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勇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41
歌剧是19 世纪初从西方引进我国的,在我国经历了创作探索、创作成型、发展成熟、创作荒芜及创作恢复等多个阶段,其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歌剧作品。由我国著名歌剧艺术家王玉珍所演唱的《洪湖赤卫队》,就凭借其高超的演唱技巧和成熟的演唱风格成为我国歌剧艺术中的经典之作。从歌剧的发展需求来看,目前我国的歌剧演唱水平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结合《洪湖赤卫队》这部优秀的歌剧作品以及王玉珍的演唱风格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在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同时,以期能为促进我国歌剧演唱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王玉珍1935 年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洪湖赤卫队》是建国同10 周年湖北向祖国献礼的一部歌剧。王玉珍于1959 年参演了歌剧《洪湖赤卫队》,凭借其朴实自然的表演和精湛的演技成功塑造了韩英这一极具革命色彩的女英雄形象,受到观众的青睐与喜爱,成功推动了歌剧艺术在中国发展。王玉珍的歌剧演唱风格,也因此成为中国歌剧教学及研究的重要对象。歌剧《洪湖赤卫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30 年,湖北沔阳地区的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赤卫队队长刘闯的带领下捍卫洪湖家园,与以湖霸彭霸天为首的敌人展开了激烈而艰苦的斗争。1959 年,由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次演出了该部作品[1]。《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歌剧中最经典的唱段,这些经典唱段至今频频出现在中国民族声乐舞台上。从《洪湖赤卫队》这一部歌剧的音乐风格上进行分析,在《洪湖赤卫队》中主要的旋律是以湖北民间音乐为主,其中包括了湖北天沔花鼓戏和荆州地区的民间小调,再融入西方歌剧的戏剧性创作手法及音乐交响化的优点,使整部歌剧地方特色浓郁,旋律优美,大气磅礴,使之成为中国歌剧发展史中一部经典之作。
王玉珍所演唱的《洪湖赤卫队》其演唱技巧主要表现在抒情性和戏剧性两个方面。
王玉珍在扮演韩英这个女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根据歌剧中韩英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音色来将韩英这个女英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推动剧情的发展。在《洪湖赤卫队》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选段是《洪湖水浪打浪》,在这一唱段中,韩英和姐妹们在美丽的洪湖摘采菱角,这时候的韩英呈现的是一个普通农家女孩子的性格特点,对美丽家乡无比热爱,对美好生活无比憧憬。王玉珍在这一唱段中具有非常明确的情感指向性,演唱效果自然朴实,流畅优美。她选择了抒情性的演唱方法和技巧,运用清新甜美的音色,发声位置比较靠前,咬字动作比较小,吐字清晰。王玉珍在本段演唱过程中,将“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的深刻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很容易激起观众与韩英这一角色之间的情感共鸣。
另外,在经典唱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中,韩英被捕入狱,遍体鳞伤,思念母亲和战友,为革命理想至死不屈。这一唱段情绪由思念到回忆,由回忆到愤恨,由愤恨到坚定信念,由坚定信念到展望未来,用咏叹调唱段有方式呈现,音域宽广,节奏多变,戏剧性强,极考验一个歌剧演员的演唱技巧和能力。王玉珍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结合唱段特点和歌词所要达到的意境,整合了湖北楚剧唱腔当中的一些咬字吐字行腔方法,将戏曲演唱与民歌演唱融合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这一句演唱,王玉珍采用了戏曲中咬字吐字和行腔方法,尤其这个“吹”字,戏曲喷口的力度强度凸显,增强了演唱的戏剧性。在此唱段的结尾处“儿要看天下的劳苦人民都解放”,全曲的最高音出现在这一句中,王玉珍为这一句短短的几个字设计了不同的情绪和表现方法,“儿要看”这三个字将气息憋住,情绪抑制住,哼在高位置,不疾不徐唱出来,为后面的情绪张扬做铺垫;“天下的劳苦人民”速度加快,蓄势待发;“都解放”再速度放慢,张力加强,情绪爆发,将全曲情绪推到最强。王玉珍采用这些表现手法来塑造韩英这个角色,更加立体全面的展示出韩英这一人物性格当中坚贞不屈的一面,也愈加突显出整部歌剧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综上可知,王玉珍歌剧演唱中融合了我国传统戏剧演唱方式方法,且在舞台表演中融入现代舞台剧的表演方式,突破了唱腔上的创新和表演上的创新。
首先,王玉珍在演唱《洪湖赤卫队》这一部歌剧中对声音的运用十分重视,最大限度地追求声音与情感表达相统一,这是王玉珍在演唱《洪湖赤卫队》时独有的演唱风格,也是基表演深入人心的原因所在。王玉珍在表演韩英这一人物时,采用了湖北方言,营造出浓郁的湖北地域氛围,从而更好地诠释故事情节。例如在“四处野鸭和菱藉”这一句中,着重针对“处”和“和”这两字的发音进行了特殊处理,在演唱时发出“qu”间和“huo”音,这就赋予演唱效果较浓的地方气息,将观众的内心情感更好的带入歌剧情境当中。除了合理运用方言进行演唱以外,王玉珍在处理各个唱段的语言时还做到了逐字斟酌,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最大限度地展示这部歌剧的艺术价值。比如当遇到声母“zh、ch、sh”等发间时,采用“z、c、s”来念字,或者遇到声母“r”时发出“y”的读音,声母“ch”发出“q”的声音等等,通过这些发音上的特殊处理,使整个唱腔更具地方语言特色,充分体现出韩英这一人物的真实性,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情境当中,体会故事的情节发展[2]。另外,《洪湖赤卫队》这部歌剧当年是作为建国10 周年的献礼,受众群体广泛,王玉珍在演唱中除了彰显湖北地方特色风格以外,她还苦练普通话的发音,力求唱词能让更多的观众能听懂听清,这也是这部歌剧能够成为经典传唱之典范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王玉珍演唱声音及腔调的处理效果上看,整个演唱过程都呈现出极强的流畅感、连贯性以及圆润度。在《洪湖赤卫队》这部歌剧中,王玉珍演唱时很注意歌曲旋律、歌词与感情之间的谐和统一,从她演唱的每一字、每一句当中都可以感受到那种真挚的感情。而这种情感不但来源于王玉珍自己的真情实感,更源自于她将这种情感全部融入到歌唱当中,从而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立体与感性。除了《洪湖水浪打浪》以外,在《洪湖赤卫队》歌剧当中还有很多极具特色的经典唱段值得人们考察。例如在《没有眼泪,没有悲伤》这一唱段当中,唱到“洪湖我的家乡,洪湖我的亲娘”到“看见洪湖水,韩英我无比坚强”,从“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只有仇恨满胸膛”到“任你是火海,难动我韩英半点心肠”这些部分时,王玉珍采用的是一种非常细腻的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一字一句,饱含真情,将这样一段咏叹调唱到人们心里去,让这样经典的唱段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经久不衰。王玉珍作为此歌剧首唱者,无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艺术风格可以用“自然亲切的歌声,真实可信的形象”来概括,所以她塑造的歌剧人物形象也更加贴近人们的审美认知与艺术欣赏角度[3]。
王玉珍在塑造韩英这一角色时,充分借鉴并吸收我国传统戏曲音乐艺术的表达形式及演唱元素,力求将这个角色的魅力及个性展现得更加鲜明突出。观众看完表演之后,从内心中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从而达到《洪湖赤卫队》的创作演出目的,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弘扬与传承。事实上,在我国民歌的演唱及歌剧艺术领域内,除了王玉珍以外,还有很多优秀的演唱者,在他们身上同样具备强大的戏曲演唱功底。例如我国早期的民族歌剧作品《白毛女》,就是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因素影响,演唱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着重突出其身上的刚毅特质,以此来显然白毛女对现实社会的反抗性及愤怒感;而在《江姐》这部歌剧当中塑造了江姐这一英雄人物形象,与白毛女一样,演唱者在演唱中赋予江姐刚正不阿的人物特质。反观王玉珍在歌剧《洪湖赤卫队》的表演中,既保留了韩英原有的刚毅坚强的人物性格,又赋予一种女性所特有的婉约、俏皮的性格特征,这就使得韩英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那样让人倍感亲切,而不是像白毛女和江姐那样遥不可及。另外,《洪湖赤卫队》更加彻底地从历史视角出发,对韩英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烘托与刻画,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韩英的人物性格,可以说演唱者已经完全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这一点从歌剧演唱的最终效果上看,确实更打动人心,让观众不论对歌剧内容还是人物情感都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从声乐演唱方法上看,王玉珍与王昆及郭兰英相比较而言,在嗓音的嘹亮度及甜美程度方面并不突出,但其优势在于歌唱效果自然而真实,让人们感受到一种难得的自然质朴,从而更加真实地感受歌剧艺术的审美享受。例如,在演唱《洪湖水浪打浪》这一选段时,王玉珍演唱过程中看不到一丝表演的痕迹,而是寻求一种自然而又真实的美感,将歌剧内容原汁原味的呈现在受众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观众便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情节当中,仿佛与韩英同呼吸,共命运,体会人物内心中的感情波动,从而真正体会歌剧艺术之美;另外,王玉珍歌剧《洪湖赤卫队》在唱腔及发音上也力求突破,在演唱风格上呈现出较强的创新性。王玉珍咬字吐字清晰准确,融入了湖北方言和很多创新元素,带给受众一种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这一演唱风格在《洪湖水浪打浪》这一唱段当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王玉珍在演唱中借助湖北方言使观众受到一种亲切自然的乡土气息。由于早期歌剧艺术多为革命题材,更多是体现剧情人物的革命激情及革命情怀,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歌唱新中国渐成为歌剧领域内的主流,而《洪湖赤卫队》正是在这一时期内应运而生,恰到好处的迎合了观众不断提高的艺术欣赏需求和审美品位,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喜爱与欢迎,拉近歌剧艺术与广大受众群体之间的情感距离,有效推动歌剧艺术在我国的繁荣发展。
在我国的歌剧艺术发展中,由王玉珍演唱的歌剧《洪湖赤卫队》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王玉珍通过有别于他人的演唱风格赋予《洪湖赤卫队》更加新鲜的艺术元素,其演唱风格也因此成为广大歌剧演唱者及爱好者所研究的对象。人们在对王玉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演唱风格进行剖析时,应优先于其自然、真实的审美特色,并且注重与其他歌剧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再对其塑造人物形象及演唱手法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便可以深刻体会到老一辈歌剧艺术家的专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