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改进小学美术教学

2020-12-12 18:53欧伟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欧伟颖

摘 要:美术教育是传承非物质文化的绝佳途径。小学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承载者和创新者,小学美术课程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教师应当挖掘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美术资源,汲取养料,滋养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为美术教育添加民族文化的养料。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学美术课程 传统文化传承

在儿童教育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继承“学在民间”的历史传统,以文化素养为核心开展美术教育,文化育人,立德树人,是时代赋予美术教育者的重要使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一个地域中人民绵延生息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让原汁原味的地方传统文化、艺术验浸润美术课堂,是美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美术课堂应利用“有这块土地属性”的非遗艺术独特性、生活性、和文化性的美育价值,给学生最真实的直接感知,使他们感悟古老而优秀的地方文化。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又给文化的传承赋予具体的内涵。小学美术教育应为地方非物质文化寻找新一代的传承“基地”。

一、“传”—甄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非遗内容,丰富美术课程

地方非遗文化为小学美术课程提供了大量的知识来源和创作素材,其中最具有民族性、最富于艺术特征的部分, 如传统手工艺、民间美术等, 不仅包涵了家乡人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表现意识, 而且包涵了先辈们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许多有益的启迪。这些启迪在现代社会反而更彰显出不朽的价值。地方非物质文化能熏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素质、培养其能力,具有极高的教育应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 非遗教育实质上也是艺术素养教育。

以“地方非物质文化在瓦绘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下的校本课程《逝去的红砖厝》为例。教学设计从探索与发现、审美与理解、实践与应用三个层面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口侨乡“红砖厝”传统建造工艺的艺术元素、形式法则、美学理念、美感特征和价值體系,探究侨乡文化环境与学生个人成长的关系,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认知能力。学生体验利用损毁 “红砖厝”上的旧瓦进行雕刻、绘画、粘贴等手工艺术创作,运用“红瓦”这种特殊的传统媒材,结合多种地方非遗工艺进行创意构思、设计与创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作品的互相观察、介绍、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增进类他们对非遗文化性的认知,使学生能通过认知“红砖厝”背后的文化、历史,培养自己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增进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认同。

二、“承”—美术课程在传承非遗文化上的价值

在地方非遗艺术浸润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是培养家园情怀、传承发展地方优秀文化的课堂。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系统化地收集、分析地方文化遗存,引导学生探寻地方文化的流变轨迹,结合现实生活学习传统工艺,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本区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如邀请非遗艺术—莆田留青竹刻传承人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学生陶醉在非遗工艺大师“以竹为纸,以刀代笔”的娴熟技艺中。艺术家高超的刀功、娴熟的技法让普普通通的竹子化成栩栩如生的雕刻作品,面对这一切,学生对非物质文化的好奇与向往悄无声息地在心里扎根萌芽。在“原汁原味”的学习体验中领略本土民间艺术的神韵与光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艺术知识与技能,更学会了探究非遗艺术的方法和途径。可以说,真实情境激发的强烈的情感体验增加了每一个学生成为传统文化艺术传承者的可能性;同时,传统艺术教育也对学生的言语行为、生活方式、思想品德起到了教化作用,使其感悟非遗匠人的劳动智慧、精益求精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美育中“活态”传承非遗智慧,实现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润”—利用校本课程让非遗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丰富的地方非遗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美术课程建设的空间,从形形色色的非遗文化中搜寻教学内容,并用具有意义的方式与课程相整合,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更多非遗文化之美,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耕耘撒种。以“地方非物质文化在瓦绘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实施为例,学校根据“在地”非遗文化资源特色和学生发展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分析整理,然后确立总体目标,编制以“匠心润方瓦”为主题的非遗系列美术课程《红瓦如画》。课程打破照本宣科的传统框架,结合非遗文化多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打造出代表学校“在地”特色的趣味非遗课程。遵循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人为课程目标,美术教学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得到传承、创新与发展,并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本土文化和民族精神润泽中感受非遗魅力,激发创作的兴趣和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成为非遗受众,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迈克·帕克斯《美术教学指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

[2] 宋传贵《传承与超越: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3] 申茂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及其实现途径》,《教育论坛》2009年第1期。

[4] 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年。

[5] 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常规立项课题“地方非物质文化在瓦绘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FJJKXB18-

309)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