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锦
九十五岁的大姨走了(媳妇的大姨),带着她一生的坚贞不渝,在清明节前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毕生坚守三个字的大姨,她的故事凄美悲壮又极富传奇色彩。
大姨叫单淑珍,生于一九二五年,一出生就定下了娃娃亲,被许配给了大一岁的大姨父。一九四〇年的中国,山河破碎,日寇横行,大姨父志在报国,刚刚结婚三天,听说有部队第二天要从泗阳县穿城乡经过,他热血沸腾,和大姨商量:“祖国有难,我们男儿应冲锋在前。”大姨十分支持爱人的决定。临别时,大姨父再三叮嘱大姨:“这一去,生死未卜,我若三年不回,你就重新找个好男儿嫁了吧。”大姨泪眼婆娑,连忙捂住他的嘴:“我等你。”
从此,“我等你”三个字重若千斤,成了大姨一生的坚守。
一年、两年、三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大姨父一走便杳无音信。多少次的村头守望,多少次的梦中惊醒,心上人一直是没有踪迹。随着公公婆婆逐渐老去,大姨渐渐撑起了这个家,家里田里忙个不停。婆婆心疼这个懂事、孝顺又能干的儿媳,多次劝儿媳改嫁,可大姨始终是一句话:“我等他。”
一九五四年,大姨父在大连正式安顿下来,和家里联系上了,听说大姨仍然在家等着,他非常震惊,可惜已有妻室了。原来,大姨父参军后,作战机智勇敢,从徐州打到了海南,又从海南打到了东北,打遍了大半个中国。多年过去,他以为大姨早已改嫁了。
当大姨得知大姨父的情况后,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是她不怪他,继续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大姨父在外忙着为国尽忠,家中二老全是大姨服侍养老送终。婆婆弥留之际拉着大姨的手说:“好孩子,你赶快找一个人嫁了啊。”大姨怎么能走呢?因为“我等你”这三个字已经烙在了她的心里了,无论历经多少苦难,都坚贞不渝。
一九九八年,大姨父后结识的妻子因病去世。
大姨是大姨父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一个结。一九九九年,他联系上大姨,进行第二次“求婚”。大姨太善良了,她一开始怎么也不同意。“怕他(大姨父)为难,不打扰他们家生活,就这样挺好。”在中间人将近一年的多次撮合下,她终于答应“复婚”了。从窈窕少女到白头老妪,燃尽了青春,殆尽了芳华,一句“我等你”,这一等就是五十九年。
没有喜糖没有喜酒,大姨七十三岁这年,与心上人相隔千里再结连理,办理了正式结婚手续。其时,大姨父身体疾病缠身,要派人过来接她到东北,大姨却要在家等来年清明再为婆婆添一次坟,将老家的事情料理完毕。大姨的心中放不下和她朝夕相处已经长眠地下的婆婆啊。
二〇〇〇年春天,大姨父身体时好时坏,再次来电催大姨尽快成行。她到婆婆墓前“作别”后,急匆匆乘坐火车往大连赶了。天妒有情人!大姨快赶到时,大姨父走了。入骨相思谁人知,此情此时向谁诉?拉着丈夫的手,摸着丈夫的脸,抱着丈夫冰冷的身体,眼泪如奔腾的流水。
办理完后事,大姨要回泗阳老家,儿子、儿媳(大姨父的儿子、儿媳,大姨没有亲生儿女)怎么也不让她走,搂着大姨恳切哀求:“我们的爸妈不在了,你就是我们的亲妈,请留在这里让我们为你尽孝吧。”儿子、儿媳是部队军官,大姨不忍打扰他们的生活,但看他们那么懇切,也就同意了。在大连生活的十年是大姨最幸福的十年,每天晚上,儿子都要用轮椅推大姨到大连的星海广场等处聊天、散心。大姨生病,儿子楼上楼下背她看病,住院手术,儿子每天把她抱上抱下,家中医院来回接送,就为了她在家能吃到更可口的热乎饭菜。
二〇一〇年,大姨的儿子心脏病再次复发,做了二次手术,无法照顾大姨,大姨又回到了泗阳老家。
二〇二〇年清明节的上午,大姨在泗阳殡仪馆火化,骨灰被大连的儿媳、孙女领回安葬。带着一生的坚守与承诺,大姨如清明时节的细雨一般,飘然落地,化为尘土了。
(特约编辑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