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静 王明君
摘 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和谐,而且对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的优势不可忽视。首先,党始终把人民健康置于重要的地位。其次,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强劲的经济实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人民的健康水平提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等有利条件,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再次,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驾护航。
关键词:社会经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优势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0-0141-02
所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直接或者间接造成公众健康或社会安全,并急需应对的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恐怖袭击、重大食物中毒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事件。近年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极大的威胁。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的优势不可忽视。那么,关于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人民健康保障机制等的特点及优势,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可管窥一二。该《决定》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在该《决定》中提出了“要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这一表述。该表述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它既是我们党提高民生利益的坚强决心的体现,同时又是我们党为保护人民健康,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提供的坚强后盾。
一、党始终把人民健康置于重要的地位
从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一直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将健康中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可以看出每一次,党都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人民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而且从党的十五大到十九大,我们党始终认为人的健康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正因为党与政府对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的高度重视,所以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各级政府会纷纷采取及时有效、强而有力的应对措施。
《决定》中也提出了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成为我国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由此可见,人民的福祉是否改善、人的全面发展、民生生活等工作是否得到加强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便是人民的健康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而这也是能体现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一个人的健康素质作为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富强的程度。同时,我们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力量。那么,人民力量的一个基础就是人民健康的水平,所以,人民健康的高水平也是全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力以及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前提与保障,这也彰显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意义。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条件、精神文化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于人民的健康水平也同样有了更高的期望。所以,要缓解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调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经之路。
面对脱贫攻坚之战,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许多人由于疾病的原因导致陷入贫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屡见不鲜,可见一个人的健康对于其能力、经济的收入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导致贫困的因素中,人的健康与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决定》中也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那么,做好保障且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便是防止、减少相应贫困问题,打赢脱贫攻堅战的重要举措之一。
正是因为党、政府、国家对人民健康水平有着如此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所以,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中,我们方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二、制度优势与诸多有利条件
在应对与处理突发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不可忽视我国自身所具备的一些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体制制度、治理等方面的优势。
首先,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强劲的经济实力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2019年我国的GDP已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我国的人均GDP量也已经进入了1万美元的关口,在2018年,我们国家用于卫生领域的费用总额已经接近6万亿元人民币,这其中,政府与社会卫生的支出将近4.3万亿元,为近几十年来最高。正是因为有着强劲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所以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中,政府可以减免确诊患者的医疗费,补助相关人员。同时,社会人士纷纷捐款、捐赠医疗物资,这些都可以侧面反映出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家推出的创新发展战略助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推动各行业的创新发展,带动生产力的提高,这些都确保了人民群众能够及时有效地接受高水平的健康服务。
其次,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人民的健康水平均有了较大提高,已奠定较好的基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已经有相关事实证明,患者的恢复治愈情况,除了相关医药的使用外,与自身的机体免疫力也有密切的联系。根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报告,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6.4岁,在世界排名中位于靠前的位置。2018年我国人口的死亡率为7.13‰。近些年,我国在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等,涵盖范围不断扩大,现已基本覆盖全体居民,并且逐步缩小差距,使不同的医保之间的待遇逐渐迈向均等化。日渐完善、成熟的医疗保障制度让患者可以及时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最后,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发挥。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联动协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驾护航
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人民的健康水平,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审时度势,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时,便以前瞻性的眼光,在制度层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环节。这对我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关键的指导意义,也让我国特色医疗卫生制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第一,对包括传染病防控在内的公共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论对人民、对社会都能带来巨大的冲击,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决定》中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与重大传染病防控。这一表述具有前瞻性,也展现了我国国家的治理能力,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程度。
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不动摇。防控疾病的手段中最有成本效益的便是预防。在《决定》中也强调提出了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表述。政府在预防环节的工作中,一直注重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注重对预防知识的宣传,适时地干预相关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措施都有效地起到了防控作用。在《决定》中,强调了对人民身体素质的重视,提出要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第三,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抓好全生命周期。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涉及每一个人。《决定》中便提到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尊重每个个体,尊重公平健康权,把控好健康过程中的细节。因此,所提供的健康服务应覆盖全人群,且抓好全生命周期这样的要点。
第四,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发生重大疾病时,相关费用的支付是一项很大的负担,常常导致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此时,国家医疗保险、救助制度的作用便得到凸显。《决定》中也提到,要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那么,继续完善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制度,需要提高我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大病保障这一功能,这就需要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财政投入,深化整合等方面下功夫,从而能提高医保报销时的比例及封顶线。同时,也可鼓励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发挥其补充保障的作用,通过以上两点增强居民的抗风险能力。对于相关弱势群体,医疗救助要及时到位,准确帮扶,充分发挥其救助作用。通过不断努力的完善,让我们筑强筑牢医疗保障这道铜墙铁壁。
第五,医药卫生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一个成熟、完善的医疗卫生体制,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决定》中也提到,要深化改革医药卫生体制,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那么,要深化医改,就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卫生体制的改革,对公立医院要理顺其内部的管理机制,管办分开,进行分级诊疗。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建立医院,以形成竞争机制,提高效率,从而为人民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二是医保体制的改革,在支付方式上可多用预付制,做到既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又提高医保的力度,促进医保的正激励作用。三是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要做到医药分开,通过招投标等方式以降低医药价格,为人民提供价低质高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知,2020,(2):4-9.
[2] 陳守双,李红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科技和产业,2020,(3):132-135.
[3] 渠慎宁,杨丹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智能化应对:理论追溯与趋向研判[J].改革,2020,(3):1-8.
[4] 刘谦,申林灵.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1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