质朴道德操守、深化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给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会展概论》课堂教学的融合现状

《会展概论》课程在2015年被评为院级优秀课程,2019年申报院级在线开放课程。本课程始终以企业、社会需求为目标,在学院“1234N”模式的基础上,一直贯彻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特有的“四能三动”模式,寻求达到最佳人才培养效果的创新教学方法。由于会展专业2016年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寻求新突破,确定了“一核、三点、多能”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门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即岗位执行力,贯彻“教、学、做”三点一线的培养模式,继续坚持“教中学、学中做、做中练”,充分利用第一、第二课堂两个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训项目,例如校内自办展、会展活动月以及校外行业企业会展项目服务(如历年医疗器械展等),力图实现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本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组织教学,注重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课程组教师一致认为思想和价值观比知识更重要,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们责无旁贷。

1.中国传统文化与《会展概论》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合

《会展概论》课程组教师历来重视在专业课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自觉地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例如讲授会展的内涵时,借机给学生讲解以“文化”为主题的节事活动,如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节、湖南舜文化节、安阳殷商文化节、福建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不仅提升学生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达到寓教于隐、寓教于情、寓教于行的效果;讲解会议的相关知识时,涉及会议的起源时,会给学生讲解人类开会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如几千年前大禹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召集了全国的部落首领,庆功封爵并商讨全国的财政问题。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灿烂文明的悠久历史,润物无声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中国传统文化与《会展概论》课堂教学的项目融合

为适应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作为基础课之一的《会展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注重突出实践性,以真实的会展项目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讲授会展项目论证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以赵县梨花节为例自行查阅资料,开展会展项目论证。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赵县、赵州桥的历史,增强对燕赵文化的认识,引领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传统文化。

3.中国传统文化与《会展概论》课堂教学的实践融合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会展概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布置学生撰写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设计方案,是把文化自信落到实处的体现,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同时能深入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会展概论》课堂教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会展概论》课程作为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实存在需要改进和提升之处。

1.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会展概论》课程内容结合的体系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挖掘《会展概论》课程内容,以与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更好地匹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具体来讲,《会展概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不系统、不完善,专业课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要素选取匹配不合适等问题。今后教学过程中要继续探索,实现本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教学统一的有机化。

2.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会展概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

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接受挑战,但受社会上拜金、心理承受能力差、崇洋媚外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三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说明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加强,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融合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固定等问题,因此在《会展概论》的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提升教学效果,把专业课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落到实处。

3.重视教师的教学示范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不是给学生讲政治理论课,它要融入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其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必不可少。教师在面对学生时,着装要大方得体,不能是奇装异服;发型要大众化,女教师化妆只能是淡妆;要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上课要对学生问好;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对待学生要讲诚信。

4.实现课程教学的线上、线下协同

《会展概论》目前在进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线上的课程资源也需要融合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做到线上线下的全面有机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理想信念”“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守信”等多个传统文化要素,構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新时代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会展概论》课程融合教学的实践,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塑造自身优秀品格,丰富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在职业技术学习和生活中知行合一,为培育新时代会展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曹世燕,1978年生,副教授,任职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主要研究领域:管理学、会展管理)

猜你喜欢
概论会展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破次元
融椅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