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
摘 要:增强对初中生古诗词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找到语文教学的前进道路,使学生受到古诗词的熏陶和感染,丰富自己的情感,传承古典文化。初中古诗词教学要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进而提高其古诗词文化素养,学会运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文化素养
初中生学习古诗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是学生探索语文知识道路上必须经过的路途。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文化素养,有助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获得心灵的共鸣,发现文学的宝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修筑情境的“园地”,使意境有“栖息”的地方,刺激学生勇敢攀登古诗词的山峰,探寻能够打动自己的风景;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不再盲目求索,而是有灯光的指引,走出迷惑的地带;通过语文实践,学生的文化素养有了提升的可能,进而能够结合语境来理解古诗词、运用古诗词。
一、联系生活,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的情感世界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文化素养,可以立足于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突破口。学生沉浸于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可以保持鲜活的“语文生命力”。
如在讲授《天净沙·秋思》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理解作者,让学生学会根据曲中描写的场景来领悟诗人的感情,丰富对诗词的感悟,为学生介绍了作者马致远的生平。学生了解了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大家,而“天净沙”则是曲牌名。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对曲词进行朗读,体会作品的感情基调。笔者先进行范读,用缓慢、沉闷的声音读出。学生在聆听中,知道了作者是怎样对身边的景物进行描写的。随后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明确作品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的情感色彩。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作者笔下苍凉的深秋景象,并将自己想象的场景画下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马致远眼中的画卷。学生描绘出羁旅之人眼中的秋景,用景物突出了游子内心的痛苦,进而理解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深化了对作品情感的把握。
二、通过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
诗词情境,带着神秘的面纱,吸引学生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文化素养,可以立足为学生营造情景,突出情境在古诗词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品味古诗词的意境,找出诗人寓情于景的痕迹。
在学习杜牧的《赤壁》时,笔者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的意境,产生感悟诗词的兴趣,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这首诗的朗诵音频,使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感受作品。学生聆听后,对赤壁之战产生了兴趣。笔者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有关赤壁之战的视频,视频中出现了周瑜、大乔、小乔等人。学生观看视频片段后,熟悉了诗歌描绘的时代背景。接着更进一步,笔者还让学生把诗歌描绘的历史与诗人所处的环境结合起来,由赤壁之战想到国家存亡,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笔者还组织学生围绕诗歌写下对意境的分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分享和创作中,认为诗人以小见大地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绪,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
三、借助问题带领学生领悟诗词的内涵
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学会品味诗词的语言,从字里行间把握诗词的内涵。
在讲授《卖炭翁》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让学生理解诗人创作的主旨,在教学中先为学生介绍白居易创作的风格特点:诗歌多为反映现实而作。接着,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卖炭翁在哪里伐薪烧炭?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卖炭翁的形象是怎样的?卖炭翁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学生围绕问题对作品进行了分析,得出:诗人在诗的开头交代卖炭翁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伐薪烧炭,突出了山路的遥远、下雪天更是难行的困难;诗人通过描写卖炭翁的外貌,点出了卖炭翁满面灰尘、头发灰白等的样子,突出了卖炭翁生活的悲惨和烧炭的艰辛;通过描写卖炭翁忧愁自己身上衣服单薄,又忧愁炭价便宜的矛盾心理,诗人揭示了卖炭翁的贫穷处境。像这样,借助问题,学生理解了诗人创作的主旨,感受到了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
四、通过语文实践带领学生把握詩词的艺术技巧
除了上面所论,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让他们不断应用自己所掌握的古诗词技巧,走出古诗词学习的康庄大道。
在教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笔者组织学生合作,让学生就词中描写的场景进行舞台表演。学生分组后,与小伙伴一起,对词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挑选了自己喜爱的场景,设计了人物形象、语言、动作等,重点描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彰显了词人希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其中一组学生表演了将士们分吃烤熟的牛肉、倾听乐器奏出浑厚的声音的场景,展示了将士的意气风发,获得了大家的好评。这样,通过语文实践,笔者让学生掌握了诗词的艺术技巧。
总之,通过联系生活、建构情境、提出问题和进
行语文实践,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的情感,领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词的内涵,掌握诗词的艺术技巧。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璀璨的明珠,它能突破时间和语言的限制,传递美的意境。只有把握了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才能实现对古诗词的掌握。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观察古诗词对生活现象的描写,跨过千年的岁月,眼前仿佛出现诗人所处的环境,看到诗人眼中的风景,理解诗人的咏叹;让学生感悟情景,对古诗词的语言进行揣摩,知道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为精炼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怀,写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运用自己的思维对古诗词进行多方位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分析古诗词的结构和内容,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伸出双手触碰古诗词,感知古诗词的温度,甚至尝试在现实中结合语境来运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学生的语文世界更具色彩性和文化性,提高学生的整体
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春梅《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性教学策略》,《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 。
[2] 王燕玉《基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鉴赏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50期。
[3] 胡迎娣《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诵读教学意义及策略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第11期。
[4] 黄紫青《创设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