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洁
[摘要]小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和心理承受能力太弱而选择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因为教育中的生命教学渗透不够。小学生对生命理解不深导致对生命的不重视。文章从生命教学内涵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学的发展策略,在教学中让小学生明白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学;研究策略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普通类一般课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编号:19PTYB054)。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美的价值,特别是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新教育实验创始人朱永新在《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一文中讲道:“生命教育,首先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近年来,媒体上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报道频繁出现,每每听闻都是触目惊心。当看到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在风雨中逝去,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生命教育对于广大学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是培养性格、兴趣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生命的真谛,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教学重在培养,语文教学重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将生命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生命,从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渗透生命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
(一)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不深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不深,没有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仅仅停留在教材表面,在教材的课文提到生命教育时,才着重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而对其他未明确提到生命教育的课文便忽视了这方面的渗透。其实,生命教育的内涵极为丰富,它在学生生命活动中涉及情感态度、道德观念、价值体现等诸多因素。语文教材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起来。
(二)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不够
在现在的教育大环境下,“唯分数马首是瞻”的应试教育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家庭、社会重成绩而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上课时局限于教材表面,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究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滋养灵魂的教育。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内容,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有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有再现多彩的童年生活的,有讴歌人间真情的,也有赞美人物美好品质的……语文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领略人间美好的同时,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教育要“润物细无声”,教师要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生命教育。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描写了德国美丽的景色和民族特点,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教师通过课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德国人的这种精神,更要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为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读、演等一系列活动中进一步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1.表演课本剧。课本剧就是将叙事性较强的课文改编成用来表演的故事。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天真活泼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课本剧表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表演中能更加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表演课本剧,感受巨人由自私到慷慨的转变。当巨人在男孩的启发下幡然醒悟开放花园,与孩子们快乐生活时,这其中渗透着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让学生懂得要热爱生活才能让生活焕发光彩。
2.制作树叶画。大自然中的树木种类繁多,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教师可以让学生捡来落叶,展开想象,制作成各种精美的树叶画。学生在创作中收获知识和技能,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认识到不仅可以用双眼欣赏美,更能够用双手创造美。学生眼里尽是美,心里充满爱,就会感到快乐,从而热爱生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3.制作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利用手抄报能有效、有目的地进行渗透生命的教育。例如,结合禁毒知识,让学生制作手抄报,通过宣传禁毒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
(三)在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题材,促使学生思考生命,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生活中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例子:轮椅上的霍金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别人的生命;辛勤耕耘的农民创造美好的生活,使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通过交流,加强对生命的认识,体会生命的美好和可贵。“生活处处皆文章”,生活原本就是习作的“沃土”。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这方“沃土”。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真实的生活来感受生命的意义,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从对生命的感悟中培养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四)在课文阅读拓展延伸中渗透生命教育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例如,在教学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对保爾一生的了解来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认识到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只要热爱生命,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你。在教学完《触摸春天》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收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