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军 朱浩鸣/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宿迁市分行
宿迁市作为江苏省的经济“洼地”,既具备发达地区的优势,又存在落后地区的短板,在东部地区扶贫工作中具有代表性。宿迁是农业大市,建市时间短,产业基础薄弱,交通条件落后,辖内西南岗、成子湖等片区的17个乡镇均在全省扶贫重点区域内,低收入人口占比较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作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宿迁市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宿迁市扎实开展“精准脱贫冲刺年”活动,全面推进抓产业促脱贫、抓搬迁促脱贫、抓保障促脱贫、抓党建促脱贫、抓思想促脱贫“五抓五促”活动,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全体超6000元,省定经济薄弱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40万元,脱贫率、达标率均达100%,三大片区面貌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
农发行宿迁市分行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始终践行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办行使命,坚决服务宿迁地区脱贫攻坚大局,因地制宜,因行施策,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
在农房改善上发力。作为全市改善农民住房条件任务的28个责任部门之一,宿迁市分行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创新思路,主动对接,精心设计农民集中居住融资推介方案,创新“统规代建”“村企合作”“农房+”三种融资模式。2018年,在省、市、县行业务部门三级联动下,宿迁市分行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了1.4亿元宿豫区大兴镇周马新型社区项目的调查、审查流程,是全省系统首笔获批的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项目。同时,不断深化银政合作,与市财政局、农房办联合举办农房项目融资洽谈会,与宿城、泗阳、泗洪、宿豫政府签订了70亿元支持农房改善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9月上旬,全行累计营销农房项目29个,金额80.46亿元,获批项目16个,金额62.6亿元,实现投放36.43亿元,引领农业政策性资金持续向全市农房项目“供血”。
在光伏扶贫上着力。泗阳县是全省12个重点帮扶县之一,该县很多贫困家庭既缺乏劳动力又缺乏劳动技能,脱贫攻坚的难度很大。2017年,国家能源局下达了全国光伏扶贫重点项目,泗阳的8000兆瓦扶贫项目赫然在列。宿迁市分行主动请缨,以最快速度支持该项目落地。通过努力,距离项目申请不到2个月时间,泗阳县15兆瓦分布式屋顶光伏扶贫项目8000万元贷款成功投放。该项目覆盖全县72个贫困村,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余户,贫困人口9825人,不仅家里用电、用热水不花钱,每年还补贴3000元的额外收入,这对于每年靠种粮获得主要收入的贫困人口,是脱贫致富的最大保障。
在结对帮扶上聚力。按照宿迁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宿迁市分行扎实做好帮扶村扶贫工作,组织干部职工120余人次,先后8次到挂钩扶贫村开展挂钩扶贫互动。组织党员干部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慰问5次,送去大米、食用油、肥料等帮扶物资合计4.38万元,该行“挂村包户”的33户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
此外,宿迁市分行在做好自身区域内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将东部地区资金、技术、经验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生态优势精准对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扶贫协作关系,开创优势互补、长期合作的“双赢”局面。累计向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发放贷款1.08亿元,用于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百人。
2020年是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作为东部发达省份落后地区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应清楚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优势和民生短板,奋力扛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三农”责任担当。政策性金融如何助力区域脱贫攻坚,推动经济“洼地”向民生“高地”转变,关键是要做好“两篇文章”,强化“三项举措”,落实“四个重点”,抓好“五项工作”,努力发挥好强弱项、补短板、促发展的职能作用。
做好“两篇文章”,助推农村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内源性动力。把产业扶贫作为金融扶贫最直接、最有效的衔接点,全力推动产业扶贫信贷工作。一是做好特色产业文章。瞄准宿迁优势特色产业,把信贷支持链条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通过支持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区域,带富一方百姓。加强服务民营小微企业,遵循“政策导向、示范引领、择优支持、风险可控”的原则,加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及时获取扶贫协作项目库,聚焦市场对接、劳务协作、资金帮扶等重点方面,继续鼓励和引导优质客户、产业项目、资金到西部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及时获取“万企联万村”项目库,逐个对接沟通,配套优惠措施,着力支持一批实力强、效益好、诚信好、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的示范企业。二是做好农村土地文章。根据政府规划,2020年,宿迁将新增高标准农田30万亩,资金总需求约8亿元。把“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创新支持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助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强化“三项举措”,全力攻坚农房项目。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尤为重要。乡村振兴落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农民的生活条件有没有得到改善、城乡差距是否缩小。一是突出支持重点。优先支持省、市级示范项目和新型农村社区项目,择优支持进城入镇项目。完善贷款模式,除“统规代建”“公司自建”模式外,加大“安置房+”模式的推广力度,扩大支持范围,提升支农成效。二是完善推动机制。加大与地方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长期合作、信息共享机制,增强营销主动权。提前介入重大项目,提供主动融智服务,设计项目融资方案,培育有效项目资源。从“项目适应我们”向“我们适应项目”转变,强化市县行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探索建立项目“攻坚小分队”,集全辖之力,提升重点项目办贷效能。三是加强资金监管。重点加强资金用途和支付进度的监测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合规支付,防止资金挤占挪用。
聚焦“四个重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往往快于农业现代化,引发农村空心化、农业非农化、农民老龄化等乡村衰落现象。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聚焦宿迁基础设施短板,支持完成贫困地区剩余乡镇和建制村硬化路建设任务,支持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防洪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和水生态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聚焦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大力支持全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立足宿迁“两湖两河”的丰富水利资源,支持骆马湖水环境整治、黄河古道开发等重点水利项目。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支持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推动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聚焦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新型流通业态以及物流节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冷链物流、“互联网+”、农村电商及“三园三区一体”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抓好“五项工作”,提升扶贫工作成效。一是助力定点扶贫工作。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组织多渠道募集捐赠资金;组织员工通过微信等媒介,引导群众采购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帮助打开产品销路。二是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宿迁是粮食主产区,粮食销售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的比重较高,根据粮食市场形势变化,积极支持传统购销企业、龙头加工企业、民营小微企业等多种收购主体,统筹用好粮食收购品种,用足用好国家惠农政策,确保当地农产品市场稳定,确保贫困人口种粮收益顺利实现。三是夯实基础管理。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大力推动基础管理和队伍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由表及里,建章立制,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严防政策风险,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杜绝借扶贫之名“打擦边球”。着力防控信用风险,加强信贷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严防扶贫信贷资金被挤占挪用,确保扶贫资金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四是强化目标导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精神,主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量化考核指标,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早见效。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内容,发挥专业特长,完善细化措施,指导条线开展,构筑全行扶贫新格局。五是牢牢把握精准方略。严把项目安排精准关,根据人民银行精准扶贫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和认定标准,确保支持项目符合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脱贫需求;严把资金使用精准关,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于扶贫工作;严把考核导向精准关,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应用,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有差别;严把脱贫成效精准关,以能不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为标准,既要说清楚扶贫贷款带动了多少贫困人口脱贫,也要说清楚是怎么带动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