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虚拟社区问题规制

2020-12-10 06:46董博杨若嘉凌筱逸
公关世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思想教育

董博 杨若嘉 凌筱逸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虚拟社区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交流的重要媒介,但学生在虚拟社区的行为反映出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高校虚拟社区传播中的问题现状,探讨虚拟社区反映的高校学生思想状况,从而推动高校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以期为高校虚拟社区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

关键词:虚拟社区 思想偏差 思想教育

一、绪论

新媒体时代下,虚拟社区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媒介。同时虚拟社区成员在虚拟社区的行为往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内心情感状况和潜在思想。积极情感有助于产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和正面的行为,消极情感则易导致阴暗、负面的心理和极端化的活动。为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其心理需求,探讨其中隐含问题,进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指导作用,本文将以QQ表白墙为例,进行深入研究。

二、问题出现

(一)高校虚拟社区行为失范

由于虚拟社区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虚拟社区行为没有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约束和指南,大学生虚拟社区行为失范问题也随之出现。

在虚拟社区学生们可以针对生活各方面进行议论,包括同学关系、教学评价、校园管理等,尤其在负面新闻上,学生经常能在网络上找到共鸣者进行不满情绪的抒发。在这去中心化和去责任化的网络世界里,他们能将自己的言论隐藏于各种声音之中,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使得他们烦躁、不满等情绪的发泄变得理所当然和肆无忌惮,这样易使大学生形成从众心理,失去理性思辨能力,甚至出现不实信息的传播、投机取巧逃避监管的“互助”等不良现象。QQ表白墙这一虚拟社区作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发布的信息的优劣如得不到有效的筛选,将会导致不实信息的传播、他人隐私的泄露、学生群体中心照不宣的对学校管理疏漏的“钻空子”的行为产生,影响网络良性生态。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不断变化和重构,传承性在不断减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二)高校学生的思想偏差

1. 依赖心理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不易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网络得到回应和帮助。经过统计分析,在表白墙发布的信息中反复出现的“希望”二字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对这种网络手段的依赖心理,甚至部分学生有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通过网络得到他人帮助。他们往往缺乏分析和解決问题的能力,只希望通过简单的搜索直接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案,而对系统、深度、反思性的信息和思考缺乏足够耐心,另外,对是非的判别也易受外界影响。当这种依赖心理较为严重时,往往会导致他们与周围的人际关系融洽程度较低,而且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抗挫折能力降低,导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2. 自卑心理

在表白墙进行“表白”行为,无论对象是初次见面或暗恋,不选择当面进行交流和表白,而选择通过网络形式表达喜爱和感谢,并且大多数为匿名;当他们遇到挫折不能正确面对,在现实生活中优越感缺失,为逃避现实,转而进入网络寻求心理安慰,可见其心理的不安全感,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其自卑心理。费穗宁学者和张潘仕学者将自卑心理描述为:“个体因不合理认知自身身心状态,或者无法理性地看待某些方面的缺陷而认为自己无法赶上别人的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的心理状态。”因为表白墙的匿名性使这些群体得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也反映出了因其自我认知的缺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导致的自卑心理的问题。

3. 思维受首因效应影响

表白墙绝大多数情况是表白对象为初次见面素不相识的人,仅仅通过一次接触甚至远远的一眼就进行表白,学界称这种“双方在初次见面时,仅通过认知上的视觉印象,对接触到的对象信息进行编码认知,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印象的现象”为首因效应。但是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并且没有对性格、人品等进行了解,仅凭一次所见的外貌、气质以及自我附加的主观印象产生的喜爱之情,往往不堪一击。而首因效应往往会阻碍我们对他人的全面了解,在头脑中加固“先入为主”的认知信息,进而把客观事实忽略掉,这种认知偏差不利于与人的进一步交流,此时就选择表达这种情感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4. 责任感意识薄弱,随意性强

通过QQ表白墙迅速找到恋爱对象,这种快速且容易的结识过程易使大学生把“恋爱”简单化,忽视了恋爱过程中的道德与责任,甚至将追求带上了占有和攀比的色彩。因为匿名的表达使其可以避免任何心理负担,能够随意地表达所谓“爱意”,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恋爱观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并且这样不经思考和等待的行事方式也极易影响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心态和处理方式,并且形成思维惯性,造成他们思维简单和责任感不强等后果。

5. 心理问题

QQ表白墙所产生的社交方式受当代社会中快餐式和碎片化文化的影响,使大学生的心态变得浮躁、易怒,缺乏耐心。而大学生过度关注表白信息、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社交、八卦等方面,对时间无意识的消耗,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上精力不足,容易产生焦虑,无心静下心来钻研学习,对生活的专注力也会不足,还容易使大学生们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这样会导致大学生个体的进一步解构,使其沦为网络信息洪流中的一些数据化个体,没有个人色彩。

三、高校思想偏差成因分析

(一)传播失调

我国高校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宣传,却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问题。也正是因为缺少系统的情感教育,大学生在情感方面会选择照搬他人经历,而这类经历最直接的来源便是网络。随着新时代媒体传播效率的增长,其中影视剧和网络文学带给学生的情感影响是最直观也是最深刻的,但虚构的情节并不都是现实,网络影视剧、小说中的情节往往会对大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

(二)情感失调

与很多年前人们习惯暗恋的状况不同,近年来大学的“表白现象”不断涌现。商家的促销也刺激着广大青年表白与消费的欲望,也使校园表白的规格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科技手段。这种风气与大学应有的教育学术氛围背道而驰,而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是由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脱离实际,盲目追求浪漫的排场,而不在意是否会对他人造成困扰。求爱与表白本是单纯的两个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和选择表白方式的权利,但不能为了追求浪漫、为了比过他人而脱离实际,有个性但不应该随心所欲。大学生偏向于通过表白墙表白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大学生的心态决定的,受周围人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同时出于自身对情感的需求,希望能得到情感的寄托,但他们不希望过分引起他人关注,又因为自尊心不敢当面表白,于是只敢在网络上匿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期待对方的回应。

(三)教育失調

中国学校和家长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教育上,多数家长和校方较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他们的情感需求,甚至较少主动与学生进行关于情感问题的沟通,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这导致很多高校学生在情感方面像一张白纸,对情感交流的正确方式缺乏经验,这便给大学社交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四、解决方案

(一)从个体角度

一对一心理教育的方式是较为适合高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对待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真正的谈心。但这种方法所需要的精力较大,不适合大范围开展,同时也要求同学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当然也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资源。

建议每所高校组建有一支能够主动对接所有学生并定期分析学生心理情况以及采取应对策略的心理辅导队伍,当然,这样的队伍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并且充分通过网络技术将学生的思想观念正确接轨。

(二)从群体角度

宿舍的影响对青年大学生是最为直接的,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舍友影响着。因此利用宿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辅导员或者老师可以定期对宿舍长沟通,了解到宿舍的真实情况,再由宿舍长在宿舍内部进行沟通交流,在第一时间了解并且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

(三)从虚拟社区自身特性角度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迫切需要与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教育方式,这样既能为教育双方提供更加轻松和平等的交流环境,又能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展露他们的内心。虚拟社区的可匿名性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交流中降低了身份差距,消除了带来的的话语阻碍,使教育双方身份平等的进行交流,使得教育者能够把握到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主流话语权,提高思想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段善君. 发挥价值导向功能 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16(4):102-105.

[2]曾丽青. 德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3):91-94.

[3]林超. 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融合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8):1-4.

[4]黄鸿.大学生心理弹性与自卑心理关系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

[5]刘琪琪.社会认知偏差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南方论刊,2017,(10):92-93+102.

[6]陈自来.网络社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与应对[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7):81-84.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思想教育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影响虚拟社区成功的相关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