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未来学校构建的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探索

2020-12-11 04:42呼建勇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未来教育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育人学科学校

呼建勇/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位于海淀北部,是十一学校教育改革成果落地的又一个个性化样本。它传承了北京市十一学校的优秀教育理念,并针对初中学段的特点和学生学情进行了大胆创新。建校四年多来,紧紧围绕“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目标,面向未来,立德树人,以学校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未来小镇”为抓手,持续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努力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明单位、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创新联盟领航校。中国教育学会以我校为首站,于2019 年12 月举行了“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2035 学校行”暨新时代初中学校教育论坛活动。

作为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学校为实现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在优质资源研发、学习空间再造、学习方式变革、学习边界打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探索。我们希望学校是一个生活气息浓厚,散发着教育、学习芬芳的田野。学生在这样一种教育生态中,塑造品格、提升能力,逐步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国家栋梁。基于此,我们构建了“未来学校,龙樾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用 “未来小镇”来描述我们的教育愿景。

基于未来学校建构的龙樾模型

“未来小镇”具有自主性、体验性、生活化、社会化、未来性五大属性;其学习生态有生活式德育、高质量选择性课程、一对一导师辅导制、基于学习科学的学习、研发·实践团队及人人的组织六大组成要素;具有“没有围墙、最懂孩子、真实的学习、世界眼中国心、空间育人、技术赋能、一生的学校”七大特征。

国家课程实施的学科教育新样态

(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学科与德育深度融合,将育人融入到课程实施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学校落实课程育人要求。各课程实施时充分发挥学科德育功能,有意识地让学科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资源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相遇到一个学习过程中,自然地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生成育人的契机,从而实现全科育人功能。

(二)细化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

将国家课程标准细化成具体的、可操作、可测量的标准。以聚焦学科大概念的学习单元为载体,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通过真实问题启动学生的自我发展系统、撬动学生的高阶思维,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促进知识的深入持久理解与迁移应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研发优质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确保国家课程高质量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共性发展需求,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及社会多样化需求。学校从顶层设计入手,对课程资源与实施方式进行分层、分类的系统设计,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发展路径,确保国家课程高质量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学校为学生提供了117 种学科课程资源、36 门综合实践课程、72 个职业的考察课程、9 门研学课程。建立线上学科资源6200 余项,线上教研资源1359 项。努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支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探索跨学科、PBL 学习,培养学生高阶能力

学校开展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爵士舞服装设计等跨学科研究及PBL 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边界,打破课堂边界,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通过学科综合育人,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丰沃的土壤。

学校创新实施国家课程的“3 +1”路径

(一)生活育人

学校将课程融入生活本身,实现生活育人,研发“学中做、做中学”两大课程模块。

(二)自主育人

学校将课程主体拓展到学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及按照自己的道德动机去行动的自觉性,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认可,实现知行合一。自主育人课程主要由启动自我、提升自我和规划自我三个模块组成。

(三)空间育人

学校在空间设计上更好地支持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开展,为学生营造一个“高氧”生长环境,实现课程与空间融合的育人价值。

1. 小镇场景、百科全书式的校园和社区型学校,全景育人

小镇场景是指创造各种与未来接轨的生活空间,实现情境化的浸润式育人。例如“龙樾法庭”“小镇农场”“龙樾小铺”咖啡馆、“龙市”等真实场景,赋予空间新的含义和新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掌握未来生活的各种能力,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性”。

百科全书是指走进龙樾,就是走入一本打开的百科全书,处处呈现开放性的知识,处处可以学习。

社区学校指为社区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持。

2. “专业”“温暖”“研究”式学科研究场设计,支撑师生共同成长

当空间成为课程实施的一部分时,它需要表现出自己的学科精神和专业品质。构建学科情境,从学生进入学习空间开始,学习就发生了。学校每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学科教室,教室完全交给教师自主安排。每一间学科教室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藏经阁”“数香苑”“悟理吧”“达尔文号”“稷下学宫”——每一个名字的背后是一位教师的自我成长,以及对学科教育的自主研究和探索。

(四)技术育人

1. “云平台”“芝士圈”两大线上平台支撑全程育人

“云平台”为日常的育人管理提供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如选排课、课表查询、互动交流、课程评价、课程诊断等,将信息服务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与协作,为科学育人提供智慧支持。

“芝士圈”建构“一库两台六系统”,搭建学生学习社区,同时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支持系统。

2.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提供适性课程,育人从统一设置转向个体创生。

学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确定学生学习路径的方向,采用生成性路径推荐方式,将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学习资源,精准推送给学生。实现全程育人、终身育人的定制化。

在践行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中,学校将核心素养校本化为八个方面:世界眼中国心、梦想家、自我管理者、科学学习者、体育艺术双技能、好搭档、感恩诚信、成长性思维,这是核心素养的龙樾表达,而学校的教育设计也将以它为中心不断展开,坚持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未来发展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

猜你喜欢
育人学科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