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的传承与保护
——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五山乡为例

2020-12-13 10:03:05角强方葛树人
纺织报告 2020年7期
关键词:五山哲人工艺品

角强方,葛树人

(1.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0;2.弥勒市文化馆,云南 红河 652300)

五山乡位于弥勒市西南部,距离弥勒市58 km,东接虹溪镇,南连巡检司镇,北邻西一、西二镇,西与玉溪市华宁县盘溪镇接壤,隔江望建水县。

五山乡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着彝族(大黑彝、小黑彝、阿哲等支系)、苗族、哈尼族、回族、傣族、壮族、傈僳族6个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5%。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大小黑彝、阿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阿哲大跳、小跳”“祭龙”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五山乡少数民族文化的主流。卷帙浩繁的阿哲《白马经书》,抒情含蓄的民族音乐、歌舞,五彩斑斓的服饰文化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体现出了浓烈瑰奇的阿哲风情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

五山彝族阿哲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风淳朴,民族民间艺术精湛古朴、门类繁多,但是因地势险要、交通相对闭塞、信息较为落后,民间工艺在很长时期内呈现封闭状态,具有原发性和地域性的特征,保留着古朴原始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五山乡坚持“文化兴乡”发展战略,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全乡文明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通过推进四家村委会中寨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借力打造以连乡公路为轴线,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体验平台,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同时,收集整理阿哲文字、歌谣及毕摩文化的传承,鼓励支持民族服饰、刺绣等手工业发展,目前在五山集镇已开设多家店面,专卖民族服饰、刺绣。

五山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传统民族工艺主要有刺绣、挑花、雕刻等。其中,织、绣工艺是彝族阿哲人的绝活。五山地区天然的气候条件,具有适合野葛、桑树及各种亚热带植物生长生存的优良环境,这些植物的生存为手工丝织品制作带来了先天性的条件。如今,五山的彝族阿哲刺绣久负盛名,堪称滇南地区民族手工艺之奇葩。

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逐步发展,尤其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推进,以现代工业化机械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纯手工的生产方式,机械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对传统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的冲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五山彝族阿哲人纯手工制作的服饰等工艺品的“贬值”,甚至带来社会经济结构和精神世界的裂变。这些对民族民间艺术创造主体的本土文化构成了摧毁性的影响,五山地区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工艺品受到当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多重冲击,呈现衰落的趋势。如何保护五山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工艺品,让其得到好的传承与保护,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1]。

1 五山彝族阿哲手工服饰的特点

1.1 五山彝族阿哲手工服饰的工艺及传承模式

织、绣手工艺是彝族阿哲人的绝活,也是五山彝族阿哲人至今仍然保存非常好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刺绣、尾绣、编线是最具代表性的彝族阿哲人手工艺。刺绣在五山是阿哲姑娘必备的陪嫁品,刺绣手工艺的传承方式普遍以家庭或家族为主,家庭或家族内直线式沿袭传承,即在家庭、家族小范围内互相学习的族内沿袭式传授。传统的彝族阿哲人手工艺服饰大多属于满足家庭自用需求,满足自身日常生活衣着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彝族阿哲人手工艺服饰逐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走向市场,被赋予了商品属性。彝族阿哲人手工艺服饰图案题材非常丰富,常见的有人物、动物、植物、抽象几何纹等,通常具有崇拜寓意,纹样以牛、老虎、四弦乐器、三胡乐器、爱佐爱莎等为常见。

1.2 五山彝族阿哲手工服饰的类别

阿哲男女从少到老,服饰多变。男童上身穿直口布扣衣,头戴瓜皮小帽,帽顶用红线结扣带衣领,顶部圆圈内为黑色,中底部各瓜隔内镶有银制的寿星、虎头、蝴蝶等,下穿背带开裆裤,少年时开始穿扭裆裤。成年后,上穿白色衣套银扣褂(左右各16个银纽),腰系两头接缝绣有花纹的红布加线领的黑布腰带。劳作时,穿用稻草、玉米包皮、棕片编织的各式草鞋,日常穿绣花布鞋,头戴瓜皮帽或黑布包头(一端露顶,一端披右肩),老年戴纱帕或毛巾。

女童上身穿斜口衣,衣襟、手袖绣花;头戴虎头帽,沿围绣花纹,前中镶银制“虎头”,后面呈鱼尾状。少女穿黑色扭裆裤和接蓝色裤腿,改戴头巾(折成三角形,左右各缝一朵莲花,系两条白蓝色飘带)。女青年身穿白色斜口衣,衣口围颈搭肩180°绣,花纹或黑布镶银于衣领下。衣领用红底钉银泡,衣襟绣花,手袖绣花镶边。胸挂绣花围腰,钉珍珠银响铃,肘上挑花飘带。飘带用银钩扣于后背,前上方将两头有银虎头的银链挂在脖子上。

妇女上衣分半镶(也称“半截衣”)和满镶(也称“母衣”),半镶多为白色或蓝色作底,满镶则由黑布或粉红、朱红、紫红、天蓝色绸缎等制作。满镶做工讲究,底支厚实,表面钉银泡、蝴蝶银,正中钉银项,右端挂一条有8~10枚银圆的银链,下垂吊3个银铃。脖肩180°绣花,手袖绣花,衣襟绣花用黑布条镶边,衣角底镶白花边,衣领红底钉银泡。头饰为绣花钉银泡头巾,姑娘系用银链或红线固定的二白一蓝3条飘带。结婚后为二蓝三白飘带,折三角,两角挂左右,一角尾飘于后。头巾下尚须带一条长36 cm、宽10 cm的围头,俗称“丝牵花”。老年妇女穿布底黑满镶,头戴黑色布巾,布巾一端镶有黑线扎成的线须;中青年妇女一般穿粉红、天蓝色绸缎满镶,头包汗巾或深蓝色布帕。下地劳作时,妇女不系围腰,不戴戒指,一般穿半截衣(半镶),头戴毛巾(一端镶一串毛线须)。男子一般不套黑褂,穿着朴实简洁。阿哲妇女外出喜欢身挂一个包(过去是麻线包,今为花布包),包口两边和外底有线须,表面以蓝天、青蓝色衬底绣各式花纹,精致轻巧。

2 五山彝族阿哲手工服饰传承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1 五山彝族阿哲手工服饰传承保护中的问题

手工服饰工艺品只有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才能使民族民间工艺文化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与传承。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五山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工艺品正逐渐衰落,如现代织布机和彩花布的引进,五山原有的手工木机土布、土染、扎花、印花工艺已经很少见到;现代的年轻人都不喜欢穿本民族的服饰,导致手工艺市场大面积萎缩。从目前的调查来看,能刺绣、挑花、印染、扎花的艺人多数是已七八十岁的老人,少有技艺传人。

2.2 对五山彝族阿哲手工服饰传承保护的思考

2.2.1 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1)引导民众保持对彝族阿哲人民族的认同度,加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2)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对优秀民族文化传承者进行文化创造鼓励和帮扶,推荐其为非遗传承人;当地政府要给予一定经费支持,让民间文化团体加强文化自理,自发形成文化研究小组;科研单位要加强对文化领域的研究。(3)从精神层面上弘扬彝族阿哲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和物质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4)大力发展五山的地方经济建设,加强老百姓对民族经济物质能力建设的信心。(5)加强对外宣传,完善彝族阿哲人的民族形象,提升综合素质。

2.2.2 举行各类民族节日活动,充分展示彝族阿哲服饰的魅力

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彝族阿哲服饰在爱佐爱莎节、中国弥勒阿细跳月民族节等各类活动中展示,会场提供彝族阿哲服饰展示区,树立群众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价值观,增强人们对彝族阿哲手工服饰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促进彝族阿哲手工服饰工艺品的繁荣与发展。

2.2.3 收藏整理传统工艺品,设立工艺品博物馆

传统遗留下来的大量彝族阿哲人民间手工艺品长期散落在偏远的乡村,有的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已被流向市场,这对彝族阿哲手工艺品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导致了部分做工精良的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工艺品直接流失。现在,通过民间收集、整理五山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传统工艺作品,建设具有特色的民族博物馆或者美术工艺馆,这些措施对于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民间工艺品将是一种静态的保护与开发手段。这种方式的开发既能对遗存的手工服饰工艺品进行积极的保护,还能发展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2.2.4 保护好民间艺人、蓄养传承的源头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大部分是由民间老艺人直接通过口头或手工操作传授进行流传扩散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间艺人就是民间文化资源传承的源头所在,保护好民间艺人,成了保护、传承民间工艺文化的重中之重。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的优秀艺人或传承人,地方政府应该给予基本生活补助。另外,应逐步建立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民间工艺技艺培训中心,使五山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民间工艺品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2.2.5 结合旅游产业开发,推动彝族阿哲手工服饰发展

五山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依托弥勒“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标和红河水乡、“东风韵”小镇、可邑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的飞速发展。旅游开发会给五山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民族旅游作为发展重点,五山彝族阿哲手工服饰民间工艺品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弘扬。

五山彝族阿哲人手工服饰工艺品是五山各族人民的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财富,通过开发旅游工艺品产业,可以给民间工艺品注入新的生机,带动民族工艺品产业的良性发展,从而使手工服饰工艺品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五山哲人工艺品
艺术工艺品欣赏
大众文艺(2023年1期)2023-02-08 02:57:40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 06:29:08
生活上的哲人
小主人报(2022年5期)2022-04-01 01:11:56
智珠2则
领导文萃(2022年5期)2022-03-22 09:09:14
智珠2则
领导文萃(2022年4期)2022-03-11 21:10:49
家乡的橘子红了
依托本土文化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20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