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合并胆系疾病的诊治策略

2020-12-13 10:04刘玉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胆管炎胆石症结肠镜

刘 芸,刘玉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a.消化科;b.免疫介导消化疾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年来我国IB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IBD患者临床表现除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消化道症状外,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s)并不少见。既往文献[1-3]显示6%~47%的IBD患者可出现EIMs。新近研究[4-5]显示,CD和UC患者EIMs发生率分别为31%和43%。胆系疾病是IBD肠外表现之一,主要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mmunoglobulin G4 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胆石症等。不同的胆系疾病有效治疗策略及预后有所不同,因此临床医师熟悉IBD患者胆系疾病的诊治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1 IBD合并胆系疾病的概况

IBD患者易合并胆石症,与PSC易共患,合并IgG4-SC或PBC偶见报道。IBD合并胆系疾病患者的肝胆系统临床症状通常不典型,差异较大,有些患者需做相关筛查才能发现;并且是否存在胆系疾病,以及胆系疾病的轻重还可能影响IBD患者临床缓解、治疗方案和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结合病史注意在IBD患者中筛查胆系疾病。

2 IBD合并PSC

2.1 临床表现 PSC与IBD常合并存在。西方人群中60%~ 80%的PSC患者合并IBD(UC为主),亚洲人群中PSC患者合并IBD者相对较低,日本为34%,新加坡为20%,而IBD患者约8%在病程中合并PSC[6]。既往研究中前者报道较多,本文中着重描述前者。新近两项人群研究[7-8]显示IBD合并PSC与单纯IBD患者比较,IBD诊断年龄更早,男性多见;IBD合并PSC患者中约70%为UC,74%~81%患者先诊断IBD而后确诊PSC,两者诊断中位间隔时间为5~10年,而PSC患者确诊IBD的间隔时间更短,中位间隔时间约2年,推测可能与IBD患者PSC症状轻微而未被发现或IBD患者PSC病程进展缓慢有关。

PSC合并IBD患者肠道表现与典型IBD不同,PSC合并IBD患者多为无症状缓解期,病变特征包括右侧结肠炎为主,全结肠受累、直肠豁免和倒灌性回肠炎[9]。Meta分析[10]显示,PSC合并IBD患者中,全结肠炎发生率为35%~ 95%(单纯IBD患者为25%~ 62%),直肠豁免发生率为6%~66%(单纯IBD患者为2%~25%);5%~43%的PSC合并UC患者出现倒灌性回肠炎(单纯UC患者为3%~24%);PSC合并CD与典型CD患者也有所不同,IBD合并CD患者中37%~82%累及结肠,22%~58%同时累及结肠和回肠,单独累及回肠少见,肠腔狭窄及肠漏也较少见。PSC合并IBD患者肠道组织学炎症较轻,右侧结肠炎症最重,而远端结肠较轻[10]。结肠炎镜下特点为慢性活动性轻度结肠炎,组织结构紊乱、固有层增厚,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偶见隐窝炎,隐窝脓肿不常见,未见重度黏膜糜烂或溃疡。近年研究[11]显示PSC合并IBD患者结肠镜下表现正常,仍可能存在组织学炎症,未来研究应注意观察PSC合并IBD患者肠道组织学表现,尤其对于直肠豁免或倒灌性回肠炎患者。

IBD合并PSC患者临床表现则与单纯PSC患者较为接近。IBD合并PSC患者起病隐匿,65%患者诊断时无症状(单纯PSC患者15%~ 50%可无症状),常见临床症状为瘙痒、上腹疼痛、黄疸、乏力等[8]。IBD合并PSC患者生化检查多为胆汁淤积相关生化指标升高,如ALP和GGT升高。值得注意的是,IBD合并PSC患者也可出现血清IgG4水平轻度升高,但多未达到IgG4-SC诊断标准,若血清IgG4明显增高和(或)IgG4/IgG1比值增高,应考虑合并IgG4-SC[12]。目前PSC诊断尚无特异性自身抗体,IBD合并PSC患者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磷脂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等,但上述抗体效价较低,对PSC诊断价值较低。IBD患者疑诊PSC应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或)肝活组织检查。IBD患者诊断PSC最常用检查为MRCP(77%),其次为肝活组织检查(29%)。PSC患者MRCP表现包括局限或弥漫性胆管狭窄,其间胆管正常或继发性轻度扩张,节段性分布等。既往研究[13]指出PSC合并IBD较单纯PSC患者胆管病变多同时累及肝内外胆管组织(82% vs 46%),但近年研究[14]并未显示出此趋势,PSC合并IBD患者肝内外胆管同时受累发生率与单纯PSC患者相近(46% vs 52%)。PSC肝脏病理表现包括胆道系统纤维化,累及整个肝内外胆道系统,肝内大胆管纤维化呈节段性分布,狭窄与扩张交替出现等。PSC合并UC患者较单纯PSC患者组织学表现包括胆管周围纤维化、胆管周围炎症、汇管区水肿、胆汁淤积等均无明显差异[15]。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为有创检查,多用于排除胆管癌、胆石症等疾病或治疗干预。

2.2 治疗

内镜治疗对胆管严重狭窄PSC患者有一定帮助,肝移植可使肝硬化失代偿期PSC患者受益,目前国内外共识仍未提出有效的PSC治疗药物,探索有效治疗药物仍是至关重要的。

2.2.1 药物治疗 既往临床使用的熊去氧胆酸(UDCA)目前已不推荐用于PSC常规治疗,对于已服用UDCA患者可继续使用,但应注意避免大剂量治疗[16]。新型UDCA药物,24-去甲熊去氧胆酸(24-norursodeoxycholic acid,norUDCA)在临床Ⅱ期研究中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PSC患者ALP明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17]。免疫抑制剂对PSC疗效并不确定,目前也不推荐用于PSC治疗[18]。抗生素目前暂不推荐用于PSC患者[16]。新近Meta分析[19]显示万古霉素可改善PSC患者的肝脏生化指标,但其疗效仍需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

2.2.2 内镜治疗 国内外共识对胆管严重狭窄PSC患者治疗策略较为一致[16,18]。主胆管显著狭窄、伴有明显胆汁淤积和(或)以胆管炎为主要症状的PSC患者,可行ERCP球囊扩张治疗以缓解症状。患者经球囊扩张后可予短期支架置入,但不建议长期放置。应用ERCP治疗显性狭窄的PSC患者,需对可疑狭窄进行活组织检查以排除肿瘤。

2.2.3 肝移植 肝移植是终末期PSC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PSC患者出现肝硬化和(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经内科处理疗效不佳,即可根据肝移植相关国际指南进行评估;PSC患者出现顽固性瘙痒症或复发性胆管炎,可提高肝移植优先等级[16]。

2.4 随访

2.4.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 UC患者CRC发病风险较正常人群高2.4倍[20]。IBD合并PSC较单纯IBD患者CRC发病风险增高3~10倍[16,21]。我国共识[22]明确指出,起病8~10年的所有IBD患者均应行1次结肠镜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如为蒙特利尔分型E3型,则此后隔年行结肠镜复查,20年后每年行结肠镜复查;如为E2型,则从起病15年开始隔年行结肠镜复查;如为E1型,无需结肠镜监测;若患者合并PSC,从PSC诊断确立开始每年行结肠镜复查。国内外共识[18,23]推荐,确诊PSC患者应行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评估结肠炎情况,若合并IBD者,建议每年复查结肠镜;无结肠炎表现者,每3~5年复查1次。

2.4.2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 Meta分析[24]显示UC和CD患者较一般人群CCA发病风险增高(RR=2.69、3.40)。近年研究[7,25]显示IBD合并PSC较单纯IBD患者CCA发病风险增加55~190倍;同时UC也是PSC患者CCA发病风险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26]。IBD合并PSC致癌风险增加的机制尚不明确,推测与IBD和PSC之间共同的遗传或免疫致病机制有关[8]。目前IBD合并PSC患者尚缺乏CCA筛查共识意见,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所有PSC患者,尤其是PSC确诊1年内、合并UC患者和老年确诊者,每6~12个月行超声或CT、MRI和(或)CA19-9检查筛查CCA[26]。

2.5 IBD合并小胆管PSC 5%~10%的PSC患者表现为孤立的小胆管病变称为小胆管PSC。IBD患者诊断小胆管PSC时病情多较轻,但IBD似不影响小胆管PSC患者预后[27]。由于小胆管PSC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优于大胆管PSC,IBD患者疑诊PSC时应注意鉴别。IBD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脏生化指标提示胆汁淤积,但影像学表现正常,应考虑合并小胆管PSC,行肝活组织检查。目前小胆管PSC无有效治疗药物,有研究[27]显示UDCA可改善患者肝脏生化治疗,但对疾病进展为大胆管PSC、肝移植及死亡风险等无明显影响。小胆管PSC较大胆管PSC预后较好,单纯小胆管PSC进展为CCA风险罕见,但有23%的患者日后会缓慢进展为大胆管PSC,平均时间为7.4年[28]。

3 IBD合并胆石症

CD患者胆石症患病率为11%~34%,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发病风险均增高;而UC患者胆石症患病率为5%~10%,与一般人群患病率相近,且仅有胆囊结石发病风险增高[29-30]。IBD患者易合并胆石症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病变累及回肠或回肠切除后,胆汁酸肠肝循环失衡,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胆汁酸代谢异常;胆囊排空能力降低等促进结石形成[29]。胆石症的典型症状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和(或)呕吐等,但临床中多数患者症状不典型,需行腹部超声检查。若临床高度怀疑胆石症而腹部超声阴性者,应行CT或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有症状胆囊结石患者首选胆囊切除术治疗;无症状患者不建议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口服UDCA对胆囊功能正常的X线检查阴性胆固醇结石患者有较好的溶石作用[31]。胆总管结石患者由于胆管炎或其他并发症风险较高,建议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若无其他肝脏疾病,无症状患者只需定期随访,有症状患者应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

4 IBD合并IgG4-SC

IBD合并IgG-SC罕见,仅有个案报道UC合并IgG-SC[32]。IgG4-SC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常合并其他IgG4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相关的泪腺炎或IgG4相关的腹膜后纤维化等。50%~80%的IgG4-SC患者血清IgG4水平升高,应注意9%~15%的PSC患者血清IgG4亦轻度增高,英国胃肠病学会[16]明确指出血清IgG4升高支持临床疑似诊断,但不建议依赖其鉴别诊断IgG4-SC与PSC。影像学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有限。疑诊IgG4-SC患者应行肝活组织检查,IgG4-SC组织学表现为:IgG4阳性淋巴浆细胞浸润、轮辐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每高倍视野IgG4阳性浆细胞>10个等[33]。虽然PSC患者也可出现IgG4阳性淋巴浆细胞浸润,但浸润程度很少达到每高倍镜10个阳性细胞。IgG4-SC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CCA风险低。激素治疗疗效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好转(如黄疸、肝脏生化指标等)和影像学表现改善进行评估。

5 IBD合并PBC

IBD合并PBC罕见,偶有散发病例报道两者合并存在,多见于UC[34]。UC患者PBC的患病率约为一般人群的30倍[35]。单纯PBC多为老年女性,而IBD合并PSC更多见于年轻男性;伴PBC的UC患者肠道病变多较轻, 结肠炎也较为局限,如仅为直肠炎[35]。PBC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最常见症状为乏力和瘙痒,病程后期可出现胆汁淤积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排除其他肝病病因后,符合以下三条标准中两条时,可诊断PBC[36]:(1)基于ALP升高的胆汁淤积指标;(2)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或抗线粒体抗体阴性时其他PBC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3)组织学提示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和小叶间胆管损伤。UDCA是推荐用于各期PBC患者的一线药物,可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提高生存率。所有PBC患者在接受UDCA治疗1年后,均需检测生化指标评估治疗应答情况。对UDCA应答欠佳的患者可考虑UDCA联合奥贝胆酸或贝特类药物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长期疗效仍有待研究。免疫抑制剂对PBC的疗效尚不确定。终末期PBC患者推荐进行肝移植治疗。

6 总结

综上所述,IBD患者易合并胆石症,与PSC易共患,合并IgG4-SC或PBC偶见报道。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明确诊断也较为困难。因此,IBD合并胆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临床医生观察肝胆表现、仔细鉴别相关疾病,从而为患者及时提供恰当的治疗及随访策略,提高患者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胆管炎胆石症结肠镜
普通结肠镜检查中缓解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胆石症患病率、流行趋势及特征分析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预防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胆管炎的护理干预
脂肪肝与胆石症可以“异病同治”
妊娠糖尿病合并胆石症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ERCP术前应用抗生素防治胆管炎的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