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珍,王维峰,安玉兰,赵慧芳,张 鹏,张在伟,张俊卿
(1.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2.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脑病科,山西 太原 034006;3.山西省忻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山西 忻州 034000;4.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山西 原平 034100)
目前,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功能训练、针刺等,但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1]。本研究用头针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93例,均为山西忻州市中医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9例;年龄43~81岁,平均(64.62±2.12)岁;病程15天~7个月,平均(3.03±0.63)个月;糖尿病10例,高血压31例,其他2例。观察组男16例,女34例;年龄42~78岁,平均(64.59±2.10)岁;病程18天~6个月,平均(3.01±0.60)个月;糖尿病15例,高血压34例,其他1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依据中国医师协会的《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19)》[2];②中医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主症为偏瘫、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次症为晕眩、目偏不瞬、饮水呛咳等;③痴呆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4],分为脾肾两虚证、髓海不足证、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等;④脑卒中处于恢复期。
排除标准:①伴有失语或听力障碍;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③治疗依从性差。
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抗凝(需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同时进行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训练等。取百会、神庭、四神聪穴,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针刺区,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华佗牌,0.3mm×25mm),针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将针与头皮平行捻转进针,在不同穴区刺入0.5~1寸,然后运针,以拇指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夹针柄,以食指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可达1min200次,进针后持续2~3min,留针10~20min。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起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观察组结合针刺背俞穴。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取双侧穴位。患者俯卧位,消毒后针刺。斜刺进针0.5~1寸,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15min行针1次。
两组均以1周6次,1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总分为0~30分,分值越高则认知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估,0~100分,分值越高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显效:症候积分下降幅度大于等于66%。有效:症候积分下降幅度33%~65%。无效:未达到“显效”标准。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MoCA、MB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oCA、MBI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oCA、MBI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 MoCA MBI治疗前 对照组 43 21.18±1.27 53.12±2.36观察组 50 21.14±1.28 53.09±2.34 t 0.15 0.061 P 0.880 0.951治疗后 对照组 43 23.39±2.01* 64.38±4.12*观察组 50 26.01±2.03* 76.87±4.23*t 6.234 14.368 P 0.000 0.000
两组均未发生弯针、滞针、晕针、皮下血肿等现象。
李某,男,75岁,2018年11月6日初诊。于2周前因脑出血来我院就诊。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家人代诉其智力减退,倦怠嗜睡,口中多涎,睡眠欠佳,饮食尚可。舌淡苔白腻,脉濡滑。中医诊断为“呆病”,症型为痰蒙清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予以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双侧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丰隆穴,留针30min,每15min行针1次,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涎液明显减少,能与人正常交流,日常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明显改善。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属中医“呆病”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可见病位在脑,且与五脏关系密切,尤其是心、肾、脾等。多因脏腑虚损、气血阴精不足,或气滞血瘀、痰浊上扰所致。治疗当通经络、调脏腑。《针灸甲乙经》曰:“失智,内关主之。”《针灸大成》谓:“百会主头风中风,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
头针治疗取百会、神庭、四神聪穴。百会归属督脉,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神庭主治头痛,眩晕;四神聪主治眩晕、失眠、健忘。通过头针对穴区进行刺激可调理脏腑,驱邪扶正[5-6]。由于头皮大脑皮质功能投影区的定位,刺激投射区,可改善相应部位的血流,从而缓解组织损伤。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可反映脏腑的虚实盛衰,针刺背俞穴可调理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7]。其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之效、可治失眠多梦,肺俞穴增强呼吸功能、增强肺通气量,肝俞穴可治胃脘痛,脾俞穴可治脾胃疾患,肾俞穴改善肾功能[8]。现代研究认为背俞穴靠近脊神经后根,分布规律与脊神经阶段大致吻合,通过针刺背俞穴可作用于机体的神经末梢,交感神经末梢及神经伴随的血管,从而调节支配内脏植物神经的平衡,调动机体各系统受病脏器的康复[9]。
头针联合背俞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可改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