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PBT教学法在本科护生病情观察能力培养中的实践

2020-07-27 03:12:34张锐芝王静梅刘丽红郑春梅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病情案例教学法

张锐芝 王静梅 何 倩 刘丽红 郑春梅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 昆明 650021)

病情观察能力作为临床护士核心能力之一[1]。细致的病情观察是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2]。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进行护理临床工作的必经过程。这阶段是护生对临床观察能力巩固提高和良好临床观察习惯初步形成的最佳时期[3]。为能实现在这一时期做好对护生观察能力训练的教学,引导护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事物,提高护生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护生顺利适应临床观察能力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零适应期”[4]。培养出从理论到实践,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社会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5]。本课题通过对同期到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PBL+PBT教学模式,对实习科室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病情观察问题的设计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职业责任感,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护生在亲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将书本知识与临床需求有机结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 到我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96人。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法,将这96名护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人。观察组:男8人,女40人;平均年龄(22.8±1.4岁)。对照组:男5人,女43人;平均年龄(22.3±0.9岁)。两组护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全日制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前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护生;种族、年龄、性别不限。排除标准:在校生或非临床实习的护生。

1.2 研究方法(1)每组实习时间均为4周,安排学生分组。每小组6人或8人,每组推选1名护生做小组长,负责协助教师安排学生的任务选择及做好实习总结工作。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安排固定实习带教教师带教。(2)采用组间设计将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教学结束后,采用测试、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1.2.1 试验组在传统带教模式上运用PBL+PBT教学模式。(1)师资选拨 筛选标准为:参与护理教学工作五年及以上者;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者;热爱护理教育者。(2)师资培训 培训内容上涵盖观念培训及PBL教学模式培训。观念培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习惯已牢固形成,明确PBL的教学优势,真正在思想上接受它。教学模式培训:讨论案例和参考材料;明确教师注意事项;培训带教技能。考核培训:选拔教师经过测试合格后方可承担PBL教学。(3)寻找病例:遵循“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原则。第一步: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向学生讲解科室环境、工作程序和PBL+PBT教学法,组织护理查房。第二步:在带教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将护生置于真实问题之情境中。选定查房过程中的问题点。问题案例要具有真实和典型特点。真实的病例护生学习讨论时才有真实感,讨论的结果才更具有临床实际意义。(4)提出议题 查房过程中面对患者病情观察的要点有哪些,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处置和帮助。引导护生思考问题的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什么支撑?如该患者为什么有球结膜水肿?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应包括哪些?护理常规是什么?现在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未到位哪些等等?教师在引导学习者接连发掘问题。(5)查找资料 提供充裕的思考时间,指导教师指定或同学推荐学习小组负责人组织护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对案例中的问题逐个进行学习讨论,分配人员。推荐参考书籍和相关文献查阅信息,团队协作,学习者团队讨论,得出假设,信息整合成为多媒体课件。(6)分析汇报 案例问题讨论完成后,形成研究结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要求每位护生必须发言。学习小组负责人对存在的分歧进行分析总结。教师主要起启发、引导及控制节奏的作用,观察护生在小组讨论时的态度和学生的临床逻辑推理思路,必要时可补充必要的临床资料和相关信息。(7)教师点评 教师评估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容许护生有犯错误的宽松环境,对护生的正确观点加以肯定和表扬,同时指出讨论分析中的不足之处,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评价,进一步引导护生思考同样条件下不同个体可能会出现的差别。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解答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对学生普遍没有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再结合具体病例强化讲解,帮助学生加强困难知识点的掌握。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教学方式,即带教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

1.3 评价工具 采用双向评价的方法进行。病情观察能力评价表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护生对临床实习教学的满意程度。问卷评价内容有7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本研究在考核结束后向两组护生发放问卷96份,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实习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实习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实习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注:t=6.01,P<0.01

组别 人数 考试成绩观察组 48 88.35±7.43对照组 48 75.16±8.69

2.2 两组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师徒式”单向教学法缺少对病情观察能力的专门训练。忽略了思维训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生潜能的发挥。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目的性的认知过程[6]。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译为“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内涵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课程。该模式强调从问题着手,并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7]。PBT即问题(病案)教学法,是“Problem(case)-Based Teaching”的简称,是 PBL 教学法的一种形式。采用临床实际的患者进行个案讨论与分析,以求达到教学效果[8]。PBL教学模式是上世纪60年代末被逐渐提出并且得到广泛应用[9],PBL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迅速推广和应用仅是近10年才出现的,现在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10]。许多研究表明,PBL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护生的评估干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11]。案例教学中PBL与CBL教学法二者有很多共同点,但各自侧重点又不同,CBL教学法是由教师设计典型案例,固定案例不能充分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无法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临床实践和运用能力不足,容易造成与临床实践环节脱钩[12]。PBL+PBT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相结合”。采用问题案例+问题学习结合。针对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问题病例对护生提供教学指导,病例采用近期亲身经历的有代表性的案例,体现真实性[13]。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医学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主动学习[14]。PBL+PBT教学模式通过有引导的培训,使受培训的护生学会病情观察的思路和方法。利于培养护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运用问题引导学习可使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利于护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15]。护生通过教学活动,还可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未来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责任,增强职业责任感。

表2 两组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比较

猜你喜欢
病情案例教学法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