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20-12-11 09:35:22
甘肃畜牧兽医 2020年11期
关键词:稳产畜牧业生猪

生猪稳产保供与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11月1日,生猪稳产保供与产业集群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农民日报社主办,旨在总结生猪稳产保供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推动“十四五”时期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并交流了河南省汝州市生猪稳产保供的经验。

与会专家认为,生猪稳产保供关乎国计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产业经历多个猪周期考验。尤其是最近的这个猪周期,我国畜牧业发展更经受住了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两次重大考验和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农业农村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政策,同广大农业战线同志一起抗疫情、稳生产、保供给,取得良好成效。目前,我国生猪生产发展形势好于预期。

与会专家指出,经过疫情的洗礼,我国畜牧业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是事关“六稳”“六保”、公众健康、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的战略性产业。我国要从畜牧业大国转变为畜牧业强国,关键要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要大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把畜牧业现代化摆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切实加强畜牧业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生猪生产宏观调控机制等。

与会专家建议,我国生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建设缺一不可,要想产业稳定发展,在产业定位、发展思路、发展路径上要考虑清楚。重点应在价值链上做文章,加强品牌建设,开发更多精深加工食品,这样抗风险能力强,综合产值更高。

会上还交流了河南省汝州市生猪稳产保供的经验。2019年以来,汝州市依托畜牧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市场机遇,通过外招内培、链条发展、数字赋能、创新创优等手段,着力推动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了生猪产能快速恢复与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预计到2022年底打造成千亿级畜牧产业化集群,成为全国畜牧经济强县、全国猪肉品牌第一县、全国畜牧产业“硅谷”。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全国现代畜牧业推进会议在山东诸城召开

11月4日,全国现代畜牧业推进会议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山东诸城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各地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建设现代养殖、动物防疫和加工流通三大体系,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为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畜牧业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产业素质、畜产品供应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三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畜牧业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有效保障了肉蛋奶市场供应,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要全面压实地方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畜牧兽医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75%和95%以上,努力开启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党支部近日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学习传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要求,动植物司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要提高政治站位,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自觉把学习和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近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珍贵濒危陆生野生动植物数量总体稳中有升。大熊猫野生种群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从1981年发现时仅存7只发展到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4 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从1985年的约180头增长至293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头以上,濒临灭绝的野马、麋鹿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同时,基本完成了苏铁、棕榈和原产我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植物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提出的核心任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设,摸清资源家底,切实强化濒危物种拯救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加大保护执法力度,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坚决完成禁食野生动物后续处置工作,继续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2020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发布

11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2020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20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利用大刍草挖掘玉米密植增产基因”等十大进展入选。

这十大进展分别是:利用大刍草挖掘玉米密植增产基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杂交稻自留种、发现黄瓜分枝调控新基因、建立高杂合物种单倍型基因组组装的新方法、揭示反刍动物的进化及其独特性状的分化机制、发现两种可转移替加环素高水平耐药新基因、解析非洲猪瘟病毒三维结构、编辑感病基因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解密土传病原真菌的强致病性、构建我国氮排放安全阈值定量评估新方法。

万建民表示,此次发布的十项进展,可以代表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涵盖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替加环素新型耐药基因、非洲猪瘟病毒结构解析、土传病真菌和农业氮素管理等研究方向,有力支撑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物安全、“舌尖上”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2020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是在文献计量分析基础上,由全国知名专家和院士进行遴选,旨在及时推介我国农业领域具有开拓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科技引领度和显示度。(来源:中国科学报)

第二届(2020)中国草牧业发展论坛在定西举行

11月10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和安定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加强草畜产业间融合,推进草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2020)中国草牧业发展论坛在定西举行。

本次论坛会期一天,旨在进一步强化全国草牧业及相关延伸产业之间交流合作,引导牧草业和畜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协调发展,破除资源、技术及信息等方面对接不畅的壁垒,推进草牧业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同步建设。

定西是甘肃农业大市,产业特色鲜明,历史上就是一个“畜牧为天下饶”的地区,饲草资源丰富,历来有种草养畜的传统,全市饲草种植面积和畜禽饲养总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2016年,市委、市政府从定西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中国西部草都”、把安定打造成草都核心区的战略构想。这几年,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国家实施粮改饲等重大政策机遇,立草为业,按照布好局、种好草、养好畜、防好疫的发展思路,健全完善生产、加工、研发、运营、安全、保障六大体系,加快草畜转化、畜食转化、食工转化,全力推进草食畜牧业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2020年,全市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350万亩,年产鲜草总量1000万吨;培育形成甘肃民祥牧草等草产品加工配送企业40多家,加工鲜草能力达220万吨以上;建成规模养殖场520家,培育养殖专业村775个,家庭养殖场7217家,发展规模养殖户10万户,牲畜饲养量达到1 600万头(只)。预计今年全市草牧业总产值可达19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草牧业纯收入可达2 800元左右。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稳产畜牧业生猪
建湖县供电公司护航“菜篮子”稳产保供
农村电气化(2023年2期)2023-03-27 04:29:52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22年4期)2022-04-02 13:21:22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 06:10:06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1:16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22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