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导管室,安徽 合肥 230036)
冠状动脉旋磨术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一项新技术,传统的冠脉动脉旋磨术多数采用经股动脉途径[1]。本中心冠脉旋磨术均通过桡动脉或肱动脉途径完成,本文回顾性分析中心110例行冠脉旋磨术的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观察及护理。
1.1 一般资料 110例中男66例(60.0%),女44例(40.0%),平均年龄(71.2+9.9)其中合并高血压病74例(67.2%),糖尿病 30例(27.3%),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14例(12.7%),有23例患者曾行PCI术(20.9%),有2例患者曾行外科CABG术(1.8%),所有患者平均LVEF值60.5±11.2%。共137处病变进行冠脉旋磨术。
1.2 方法 协助患者平卧位于手术床,右上肢外展15°~30°腕部垫软枕保持腕部伸直,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Seldinger法行桡动脉或肱动脉途径,先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是否需要旋磨,再选择合适的导引导管、导丝及旋磨耗材。旋磨耗材均采用美国波科生产的冠脉内旋磨仪及旋磨导丝、旋磨头、旋磨导管、旋磨推进器。将旋磨导丝直接或通过微导管送到钙化病变血管远端的主支内,低速进入血管,高速旋转通过狭窄部位,旋磨时持续加压灌注冲洗旋磨导管。旋磨头转速为160000~180000r/min,每次旋磨时间 15~30s,间隔时间 30~60s,旋磨头直径 1.25~1.75mm。旋磨成功后,对靶病变常规采用顺应性或非顺应性球囊预扩张,之后依据病变长度和血管直径选择合适的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采用常规方法植入靶病变部位。
1.3 手术成功标准 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30%,无死亡、急性心肌梗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并发症,为介入治疗成功[1]。
1.4 随访 所有患者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部分患者行冠脉造影随访。收集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
2.1 110例患者中105例经桡动脉路径(95.5%),肱动脉路径5例(4.5%)。指引导管选择直径为6F者68例(61.8%),7F者42例(39.2%)。所有患者选用最大磨头直径为1.75mm,最小磨头直径1.25mm,其中有一例患者选用3个旋磨头。术中完成旋磨术并成功置入支架109例(99.1%),仅1例右冠病变患者旋磨失败,原因是旋磨头多次旋磨无法通过病变。
2.2 围术期并发症 包括术中无复流12例(10.9%)、夹层9例(8.2%)、磨头嵌顿2例(1.8%)、冠脉穿孔2例(1.8%)、旋磨导丝断裂1例(0.9%)。3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高龄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转ICU治疗,但心衰无法纠正死亡。
2.3 随访期 全部患者DES置入后半年随访发现,1例(0.9%)患者再发心肌梗死住院,1例(0.9%)患者再发心绞痛复查造影发现靶病变学运重建。有2例(1.8%)患者院外发生心源性死亡。1例(0.9%)患者脑出血死亡。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常规准备 检查各种检查及化验是否完善,尤其是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像、肝肾功能、心肌酶学等。
3.1.2 药物准备 所有病例术前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其余药物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
3.1.3 心理护理 因患者在介入治疗中经常表现为精神异常的紧张、恐惧和痛苦[2]。因此术前要加强心理指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温和的语气、语调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及过程,术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及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同时说明手术的安全性,稳定患者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信心积极的面对手术。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3.2 术中护理
3.2.1 常规护理 三方核查患者的信息,给与吸氧、心电氧饱和度及有创动脉压力监护,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抢救的药物及各种辅助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如临时起搏器、主动脉球囊反博仪、血管内超声、除颤仪等。
3.2.2 精准的配置抗痉挛的“旋磨鸡尾酒” 0.9%NS500ml+硝酸甘油2mg+肝素钠10000U+异博定5mg。术中持续加压盐水袋,压力保持在250mmHg-300mmHg[3]。一定要保持输液器处于开放状态。
3.2.3 旋磨配合 A护士按旋磨操作流程先连接好压力表,各个管道分别按指示连接,打开氮气瓶开关,保证氮气瓶压力至少大于7Mpa,再开小压力表,压力维持在0.7~0.8Mpa。B护士按无菌原则和查到制度递送选定的高值耗材,配合医生正确的连接线缆,医生通过控制脚踏板上的圆形转化健进行体外高低速测试,主机绿灯亮,表示低速,绿灯灭,表示高速(160000~180000r/min)。旋磨开始后B护士负责口报旋磨的实时转速,旋磨时间,每次旋磨时间15~30s,间隔时间30~60s。
3.2.4 术中监护 B护士负责监护术中心电图、氧饱和度、动脉压力的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的反应,特别是在旋磨进行时,可能会影响血流,出现一过性的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患者会经历轻中度不适,暂停旋磨症状好转,严重者会无血流、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护士发现异常需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处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3 术后护理
3.3.1 生命体征的监测 术后B护士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重点是术中旋磨情况,术后持续心电监护,每半小时记录心率、心律、血压、氧饱和度及呼吸的情况,平稳后每2小时记录一次直至24小时。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细致观察患者的反应,有任何不适都需及时处理。
3.3.2 舒适护理 因患者均从桡动脉或肱动脉路径行介入手术,术后可自主卧位,可自行进食水,舒适度明显提高。
3.3.3 并发症的观察 观察桡动脉局部有无渗血、出血、肿胀、疼痛等,手背末梢循环,皮肤颜色及温度,并做好与健侧肢体对比,护理记录清晰,密切观察有无急性血栓形成、心包填塞、迷走神经亢进等心脏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3.3.4 饮食水护理 嘱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粗纤维饮食,术后多饮水,多排便,促进造影剂排泄。少量多餐、勿饱餐,保持大便通畅。
3.3.5 康复指导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特别是抗血小板制剂,注意观察用药的反应,有无出血倾向,如发现牙龈、鼻腔、皮肤粘膜、消化道出血请患者及时就医,监测肝功能血脂的情况,定期每月门诊随访。必要时住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旋磨术及PCI术是本中心常规手术入路,少数桡动脉条件不好的患者,选择经肱动脉途径均可完成手术,无需改经股动脉途径,所有患者手术入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如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等。通过选择上肢血管入路途径,既减少血管并发症,又降低患者住院日,且术后患者无需绝对卧床。我们认为经桡动脉或肱动脉途径行冠脉旋磨术是完全可行且安全、有效的。同时要求护士对一项新的技术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项技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医生紧密配合,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