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真理论

2020-12-13 15:13:01商孝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人民出版社同志

商孝才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系,上海 200062)

马克思主义真理论是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今天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对我们自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所谓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它包含不依赖于主体,即不依赖于人类、不依赖于阶级的客观内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是真理的唯一源泉,这是客观真理的根本含义。所以,承认客观真理,是同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相联系的。正如列宁所言:“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①《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9-90页。

真理同人们的认识有关,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人们的认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而就其内容而言,则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因而真理和谬误是有区别的。真理是人们的认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内容;而谬误则相反,它是人们的认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违背的内容。因此,在真理的概念中,不应包括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份。

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的混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决不是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的杂凑,也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一切言论的总汇。有人讲:“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因为他们把真理和谬误混为一谈。我们坚持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末,无论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1页,第366页。也有人对于“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想不通,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把毛泽东同志的言论,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认为是毛泽东思想。而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林彪、“四人帮”鼓吹的“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这一主观真理论的影响。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做工作,没有不犯错误的,总是要做错事,讲错话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句句是真理”。如果按“句句是真理”的观点对待毛泽东思想,只能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或者盲目迷信,把错误的东西当作正确的加以接受和坚持;或者在认识到某些个别论断有错误的情况下,走向另一极端,对整个毛泽东思想产生怀疑,甚至在所谓“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的借口下,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这正如邓小平所言:“应当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这样可以避免许多混乱。”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1页,第366页。

坚持实事求是,从社会实践中寻求真理。真理有客观性,即客观真理。因此,真理只有一个,究竟谁发现真理,取决于他是否有科学的态度,是否老老实实地实行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从客观实际中寻求真理。一个人的权势地位不会给他带来真理。谁如果以为自己位高权重,就可以自以为是,不尊重客观实际,不尊重科学,那他就会离开真理。林彪、“四人帮”推行“有权就有真理”的信条,肆意歪曲事实,臆造“规律”,结果被历史抛弃。历史证明,真理不偏袒任何人。我们要办好一件事,都必须仔细地倾听真理的呼声,不管它发自哪一个人。我们要赞同那些拥有真理的人,决不能盲目地听某一个人的话,跟某一个人走,而要看他手中是否有真理。谁有真理,我们就支持谁,拥护谁。毛泽东明确说:“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36页。

二、坚持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是客观的,同时又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从真理的内容来看,是具有客观性,或绝对性的;从认识真理的过程来看,真理是一个从相对到绝对逐步深化的过程。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光辉著作中提出“有没有客观真理”问题之后,紧接着指出:“如果有客观真理,那么表现客观真理的人的表象能否立即地、完全地、无条件地、绝对地表现它,或者只能近似地、相对地表现它?这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④《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页。这是列宁对真理发展规律所作的深刻论述。

人们的思维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人们对无限发展着物质世界的认识,在一定历史时代,只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就是正确地认识了一定的具体事物,也仅仅是整个宇宙的一个部分,或一个侧面;就我们已认识了某个具体事物本身而言,也只是认识了该事物的一定层次,还未穷尽它。在这种意义上说,客观真理是相对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用著名的波义尔定律说明了这个问题。根据波义尔定律,如果温度不变,气体的体积和它所受的压力成反比。而科学家雷尼奥发现这一定律在某些场合却不适用,但是,他并没有宣布波义尔定律根本不是真理,如果他这样做,他的一粟真理也许就消失于“谬误的沙丘中”。他是科学家,没有玩弄这样的儿戏,而是认为“波义尔定律只是近似地正确”,“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2页。

从真理的内容来讲,尽管对整个世界的一个相对部分的正确认识,而这是永恒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具有绝对物的本性;另外,尽管任何真理都不能穷尽地反映出对象的一切,都有待于深化和发展,然而,它既然是客观的,这个真理的存在就是无条件的,我们向它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列宁指出:“图画的轮廓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而这幅图画描绘客观地存在着的模特儿,这是无条件的。”①《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6页,第92页,第97页,第96页,第189页,第183-184页。这就是说,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而任何科学思想体系与绝对的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的这种矛盾关系,绝对主义者和相对主义者是不理解的。在他们看来,要么就是绝对,要么就是相对,绝对和相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绝对主义者,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真理,不懂得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这种观点,必然导致思想认识僵化,把活生生的科学理论变成僵死的教条,必然使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践相脱离。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这种绝对主义真理观作过深刻的批判。杜林主张“永恒道德”、“终极真理”。恩格斯批驳说,“终极真理”从它的客观意义上来说是有的,例如,二乘二等于四,巴黎在法国,人不食则饿死等,这都是“永恒真理”,因为这些论断什么时候也是正确的;但是用这些“平凡的事情”追求“终极的最后真理”,追求“真正的全然不变的真理”,是不会有多少收效的,仅仅是一些“陈词滥调”而已。列宁在引述恩格斯这些话之后明确指出:“为了向前推进唯物主义,必须停止对‘永恒真理’这个字眼的庸俗的玩弄,必须善于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②《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6页,第92页,第97页,第96页,第189页,第183-184页。

我们党历史上出现过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林彪、“四人帮”宣扬的“顶峰论”,“永远按既定方针办”,以及粉碎“四人帮”后一度出现的“两个凡是”的方针等等,都是这种绝对主义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承认相对真理,“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③《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6页,第92页,第97页,第96页,第189页,第183-184页。马克思主义是在承认客观真理的基础上,在承认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中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一切知识的相对性。而相对主义主观真理论者则相反,他们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否认真理的客观内容。他们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抹煞了正确与错误的原则界限。在他们看来,任何一件事,在同一的条件下,既是这个,又是那个,既是正确的,又是错误的,没有原则界限。马赫主义者一再宣称:“我们是相对主义者”。列宁厉声斥责他们说:“是的,切尔诺夫先生和马赫主义者同志们,你们的错误正在这里。”④《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6页,第92页,第97页,第96页,第189页,第183-184页。

历史还告诉我们,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往往在一定条件下滑向相对主义,由把一切科学理论绝对化转向否定任何科学原理的真实性。十九世纪末,由于经典物理学已经可以系统地,比较准确地解释当时所知道的基本自然过程,许多自然科学家十分乐观地相信,要完全精密地阐明全部自然现象不仅能办到,而且为期不远了。那时绝对主义在自然科学界占着支配地位,有的少数自然科学家甚至认为物理学已经没有什么主要事情可做了。但是,当科学家们庆幸物理学即将达到“终极形式”的时候,在科学实验室中发现了用经典物理学无法说明的电子、X射线和天然放射性等现象,而要求从根本上改变经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这种奇异的实验事实猛烈地冲击着曾被认为已经完备的旧理论,使绝对主义观点陷入绝境。在物理学发展的急剧转折中,绝大多数物理学家经受住了这种考验,而少数自然科学家则由绝对主义滑到了相对主义,并由相对主义否定客观真理。说什么“原子在非物质化,物质在消失”⑤《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6页,第92页,第97页,第96页,第189页,第183-184页。,把绝对主义的危机说成是“现代物理学的危机”,把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说成是科学大厦的“崩溃”,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原理的普遍毁灭”,“‘怀疑时期’已经到来了”⑥《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6页,第92页,第97页,第96页,第189页,第183-184页。等等。

就社会思潮来看,也有由绝对主义滑到相对主义的情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我国革命史中,也曾经出现过反马列主义的独断论,认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完备无缺的,无产阶级领袖的言论全部都是正确的指示。然而,一旦发现某些载入经典的原则也有缺欠,也应有所改变;一旦了解到领袖人物也有失误,甚至有某些严重错误,又有少数不坚定的人产生困惑和动摇。在他们看来,既然那些原来绝对可信的原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那就根本不存在绝对真理,就没有什么可以真正信赖的学说,他们把教条主义的破产看成是“马列主义的危机”,怀疑或否定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陷入相对主义怀疑论。

我们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是为了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而有的同志走向另一极端,借口毛泽东同志的话不是“句句是真理”,企图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说什么“毛泽东犯了这么大的错误还坚持什么毛泽东思想?”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有人居然对这些庄严的革命口号进行“批判”,而这种荒唐的“批判”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抵制”,居然还得到我们队伍中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每一个有党性、有革命性的共产党员,“难道能够容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67页。这是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一股右的思潮,是相对主义主观真理论的典型表现。

我们必须坚持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我们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不过,我们应十分注意,在反对绝对主义的时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在反对相对主义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当作“修正主义”来批判,否则就会助长和造成思想僵化。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就讲过:“随着自然科学<姑且不谈人类历史>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转引了这段话后,紧接着指出:“因此,对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的‘形式’的修正,对他的自然哲学论点的修正,不但不含有任何通常所理解的‘修正主义的东西’,相反地,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必然要求的。”②《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2页,第182-183页。我们正处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急剧发展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增加新的内容,个别的原理和结论有所改变也是可能的,但这不是“修正主义”。这正如列宁所讲:“我们谴责马赫主义者的决不是这样的改正,而是他们的纯粹修正主义的手法:他们在批判唯物主义的形式的幌子下改变唯物主义的实质。”③《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2页,第182-183页。

当今,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而有的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各种“指责和非难”。有的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也有人扬言是“国家资本主义”;甚至有人干脆说是“官僚资本主义”;等等。这些“奇谈怪论”,当然有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恶意攻击”,企图“搞乱人心”,“制造混乱”,遏制中国的发展。而有不少人是“思想僵化”,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无知”。针对这些“荒谬言论”,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④习近平:《谈治国理论》,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9页。

在“2019从都国际论坛”上,习近平同志又郑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能够不断发展稳定的最根本原因”,“我们将坚定不移继续沿着我们选择的道路走下去”,“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⑤赵成:《习近平会见出席“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见《人民日报》2019年12月04日01版。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三、坚持错误的认识“难免论”

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看作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批判相对主义“主观真理论”和绝对主义“终极真理论”,可不是否定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错误的认识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免的,问题在于我们必须正确对待错误,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尽力避免错误的发生,或少犯错误。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人的一种思维能力。而人的思维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是至上的,是无限的。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不是指单个人的思维,而是指千千万万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的思维,所有世世代代人们思维的综合是至高无上的。

然而,至于每一个人的思维所达到的认识,是说不上有至上意义的。我们每一时代的人对无限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认识,总受二重的限制。第一,在客观上受历史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状况及阶级斗争状况的限制;第二,在主观上要受认识者本身肉体的和精神状况的限制,如肉体生命的有限性,教育程度和思想方法的限制。这些限制都是客观的,任何天才人物都要受这些条件的约束。某些思想家可以超出同时代人智力发展的一般水平,但整个说来,还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7-338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认识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也是难免的。历史证明,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任何社会集团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发生认识上或行动上的失误。无论多么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概莫例外。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只有正确的科学见解,而毫无错误。人们即使经验很丰富,理论水平很高,如果对此缺乏自觉性,在胜利面前头脑发热,自满自足,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会部分地甚至完全地离开真理。可以大胆地说,任何人从他出生那一天起便不断犯错误。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从原始社会直到遥远的未来,后一代人总是要纠正前一代人的错误。这正如恩格斯所讲:“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26页。

我们承认错误难免,决不是宽容错误,任其泛滥。我们承认错误难免,第一,这不过是如实地承认了应当承认的客观事实。第二,既然如此,就应当允许人犯错误,允许人纠正错误,不能揪住不放。第三,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防止错误和克服错误的自觉性,做到时时警惕错误,及时发现和迅速纠正错误。总而言之,承认错误难免正是为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80页。“好意对待犯错误的人,可以得人心,可以团结人。对待犯错误的同志究竟是采取帮助态度还是敌视态度,这是区别一个人是好心还是坏心的一个标准。”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0页。我们要做到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晚年也犯了较严重的错误。对这个问题,曾有不少同志不理解。说什么“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还会犯错误,使人不可思议”。也有的同志把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仅仅看作是一个人的问题,把许多问题都归结到毛泽东同志个人品质上。这种观点是极为错误的,它无助于正确地分析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达到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的目的。邓小平同志为了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为了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明确指出:批评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一定要实事求是,分析各种不同的情况,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01页。“重要的是分析历史的复杂背景”,是时代和环境为他提供了成功或失败的条件。

对领袖人物的过失,是仅仅着重强调个人的责任,还是着重分析社会历史背景,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都是有过经验教训的。我党历史上,曾经反对过陈独秀和李立三的错误,“这是完全应该的”。当时,就是因为着重于强调追究个人的责任,没有着重从客观历史条件作出科学的分析,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因而未能防止这类错误重犯。为此,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专门总结了这一教训。他说:“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38页。邓小平同志正是吸取了我们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在分析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时,指出既要恰当地说明个人的责任,又要着重分析犯错误的复杂历史背景,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四、坚持“真理是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正确反映,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坚持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因而“真理是过程”。③列宁:《哲学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15页。“真理是过程”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观点。人的认识是从“静态”和“动态”的统一中把握对象的本质。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因而,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和把握总有一个“历史过程”,并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没有“顶峰论”和“过时论”。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就所揭示的客观真理而言,都是“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揭示和概括,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人们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已有170多年历史,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了俄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把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在俄国变成了现实,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列宁主义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划时代的里程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中国创建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在中国变成了现实,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向了毛泽东思想新阶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大转移,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并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它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的理论成果,是21世纪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我们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长久的指导意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从这个“理论体系”的社会功能、基本内容、性格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同志明确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①习近平:《谈治国理论》,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9页。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将近100年的历史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过程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关于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曾作过精辟论述。他指出,我们党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②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求是》2019年第22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的思想是极为丰富的。我们正处于伟大变革的新时代,努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问题的论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问题,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奋勇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人民出版社同志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OVER THE RAINBOW
汉语世界(2020年4期)2020-08-11 08:38:16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严良堃同志逝世
人民音乐(2017年7期)2017-07-19 13:03:04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湖湘论坛(2016年1期)2016-12-01 04:21:40
抉择
全国新书目(2016年3期)2016-04-20 23:38:10
人民出版社
全国新书目(2014年7期)2014-09-19 20: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