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娟
(吉林省公主岭市十屋镇卫生院,吉林 公主岭 136116)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内科的一项疾病,也是临床上人们所表达的中风或者是脑血管意外问题。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失语或者是眩晕等临床表现,严重的话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问题,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急救治疗[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关注到患者病发到抵达医院接受治疗之间的时间效率,通过缩短时间可以提高急救的效率。而为了分析乡镇医院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急救的模式,本文选择本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4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46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表对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单数组开展常规形式的急救治疗,双数组开展完善的急救治疗。其中单数组有13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2岁~71岁之间,均值为(51.27±7.65)岁。双数组有12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3岁~70岁之间,均值为(51.65±7.0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均值以及性别比例等基本资料上不体现出统计差异,能开展对比分析。
单数组开展常规形式的急救治疗,急诊人员在赶到患者发病场所之后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疾病处置。急诊人员根据传统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急救,尽量不要挪动患者的身体,尤其是在对疑似颅内升高患者进行急救过程中不能出现转运现象,给疾病治疗提供更好的保障。
双数组开展完善的急救治疗,具体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急救工作。首先,乡镇医院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应该和患者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联系,通过及时发动救护车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急救保障。救护车的出动时间应该保持在十分钟以内,途中也应该和患者家属进行紧密的沟通,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和诊治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乡镇医院应该做好和急诊人员的沟通,做好急救的各项工作。如果是技术或者会诊疗标准不能达到疾病治疗的要求,则应该和上级医院进行沟通,给患者的急救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其次,乡镇医院也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现场急救制度,也需要对急救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指导急救人员开展高水准的急救工作。例如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应该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保障患者可以保持呼吸的筒长度,严重的话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吸氧处理,避免因为呼吸不通畅而导致的急救不科学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单数组开展常规形式的急救治疗,双数组开展完善的急救治疗,分析急救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数(n)率(%)表示,t检验、x2,检验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通过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得知双数组患者从病发到医院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单数组,数据比较体现出统计差异。
本研究结果双数组患者从病发到医院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单数组,数据比较体现出统计差异。这说明乡镇医院如果可以建立完整的急救模式则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从病发到医院治疗的时间,这样给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更好的保障,也能降低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