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经典(三十六)

2020-12-11 02:06:52孙文韬
老年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碑帖用笔古人

□孙文韬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陆维钊

气骨雄强

陆维钊先生是继沈曾植先生之后又一位融汇碑帖的宗师。他早年作为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助教,潜心学问,功力深厚;后又帮助叶恭绰先生编写《全清词钞》,于传统国学深研其理,触类旁通。在家国困艰之时,先生更是饱含爱国情怀。其笔下的形线方圆兼备,气势雄强,带我们神游三代;其高古用笔亦离不开奇异多变的结体。《石门颂》《天发神谶碑》《张猛龙碑》等北碑经典的笔画、结体,都被先生熔于一炉,使自己沉实有力的笔线充满开碑碎石的魄力。

陆先生不拘泥于石上的刀痕斧迹,能够以史学家的眼光对碑帖之争涵盖以“碑帖并举”的学习态度。对欧阳询、苏轼等文人的经典名帖参研取法,在互证融通的基础上并立并举,可谓“去执念,达通途”。他将篆书用笔与隶书结字析离,以现当代的文化角度融会贯通,达成既新颖独特又古意十足的书法风貌。其“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书法面貌,被学者称为“蜾扁”或“扁篆”。

随着影像、出版等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碑版传拓已不再是文字流传的主要途径。但是,树碑立传的传统却使得我们更加注重石刻经典的文化意义。以庄重的书写,托之于金石。而陆维钊先生的书作,是十分适合刊刻上石的。观赏先生的作品,可以使我们充分体会到“以碑强其骨,以帖强其气”的训导。

坚毅净雅

启功先生对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是极为精深的。人生路漫漫,先生于艺术上的选择是“书斋化”的。古人的碑帖传拓源自碑石,那是穿越时空的文化传承载体。后人研习书法,碑帖自然是解读古人精神内涵的最佳方式。

《临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局部) 启 功

在20世纪激烈的社会变革中,许多流传有绪的碑帖拓本散佚消亡。与此同时,考古挖掘中许多珍贵的碑版宝藏又重见天日。这就需要像启功先生这样的学者接过时代的重任,探讨研究,教育普及。在其所藏的碑帖中,有的以朱笔批注,有的前题后跋。他以学者的审慎态度为我们留下了连接古人的桥梁:碑刻是刀切斧凿的结果,“透过刀锋”方可“探求笔锋”,进而摆脱前人模仿石刻剥蚀的窠臼,明晰古人书丹上石时的修饰,还原最初的书写状态。这一系列真知灼见,都是启功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正是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启功先生独特的书风才得以建构。用笔的潇洒劲健、结字的黄金比例,都是其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结果。坚毅必然果敢,那是先生笔走龙蛇的用笔;净雅滤除烦乱,那是先生分白布黑的格局。对待“石上经典”,启功先生并没有表达出“褒贬”之意,而是在立足毛笔书写的根本中,去伪存真。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承“石上经典”,需要基于现当代的文化视角,去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经典”。

《临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局部) 启 功

猜你喜欢
碑帖用笔古人
找不同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34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4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海峡姐妹(2019年1期)2019-03-23 02:43:00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启蒙(3-7岁)(2018年5期)2018-05-31 07:53:25
碑帖硬临
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25
碑帖硬临
中国篆刻(2017年8期)2017-09-05 09: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