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跌宕 巧拙相生
——赵孟《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赏读

2020-12-11 02:20曲庆伟
老年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书者山涛赵氏

□曲庆伟

《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元·赵孟22cm×36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嵇叔夜即嵇康,山巨源即山涛。山涛曾与嵇康、吕安等人为友,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但山涛没有经受住世俗的诱惑,违背了昔日朋友之间隐退的志趣而出仕。在出任尚书吏部郎时,他邀请嵇康出山替代自己的职务。这也许是出于兄弟间有福同享的好意,但嵇康偏偏不接受,不但不出仕,还于一年之后写了一封慷慨激昂、有理有据且带讽刺意味的绝交书给他。这封语言犀利的信,正戳中了当时司马政权虚伪的痛点。嵇康的不仕,正是与当时黑暗的政治对抗。不久后,嵇康被害,付出了惨痛的生命代价。

此作在绢上书写,营造了古韵悠长的气息,与其行书《洛神赋》相比,此卷更显雍容老成,脱去了“二王”法度的羁绊,更多了些许从容与自信。多年的笔墨积淀,烂熟于心的技巧表达,已经由技而进乎道,成为心性的自然流淌。赵氏的行草书,不取米字纵横的外在欹侧,都作正局处理,变化却能体现在细微之处。方圆、粗细、牵丝映带皆在行云流水的运笔节奏里生发,鱼贯而出,看似平淡,实则蕴藉,看似无法,却笔笔有来头,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是也,正是达到化境的一种表现。

这篇绝交书,计1430字,凡127行。传说赵氏每日书王羲之字,然而以66岁的年纪写如此长篇,还能一气呵成,神完气足,不得不令人惊叹。好像一个大大的舞台,给了一个足够的展示空间,楷、行、草随着书者性情的起伏变化渐次展开,也暗合了文章作者的情绪变化。这是由行草的特点决定的。节奏感的外在表现、字与字之间顾盼、牵丝的时隐时现,似乎是书者浮出纸面的情感在飞动。指腕越写越活,神思飞扬,自中段开始越写越精彩,楷意渐去、行书渐多;到了60行,几乎有10行用的都是草书,细审之,其实多为章草,根基是《十七帖》,上溯《急就章》,圆融流畅,古意盎然,这是通篇情绪的高点;后段则趋于平稳。

欣赏此件作品,我们可以明晰地见到起承转合的变化,宛如欣赏一首交响曲,有序曲,有推进,有高潮,也有收束的余音缭绕。除了技巧的娴熟让人难以企及,观者还能感受到其中的丰富:楷、行、草三种书体任意转换穿插,和谐自然,随意撷取而浑然一体。书史传赵孟五体兼能,大家有目共睹的是其楷、行、草的成就最著。在一件作品里,三种书体的驾轻就熟,不仅是功力深厚的体现,更是赵氏变通的高超技巧。

当技术达到一定的娴熟程度后,往往会走向另一面——俗。有人曾指出赵字的弊病是甜俗。当我们反复揣摩这件作品时,会发现他有节制的把控能力可令熟后巧拙相生、自然和谐,气象上不但不俗,反而雅致。我认为,这就是“人书俱老”的体现。老,未必拙,而是老成,比那种故意的弄巧成拙更为自然。与原文相比较,这件作品也有几处丢字和一处脱漏的长句,让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驾驭如此长篇,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

猜你喜欢
书者山涛赵氏
筑书巢
应县河疃村赵氏家族4年对49位优秀学子颁发励志奖牌
“竹林”大哥山涛的为官之道
筑书巢
赵氏孤儿
草圣:一笔汪洋万代风流
书品与书者之探讨
药王孙思邈
赵氏的祖先造父
“竹林大哥”山涛的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