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莹,王培豪,张瑞星*
(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冠心病是我国成年人心血管病住院和死亡第一位原因[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2017年我国行PCI术病人达753142例[2]。PCI作为临床常见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治疗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但在改善病人症状的同时也会给病人心理带来较大影响。多项研究发现,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增高,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患者睡眠质量差,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影响疾病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4]。因此,如何正确的评估PCI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护理心理干预措施,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对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估是开展心理干预的重要条件。国内外研究者常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等进行评估。周洪丹等[5]对250例行PCI治疗且血运成功的术后患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7.6%有焦虑症状,29.6%有抑郁症状、12.4%为焦虑合并抑郁症状。国内外相关研究表示,焦虑抑郁发生率在女性、年轻患者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低、教育程度低、社会支持情况差的患者高于男性、高龄患者[6-7]。针对不同人格特点,苏树芬等[8]对1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D型人格的患者抑郁发病率高于非D型患者。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9]。首先,提高患者认知,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包括冠心病发病原理、PCI的目的、术后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健康指导;其次,讲解预后良好的案例,调动患者乐观正向的情绪,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最后,患者坚定康复信念,继而影响患者行为,引导其自觉纠正不良习惯,积极配合治疗[10]。研究显示[10]认知行为疗法使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减轻患者PCI术后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正念疗法为有目的、有意识的专注于当下,但对当下的一切观念都不做评判[11]。
有研究应用正念减压疗法干预PCI患者,发现正念疗法可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提升生活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12]。此外,张耕瑞等[13]发现正念放松训练能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提升睡眠质量。
结合患者基本情况以及人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访谈,以开放性的问题展开访谈,向患者介绍PCI的目的及用药指导,使患者阐述术后生活规划,鼓励患者戒烟戒酒等。针对访谈结果,纠正其错误观念,使其树立康复信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一起制定个性化、可执行性强的自我管理方案。有研究发现动机性访谈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遵义行为和自护能力[14-15]。
心理暗示疗法是一种基于正向引导的心理疗法,积极心理暗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正性诱导个体产生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16]。积极心理暗示主要包括:语言暗示、环境暗示、行为暗示与共情体验、榜样暗示等。束丹等[16]发现积极心理暗示有助于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研究显示[17]自然声音和耳塞干预均能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焦虑感,值得在临床推广。苏树芬等[18]发现音乐干预可减轻患者躺卧不适感,可有效降低PCI术后患者焦虑水平。
研究表明,护理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状态提高[19-20]。张启明[21]研究发现,干预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因疑病再次住院率降低。
对PCI患者的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规范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减少患者的精神痛苦。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重视疾病的护理,也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当掌握护理心理学知识,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正确有效评估患者心理问题,寻找到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促进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