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社区理论视角下“雾霾”新闻报道分析
——以中国日报网和人民网(2014—2017)为例

2020-12-12 12:20项蕴华顾雪迪
长春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雾霾言语市民

项蕴华,顾雪迪

(吉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12)

近年来,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搜集并分析中国日报网和人民网(2014—2017)上有关雾霾的新闻报道中涉及的专家、市民、记者和官员4类群体的话语,旨在加深读者对新闻语篇的理解,提高人们对雾霾这一社会问题的认识。

1 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语言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与环境的关系。黄国文认为,语言与环境紧密相连,语言的发展要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和“终结点”[1]。Halliday也曾指出,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等关心的问题,也应是语言学家要关注的问题[2]。语言学家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加以引导,因此,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语言学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与生活的雾霾问题引人关注,国内语言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袁颖运用生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英国BBC关于中国雾霾的新闻报道,指出BBC对中国雾霾现象给予了负面的报道[3]。刘明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综合运用“及物性”和“作格分析”手段,对《京华时报》中有关雾霾的报道进行分析,揭示了新闻报道将雾霾建构为一种不受人力控制、不对公众构成直接危害的自然现象[4]。

以上语言学者都是从语言学角度对有关雾霾的新闻报道进行研究,但是雾霾更是一种社会问题,复杂的社会背景因素是不容忽略的。因此本文运用“言语社区理论”分析有关雾霾的新闻语篇,探究语篇背后的社会因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语篇,提高人们对雾霾的认识。

2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言语社区理论为理论框架,并运用Chilton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对有关雾霾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读者对雾霾等社会问题的认识。

2.1 理论框架

Gumperz提出,言语社区是借助共同使用的言语符号进行经常性地、规则性地交流的社会群体,并依据语言使用的共性和分歧区分群体内部成员或外部成员[5]。徐大明在此基础上提出言语社区具有人口、地域、互动、认同和设施5个要素特征[6],为鉴定一个言语社区提供了依据。

Paul Chilton是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著名语言学家,他提出的语言策略功能(the strategic functions of language)有助于我们探究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目的。Chilton认为可以从语言的3个策略功能对语篇进行分析:劝说(coercion),合法化与去合法化(legitimisation and delegitimisation),表述与负面表述(representation and misrepresentation)[7]。

本文运用言语社区理论和策略功能理论分析语料中涉及的专家、市民、记者和官员4类言语社区的言语特征及其成因,进而揭示上述4个言语社区的成员在治理雾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定性的研究方法,并围绕以下3个研究问题展开:(1)关于“雾霾”新闻报道中,专家、市民、记者和官员有着怎样不同的言语特征?(2)上述4个言语社区成员为什么会具有不同的言语特征?(3)上述4个言语社区成员的话语在雾霾新闻语篇中发挥什么作用?

笔者在中国日报网官网上输入“雾霾”这一关键词,搜索的时间段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搜索到2126篇相关报道。因人民网无法限定搜索的时间范围,不能确切统计出相关报道的数量,笔者便从人民网上查阅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有关雾霾的新闻报道。笔者从每年的相关报道中随机抽取进行阅读,并选取以下专家、市民、记者和官员的相关话语进行分类研究。

3 分析与讨论

首先,从人口、互动、地域、认同和设施5个要素来分析专家、市民、记者、官员4类群体。

(1)人口要素是言语社区的必要因素,言语社区离不开语言的使用人群。专家、市民、记者、官员是由不同职业的人员组成的,符合人口要素的基本特征。

(2)互动要素是言语社区的核心内容,交际互动是言语社区必不可少的因素。专家、市民、记者、官员在其各自的领域互相交流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具备互动的特征。

(3)地域是承载言语社区人口的区域,是人类进行言语交际的场所。专家、市民、记者、官员在网络平台、会议室等虚拟或现实的场所进行交际,具备承载言语社区的地域。

(4)认同是对同一言语社区成员言语的接受和肯定,或在心理上的认同。专家、市民、记者、官员4类社会群体具有各自的社会身份和职责,每个群体成员对雾霾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彼此具有认同感。

(5)言语社区中的“设施”是指社区成员共同遵守的语言规范或语言变体。专家、市民、记者、官员受各自职业的影响,在语言表达上,同一群体成员的话语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专家、市民、记者和官员这4类群体具备组成言语社区的要素特征,因此,我们确定这4类群体均为典型的言语社区。

其次,结合选取的示例,对上述4个言语社区的言语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这4个言语社区的成员话语在雾霾新闻语篇中发挥的作用。

(1)专家言语社区

专家是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群体,他们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和治理有着专业的理解和有效的建议。

【例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徐基仁说:“只追求对环境承载的‘资源’供给增加,不对污染排放的‘消费’需求进行管控,是‘头疼医头’,‘消费’恐成脱缰野马。”(人民网2014-11-03)

徐基仁研究员属于专家言语社区的成员,他对雾霾成因有着专业的知识和理解。“资源”在这里指环境承载力,“消费”指污染物的排放。“头疼医头”这句俗语的含义是不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仅临时处理表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他认为仅仅通过加大环境的承载力,不对污染排放进行管控,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隐喻“脱缰野马”比喻人挣脱了羁绊,不受束缚。“缰绳”在这里是指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野马”是指排污企业。该隐喻是指脱离了环境法规束缚,企业排污会更肆无忌惮。上述话语中,徐研究员通过去合法化策略,否定企业对污染排放不进行有效控制的做法,并指出这样的做法对环境的危害,以此劝说排放企业遵守环境法规,承担社会责任。

【例2】“进入冬季,由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燃煤,以及城乡结合部、农村的散烧监管不到位,加之供热锅炉等排放量的增大,这些都是重污染天气的成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解释说。(人民网2015-12-02)

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在上述讲话中,通过使用“由于”“以及”“加之”等连接词,反映出了他对于雾霾加重、天气重污染形成原因分析的全面与专业,体现了其话语专业性强的特点。他谈及北方冬季靠燃煤取暖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之偏远地区监管不到位造成雾霾严重,强调了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紧迫性和落实地区监管政策的重要性。

(2)市民言语社区

市民由社会上不同职业群体组成。他们可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进行交流,并依据自己的直观感受,用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雾霾的看法。

【例3】海口市民在微博上发文“绿色省会突然变成灰色省会,曾经那个小清新呢?”(人民网2015-02-12)

市民通过表述策略,运用隐喻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大气污染的态度。“绿色”有清新、环保的含义,“绿色省会”即表示环境没有被污染的省会。“灰色”含有浑浊之意,“灰色省会”被用来指代雾霾污染严重的城市。曾经空气清新的海口而今被雾霾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市民用“曾经那个小清新呢?”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道出了对雾霾的无奈心情。

【例4】在天津上学的高松阳原定于元旦乘坐中国国际航空SC4802飞往厦门游玩,但至今也没能如愿。1月3日晚上十点多他在社交媒体上写到:“终究逃脱不了美丽的‘雾都’吗?一次航班都等了四天,也没飞出去,又爱又恨啊。”(中国日报网2017-01-05)

伦敦曾因烟雾弥漫被称为“雾都”,这里高同学用“雾都”指代天津,表明天津被雾霾污染,就像当年被烟雾严重污染的伦敦一样。他通过表述策略,运用“美丽的‘雾都’”这一矛盾修辞法,将两个意思相互矛盾的词语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短语,用来讽刺雾霾严重的天津。这样的表述方式体现出市民对城市大气污染的无奈。

(3)记者言语社区

记者的职责是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关于雾霾的报道也要客观真实。

【例5】“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还有地方把已停产的“僵尸企业”也列入应急减排的名单当中……甚至还有的地方应急减排搞“假动作”。记者调查发现,个别地方给环境监测点附近不间断洒水、搞限行,把工作重点放在数据统计上。(人民网2016-11-11)

记者用隐喻“僵尸企业”指代已经停产的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停产,不再排出污染物,却列入应急减排的名单,这是当地政府为了完成减排任务而采取的弄虚作假的行为。个别地区为了经济利益,忽视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规定,采用“假动作”将污染数值降低,而不是真正落实减排任务。记者在这里通过去合法化策略,否定了各地方不真正落实减排任务而弄虚作假的行为,揭露了有些地方只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做法。

【例6】陈吉宁说,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去年入冬以来尤为突出。对此,陈吉宁分析称,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中国日报网2017-03-09)

记者在报道环境问题时,通过表述策略,用间接引语的表述方式,引用了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对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原因的分析。转述引语会体现报道的真实性。引用权威人士的话语能够增加报道的可靠性与客观性,减少主观性。

(4)官员言语社区

官员的话语比较正式,体现出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这与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关。

【例7】“为了明天,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GDP、不要掺假带水分的GDP,要努力创造有质量、有效益、真金白银的GDP、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GDP、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和幸福感的GDP!”1月14日上午,山西省省长楼阳生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人民网2017-01-22)

山西省省长楼阳生通过劝说策略,向听众发布指令表明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生态环境。他呼吁各地方政府和各企业要真正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隐喻“带血的GDP”指付出了惨重代价、以血的教训换来的GDP增长。在此,他表明了经济的发展不会以破坏环境、牺牲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来换取。“掺假带水分的GDP”是指虚报GDP的数值,体现了语篇互文性的特征。早在2014年,某省为了使本省的GDP不落后于其他省份,在经济数据上弄虚作假。在此,山西省省长警示,经济的发展要求真务实,不能弄虚作假。“真金白银的GDP、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GDP”实际上是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指出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和幸福感的GDP”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政府官员关爱百姓。

【例8】“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享有者,既是污染者,也是保护者。所以,我也期盼每一个人不要成为环境问题的旁观者、指责者,要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贡献者。”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人民网2017-03-09)

通过劝说策略,前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用“我们”把官员与百姓划为同一群体,指出官员和百姓同样都是环境的受害者和享有者。他用“既是污染者,也是保护者”表明,他没有将环境污染问题归咎于别人,推卸自己的责任。相反,他认为所有人,包括官员与百姓在内,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都应当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我们”一词,弱化了官员的身份,拉近了官员与百姓的距离,使他的话更能被百姓接受和认可。他用“旁观者、指责者”两个词,劝诫大家不要做环境保护的门外人,觉得保护环境只是一部分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一味地指责别人做得不好,而不以身作则。用“参与者、贡献者”两个词呼吁群众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不要只从环境中索取,而要对环境做出贡献。陈吉宁没有以环保部长身份自居,而是号召官员和群众共同对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4 结语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以上4个言语社区成员的话语各有其语言特征,因为言语社区成员拥有相应的社会身份,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其话语具有该群体的特点。4类群体的职业、语言特征虽有不同,但从对其话语的分析中,我们能够发现人们对抵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态度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雾霾言语市民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新德里雾霾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有些日子没被某编毒舌插刀了,雾霾都散了!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意义”的问题所在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