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秦海岩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风电迎来平价上网的关键期。风电产业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整体竞争力,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的重大价值、重要意义不断扩大和彰显。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源于全体风能人长期以来对创新的执着,创新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原动力。展望未来,创新仍将是驱动行业前行的引擎。30年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风电技术取得巨大进步。我国风电企业已经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自主研发能力,机组各项性能指标迅速提升。单机容量从几百千瓦增大到陆上风电机组的4兆瓦和海上风电机组的10兆瓦,塔筒高度增加至160米,风轮直径由20米扩大到180米。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风电机组正朝着能感知、会思考、自学习的智能化方向演化,捕风性能与可靠性大幅增强。在施工环节,专业吊装技术、专业化施工装备等的投用,有效提高风电项目的建设效率。在运营层面,智慧风电场管理平台逐步普及,实现了对设备的远程监控,运维正走向“无人值班,少人值守”。依托这些技术进步的推动,我国风电度电成本快速降低,陆上风电的度电成本在过去10年中下降了70%,大部分地区的新建风电项目不再需要补贴。“十四五”时期,我国风电产业将迎来平价上网时代。
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化解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国风电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保障产业有序发展,各方仍有必要着重围绕创新做文章:
一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使可再生能源能够利用边际成本为零的优势,实现优先上网。风电不需要补贴了,但可再生能源仍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十四五”期间,风电行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来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对风电保持长期固定电价来降低不确定性,减少融资成本。
二是加强基础科研工作。一方面,必须持续大力发展检测验证技术,从而为精细化和定制化设计提供依据,更深入地挖掘产品和项目的潜力,以此促使越来越多的长寿命项目和更极致产品设计的出现。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开展漂浮式基础、新材料应用等风电前沿领域的研究,为未来的产业所需储备技术,进一步打开风电成本下降的空间。
三是基于数字化应用展开创新。比如,更广泛的监测传感、物联技术应用以及建模仿真能力提升,将逐步促成数字孪生技术的实现,让风电资产的运营和改造从中受益。当然,这也有赖于监测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方法的进步。通过数字化信息整合行业资源、改变产业链互动和资源调配方式,将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需要行业重新审视,并改变现有的合作模式。
四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探索以土地入股、PPP等方式,吸引更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参与其中,让更多人分享风电发展的红利,由此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从而加速我国分散式风电发展。
能源革命将彻底重构传统能源体系,没有创新,革命就不可能成功。作为能源革命的中坚力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更应该基于形势的变化,运用创新的手段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100%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实现注入源源不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