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燕琼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2)
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气管切开、呼吸机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及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导致院内感染易感因素较多,开展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举措具有重要课题研究价值。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规范了各级综合医院开展重症监护病房(ICU))诊疗活动中预防感染的工作准则。近五年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ICU病房医院感染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为主[1],加强预防性护理,早期护理干预,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2]。
医院感染临床涉及环节较多,主要涉及医院管理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及患者因素,每个环节均会导致感染风险,需加强感染防控重视度[3]。针对ICU医务人员开展有效的院感知识培训及考核,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开展规范化的早期护理干预[4-5]。在ICU,医生及护士接触患者最频繁,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坚持操作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重点做好基础护理和无菌操作,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
程芬兰研究[6],要因集束干预策略实施后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组建ICU感染防控小组,主要评估ICU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明确ICU感染防控内容,对感染防控意识进行评估,开展针对性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将感染防控措施纳入到绩效考核中,以提高感控工作的落实。同时重点针对ICU病房护工及保洁人员开展岗位教育和院感防控知识全覆盖,考虑其感染防控意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工作开展质量,提高其院感防控意识。
(1)吴晓松等[7]研究,MRSA、CRE、VRE、MDR-AB和MDR-PA是医院的重点监测菌,清洁消毒湿巾可有效杀灭目标监测菌,谭善娟等[8]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联合集束化管理对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防控的效果,MDRO医院感染率及MDRO定植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来源于ICU病房的环境污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经过采取积极治疗和消毒隔离,有效控制了感染流行。(2)米元元等.ICU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及管理的最新文献评价及汇总表明[9],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做好感染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新冠肺炎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针对ICU是治疗危重病人的医疗场所,防控工作不容忽视,做好标准预防,正确穿戴防护服,减少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3)重视环境因素对感染情况的影响,对ICU室内的空气、地面及物表进行消毒处理,控制室内温湿度在正常范围,减少细菌含量,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10];(4)针对ICU操作繁忙,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不容乐观,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降低交叉感染[11]。(5)吴都等[12]研究综合ICU气管切开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入住ICU时间、侵入性操作、肺气肿等,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加强预防,以控制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6)综合目标评估管理措施有效推进了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并降低了ICU医院感染率[13],每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评价,评价结果现场反馈并记录,持续关注改进。(7)实施风险评估管理,戎毅等[14]研究: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最大无菌屏障依从性不高,需加强培训、督查和反馈,从而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孙晓梅等[15]对ICU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研究表明: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外,定期夹闭尿管,定期开放,保持引流袋放置的高度要低于膀胱水平,患者每天饮水3000ml以上,做好局部清洁消毒,也是防止尿路感染的关键。
综上所述,为提高院感防控开展有效性,严格执行各项预防和控制相关性医院感染的标准操作规程[16],加强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流程的监督,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把控,提高细节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展望未来,ICU提高病原微生物学检测,提高多学科协作联合规范指导ICU医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延缓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有利于减少院感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