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施豪楠
出了杭州,向南一路疾驰,约莫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镌有“中国畲族第一乡”的标志在青山的环抱中初入眼帘。这里,是杭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桐庐莪山畲族乡。
在短短几年光景中,这里实现了从山石林立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诗意转变以及“高节竹笋节节高”的美好愿景。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科技特派员们将农业科技带入田间,把技术服务送上山头。
刘军波,就是科技特派员群体中的一员。自被选派为第八批科技特派员以来,这位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农业工程师致力于把技术服务送下地、送上山,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自2017年土地流转以来,桐庐县莪山乡沈冠村在村集体经济基础上建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粮油种植,发展稻米产业。此后在九三省委、浙江大学、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专业团队指导下,合作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了水稻种植基地,并开展技术合作,深入研究稻鱼共生系统。
稻鱼共生系统,简言之就是稻谷在水面上生长,鱼在水下生长,以鱼促稻,以田养鱼,稻鱼共生,相辅相成。一方面鱼为水稻除草、除虫、翻松泥土,产生的鱼屎还可以成为水稻的肥料;另一方面,水稻又为鱼提供了良好的食物来源和庇护场所,形成了“稻渔共作”的生态循环系统。
“稻田里养鱼不稀奇,但种什么稻,养什么鱼却大有讲究。”在刘军波看来,影响稻鱼共生系统生态稳定的重要因素就是“稻”和“鱼”两大主角。这同时也是他的市级科技特派员项目所研究的课题之一。
对此,他通过对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和适宜稻田养殖的鱼品种筛选研究,确立了适宜的稻鱼品种——“南粳46”和丽水青田鱼。
刘军波介绍:“‘南粳46’的秧苗比较高,适合在20-30 厘米水深的稻田里种植,同时,这样的水深也是养殖青田鱼较为合适的水文条件。”
像这样一条青田鱼市场价可以卖到60-80 元一公斤,而每亩地大约可收获130 公斤青田鱼。若是做个简单的运算——一亩地里青田鱼的产出有近8000 元,再加上水稻的收成约5000 元,就真正实现了“一亩地、百斤鱼、千斤稻、万元钱”的增产增收目标。
站在稻鱼共生基地上方的加工厂,透过脚底下的透明玻璃展台可以清楚地看到下方的稻田和水里的青田鱼。这个建在稻田上的加工厂是刘军波的又一致富思路——为了进一步提升稻鱼共生系统的农业经济产值,更好地实现绿色生态产品的优质优价,刘军波建议在稻鱼共生种养绿色生态模式构建的基础上,向加工产业延伸,“种养加”融合发展。
目前,合作社已采购稻米加工一体化机器,待基地里的水稻成熟收割后,可直接送到一体化机器中进行烘干、拢谷、碾米等步骤,最后输出为成品,印上“稻香沈冠”的品牌直接对外销售。
四五月份,露头于海拔700 米高地的莪山高节竹笋,不仅个长、色白,而且味道还特别鲜嫩。
往年的长势则远不如今年。“这一差异主要来源于种植技术,即是否用黄土覆盖高节竹,”刘军波介绍,“在9月份到11月份之间,通过在高节竹地里面覆盖一层50-60 公分的黄土,就可以推迟高节竹的出笋期,同时还能提升高节竹的品质”。这项种植技术是刘军波桐庐县产业兴旺项目的研究课题。
“我们老百姓的收入就靠这个竹子,要么就是出去打工,要么留在山里种竹挖笋。”老蓝是莪山乡新丰民族村的一名村干部,他深知高节竹笋对一户山里的家庭而言有多么重要。“黄土覆盖之前的竹笋,那就便宜了,收购价就几毛钱一斤;要是像现在这样用黄土翻一翻、盖一盖,收购价能达到7、8块一斤呢!”老蓝说。
收购价之所以能翻好几番,刘军波解释说:“一个是打了个竹笋上市的时间差,黄土覆盖后的高节竹笋出土时间要比其他的笋晚一点;再一个是竹笋的品质好,它连笋壳儿都是白色的,当地人叫作‘白玉笋’,收购价格很是紧俏。”
沿着山径往上走,一路可见被黄土覆盖的高节竹,而且这些黄土也多是“就地取材”。根据老蓝的种植经验,黄土覆盖的效果要好于有机肥等肥料。对于黄土的材质,刘军波此前也取样做过详细的研究——黄土粘性强,保水性好,竹笋生长过程中水分不易流失,再加之土壤中矿物质较为丰富,养分也更充足。
据了解,普通高节竹的出笋期一般在4月20 日至5月10 日,亩产1500 公斤左右,每亩收益约3000 元,而通过覆土后的高节竹出笋期虽然晚了10 天,产量也基本持平,但由于卖相好、品质佳、口味鲜,收购价更高,每亩收益高的可达15000 元左右,刨去工本费大约5000 元,每亩纯收入有10000元。“真正实现了一亩山万元钱。”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再加上科技特派员的悉心指导,“高节竹笋节节高”的美好愿景着实可期。
“农业技术只有走出课本、走出实验室,才能落地转化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手段。”这一年科技特派员的经历,刘军波感触颇深。
在过去的一年里,刘军波走访调研了莪山乡的红曲酒、黄金粽、大樱桃等产业,帮助莪山乡申报、立项杭州市山区农业整乡推进项目;指导稻鱼共生项目基地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大销路;指导新建的稻米加工厂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联系杭州电视台庆丰村栏目组和桐庐县电视台,拍摄高节竹笋产业和产品专题片来帮助快速打开销路;邀请茭白国家产业体系专家实地勘察、邀请畜禽专家上门指导如何通过标准化养殖技术提升鸡蛋品质……
奔走田间地头,下地又上山,刘军波又将赶往下一个项目示范基地,听说,这次“目标”是莲子酒,未来,又将迎来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