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造纸技艺的保护和创新设计研究*
——以泽雅屏纸为例

2020-12-11 23:59:30黄迎迎温州商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手工技艺工艺

文/黄迎迎 (温州商学院)

一、泽雅传统造纸技艺

(一)泽雅传统造纸的历史发展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不仅改变了“简重而帛贵”等书写材料的缺点,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据文献记载,温州手工造纸历史悠久,最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出现迹象。刘宋时(公元453—479)郑缉之《永嘉郡记·八辈蚕》载有:“亦可十纸”“以麻卵纸”的文字,说明当时温州已经有纸。唐朝当时生产的是可供书写的蠲纸,质量上乘,与江南“澄心堂”纸相媲美,曾被用作向当时朝廷进贡的贡纸。

《万历温州人志》记载,北宋时温州蠲纸年贡500 张,明朝初年,朝廷在瓯海瞿溪开设造纸局以监督蠲纸生产,明宣德5 年温州太守何文渊体恤民情,奏请水质浑浊,不再适合生产蠲纸。明朝廷鉴此,因此撤销造纸局。蠲纸停产后,临近的泽雅山区生产的以竹为主要原料的“屏纸”开始迅速发展。明、清时期,泽雅纸农有将近10 万余人,约占当地总人口的80%,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1936 年是手工造纸的高峰期,也是温州近代经济最兴盛的时期。《温州市志》载:“温州各县历史年产量以民国25 年最高36.2 万担(每担2 条,每条46 刀),其中永嘉县28.5 万担。”后来在一段时期内,泽雅进入全民造纸阶段,造纸规模及产量都达到了历史高峰期。

但是由于手工造纸工艺原始又复杂、劳动强度大、利润低,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后至今,许多地区退出手工造纸,仅剩少数村落还在坚持手工造纸。

(二)泽雅屏纸的工艺流程

泽雅屏纸,以嫩毛竹、温州水竹、绿竹、单竹等丛生竹打浆制作而成。明、清以来,温州盛产竹纸,其品种有南屏(四六屏、拆刀儿)、六六屏、六九屏、大九寸、方高、小刀包等,统称“屏纸”,主要用于民俗、卫生和包装。

屏纸生产工序繁多,保留的生产工艺有二十多道,主要为“做料”,先砍下竹子,去除枝叶,将竹竿截成一米多长,锤裂竹竿,晒干扎成捆。接着是“腌制”,把成捆的竹料排好叠在石灰水塘中浸泡和压腐。腌熟的竹料称为“刷”。然后是“扳塘”,把“刷”在腌塘中浸泡50~60 天,期间要人工上下翻动,“扳塘”是重活,因皮肤怕石灰腐蚀,工作时腿上都要涂上自制的药膏。

接着是“爊刷”,把腌熟的“刷”整齐地堆集到烘桶中蒸煮软化,煮好后洗净待用。

下一步是“捣刷”,它是利用水利驱动的水碓对“刷”进行垂捣,同时加水搅拌,形成絮状的纸绒。“捞纸”在纸槽里进行,纸槽分为大小两槽,先将纸绒在小槽中浸泡,人工用脚在纸槽中踩踏翻动称为“踏刷”,然后再转入大槽为纸浆,用纸帘捞纸,将湿纸一张张重叠上去,积累的湿纸称为“纸墙”或“纸岸”。接着“压纸”,用3 米长的压竿、绳缆、檑杆,利用杠杆原理压干“纸墙”水分,压干后将“纸墙”捆成三节或四节。“分纸”和“晒纸”是将“纸墙”一张张分开,自然晒干或用火炉一张张烘干,其余为“折纸”“印记”“打捆”“包装”等工序。每道工序均用专门的工具手工操作。泽雅传统手工造纸工艺的价值在于保留了纸和造纸工艺的“原生态”,保留了纸的原始质量和工艺流程。

(三)泽雅传统造纸技艺的现状分析

纪录片《纸的故事》第五集——泽雅造纸解说词中说到早在宋元时,泽雅就开始造纸,其工艺流程和造纸设备与《天工开物》中明代造纸技术几乎相同。

纸山人平时以制造屏纸为生,待到天色晴好时,人们把一堆堆屏纸分散在草地上,石崖上晒干,只要是有太阳晒到的地方,就能看到满山的屏纸。屏纸晒干后整叠扎成捆出售,纸农从早到晚,从年头到年尾,循环反复着做着造纸这项工艺,得以求生。

泽雅又称为纸山,在泽雅造纸鼎盛时期,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屏纸,据统计,解放初期这一带约有十万余人从事造纸,占当地人口80%,经济收入占当地经济收入的85%。在20 世纪80 年代,泽雅约有168 座水碓,捞纸作坊达700 多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造纸受到地理条件限制、环境水源污染、泽雅当地居民大量外迁,且手工造纸的经济收入太低,年轻人不愿意从事造纸,其造纸规模不断缩小,造纸工具设施的破坏,手工纸市场的不断萎靡等因素都使泽雅传统手工造纸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今天的泽雅,只剩一些老人和妇女还在造纸,而泽雅古法造纸的非遗传人已经只剩下3 位左右,而泽雅99%的水碉和纸槽被废弃。或许不超过20 年,泽雅的传统造纸技艺就会彻底失传。

从泽雅实地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影响传统造纸技艺日益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机械纸的冲击,传统手工造纸周期长,生产效益低,特别是泽雅屏纸的生产模式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造纸环节不得不用机械代替手工(比如打浆环节)这直接导致了传统手工造纸的衰退,也失去了传统手工造纸的意义。

二是市场的需求衰退,泽雅屏纸质量较差,泽雅屏纸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减少,加剧了手工造纸发展的萎缩。

三是造纸传人后继无人,泽雅造纸的传人如今大多以70 岁为主,年轻人基本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不再选择学习传统造纸技术,其技艺马上面临失传。

四是政府重视不足,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2014 年“泽雅屏纸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尽管温州政府对弘扬与传承纸山文化做了一系列的规划,但资金上投放不足,据传统造纸生态博物馆人员表示,泽雅地区除了少数几个造纸的非遗传承人每年有几千元的补助外,其他相关的纸农没有扶持措施,故整个传统造纸工艺的传承得不到相关的保障。

二、泽雅传统造纸技艺的保护价值与启示

泽雅的屏纸生产工艺流程完整地保留历史传统的造纸工艺,与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记载的造纸流程基本吻合,甚至更为古老。泽雅造纸堪称中国造纸的“活化石”,具有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随着经济发展,泽雅传统手工造纸的技艺保护存在危机感,但为了传承这门古老的技术,保护古法造纸迫在眉睫,急需政府的组织引导,深入地调查研究,科学地规划安排,制订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措施。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999 年温州市瓯海区风景旅游管理区成立了,开始摸索发展泽雅旅游和传统造纸工艺相结合的道路。

泽雅政府把泽雅的主流文化定为“纸山文化”,提出“山水泽雅,千年纸山”的发展主题,对泽雅纸山文化进行了资源整合,合理规划了唐宅村文化礼堂作为泽雅传统造纸生态博物馆,并把传统造纸遗址建设成为造纸体验区,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了解传统造纸历史的同时还能观看和体验造纸过程。

在水碓坑村也设有泽雅纸山民俗文化展示馆和“意纸斋”艺术家工作室等,这些场地的建设大大推动了纸山文化的发展和泽雅旅游业的开发。

至今,古老而又完整的造纸工艺体系和生产设施、生产工具仍以原真、活态的形式散布于泽雅山区。泽雅造纸工艺“原生态”的价值已经得到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重视,2001 年“四连碓造纸作坊”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发〔2001〕25 号),并实施国家“指南针计划”项目,建成“中国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与展示示范基地。泽雅屏纸制作技艺”于2008年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 年“泽雅屏纸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泽雅政府应继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费投入,出台相关的政策方案:

一是重视现有的屏纸传承人,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在保障他们生活福利的基础上建立激励传承人的政策机制,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保护传统造纸技艺的事业中。

二是筹建相关的高校研究基地,建立科学的造纸研究体系,鼓励和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投入到泽雅造纸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

三是加强社会媒介传播,出版书籍、拍摄视频、借助互联网的传播途径大力宣传泽雅传统造纸技艺,并联合图书馆、博物馆、非遗中心等举办相关的学术交流会、非遗体验活动等,普及泽雅统造纸技艺的相关知识,打好群众基础。

四是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观念下纸材料的特征和设计方法,将屏纸的应用进行创新设计,尝试运用到绘画的纸张、产品的包装、文创产品等,拓宽屏纸的应用价值,以设计手段传承文化保护价值。

对于泽雅传统的造纸技艺,我们既要保护,更要创新发展,以创新带动保护,以创新带动发展。

三、传统造纸技艺的创新设计

(一)应用的创新设计

泽雅造纸堪称中国造纸的“活化石”,但由于其市场缺失,造纸技艺正在淡出人们生产生活的舞台,如何抢救这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从市场角度思考,在屏纸的应用上进行创新设计。屏纸最早是作为草纸,后因雪花纸的生产替代了其使用。

我们可以结合泽雅的旅游资源,在保留屏纸的原材料特性和造纸技艺的工艺流程下,遵循其自然、原始的肌理质感,将屏纸用于制作一些旅游纪念品或文创用品,比如信封、信纸、笔记本、纸袋、纸伞、纸扇、纸灯、笔筒、明信片等纸工艺品。既传承了屏纸的造纸技艺,又保护了泽雅纸山文化的价值,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自然,关注到这种古老而质朴的材料,实现其工艺保护价值。

(二)工艺和材料的创新设计

屏纸的原材料是以水竹、单竹、绿竹等丛生竹,准确来说是经过16道工序,106 步流程而生产完成,整个过程取自自然,施法自然,成品也是基本保留了竹纤维自然的肌理和形态。

如今,非常多的设计师也很注重利用天然材料进行艺术和产品创作,特别是对纸材料的开发和再造。如何利用屏纸的原材料,在原基础上增加新型材料研究,尝试制造混合纸产品成了创新设计的关键点。

在设计学院的相关课程中,部分同学对原材料进行实验性设计分析,一是通过打碎和粘合,不断搓揉再用白乳胶固定和填充在容器里,待水分蒸发,发现屏纸纤维可以塑形成一定造型,而且较为坚硬,由此得到,可以尝试将屏纸材料结合其他的材料和工艺融入到纸质家具的设计当中;部分同学从古法造纸的工艺技法得到启发,通过将不同茶叶捣碎制作茶浆,用泽雅屏纸纸帘的捞纸手法进行实验制作,得到不同的茶纸,成为新的方便携带和使用的茶产品;部分同学则思考将屏纸的竹纤维与其他材料如棉、麻等经纬线进行捞纸得到新面料,用于纺织品设计当中,或用于编织工艺制作坐垫、杯垫、编织包、帽子、屏风等产品……总之如何将泽雅传统造纸技艺进行保护和传承,需要不断创新设计研究。

四、结语

泽雅古法造纸工艺,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它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纸农”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时尚。泽雅传统造纸,孕育了独特的纸山文化现象,古老的屏纸生产工艺,也赋予秀美的泽雅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对泽雅传统造纸技艺,进行保护价值转换的解读和思考,将泽雅传统屏纸进行创新设计研究,将泽雅古法造纸进行活化与应用,使传统的泽雅造纸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手工技艺工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40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24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山东冶金(2019年6期)2020-01-06 07:45:54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世界农药(2019年2期)2019-07-13 05:55:12
做手工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中国自行车(2018年7期)2018-08-14 01:52:44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快乐语文(2018年12期)2018-06-15 09:11:10
手工
儿童绘本(2017年10期)2017-07-05 18:44:29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中国篆刻(2016年11期)2016-09-26 07:40:44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