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国
河南省武陟县济民医院心内科 454950
心律失常作为心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多是指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心脏冲动节律、频率、激动次序及传导速度异常现象[1]。心律失常诊治不当极易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诱发心力衰竭,增加患者死亡风险[2]。胺碘酮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利于提高房室结、心室有效不应期,稳定心率,已被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中[3]。普罗帕酮临床应用起效快速且作用持久,利于竞争性抑制β受体,已成为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常用药物[4]。鉴于此,本文将观察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治疗的116例心律失常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女22例,男36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7.84±4.28)岁;心律失常病因:激动性起源异常25例、激动传导异常33例。对照组:女25例,男33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57.81±4.30)岁;心律失常病因:激动性起源异常28例、激动传导异常30例。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确诊;②可耐受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者;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无精神疾病,理解、认知功能正常,可自主配合临床治疗者。(2)排除标准:①伴有急慢性炎症、恶性肿瘤者;②伴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他心脏疾病者;③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者;④近期接受抗炎药物治疗者;⑤妊娠、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普罗帕酮(北京中新制药厂,国药准字H13020582)治疗,第1周使用剂量150mg/次,3次/d,第2周及以后将剂量调整为100mg/次,3次/d。观察组接受胺碘酮(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制药一厂,国药准字H41021027)治疗,其中HR>100次/min者,400mg/次,2次/d;80次/min≤HR≤100次/min者,200mg/次,2次/d;HR<80次/min者,200mg/次,1次/d。入选者均连续治疗4周。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脏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HR、收缩压(SBP)]及不良反应(一过性心率过缓、低血压、乏力、头痛、腹泻)等。临床疗效评估[5]:室性心律失常次数减少>90%,原胸闷、心悸症状消失为显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减少≥50%、≤90%,原胸闷、心悸症状显著改善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为无效,依据有效、显效率总和,计算总有效率。心脏功能: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VIVID7型,美国GE公司生产)测定LVEF,多功能监护仪(Solar3000型,美国GE公司)测定HR、SBP水平。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LVEF、HR、SBP水平 治疗前两组LVEF、HR、SB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SB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LVEF、HR、SBP水平对比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4例(头痛2例,一过性心率过缓、低血压各1例)、6例(乏力、腹泻各1例,低血压、一过性心率过缓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0%(4/58)、10.34%(6/5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8,P=0.508)。
近年来,心律失常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且发生率逐年上升。作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之一,心律失常患者多伴有气促、低血压及胸闷等症状,更为严重者将诱发心力衰竭甚至死亡[6]。目前,临床按照病理生理机制可将心律失常分为传导途径异常(折返激动异常、冲动传导异常)、电冲动起源异常(异位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两类[7]。目前该病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多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抑制剂、钠通道抑制剂等,但经临床实践发现,若抗心律失常用药不合理,极易导致患者病情复发,故采用一种合理、有效且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心率极为重要[8-9]。
普罗帕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通过竞争性阻断β受体,进而发挥改善心肌兴奋性的作用,利于提高有效不应期、延长电位时程,在心动过速、室上性异位搏动等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0]。但经临床实践发现,若增加普罗帕酮使用剂量,可导致患者舒张末压、负性心肌力上升,减少心排量,不利于治疗[11]。胺碘酮具有多种电生理效应,其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对心肌复极过程及K+、Na+、Ca2+离子通道进行阻断,利于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改善电冲动传导速度并延长电位时程[12]。经相关研究证实,胺碘酮还可对肾上腺素受体进行抑制,促使冠脉及周围动脉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肌循环,对心肌血氧供应进行调节,进而可改善心功能[13-14]。本文结果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HR、SB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与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用于心律失常治疗中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并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未增加药物副作用,利于改善心脏功能。刘荣魁[15]对比研究了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得出,胺碘酮用于心律失常治疗中取得的效果更为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改善心率变异性,与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与普罗帕酮治疗相比,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安全性、有效性更高,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