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动力机制

2020-12-10 15:58
关键词:升级消费疫情

陈 洁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传染快、扩散广,对人民身体健康、正常生活秩序、社会经济发展均带来了巨大冲击。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全球风险等级提高到最高级“非常高”,并称目前无法预测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将持续多久。3月23日国际金融协会发布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下降到1.5%,(1)高攀,许缘.国际金融协会报告预计: 今年全球经济萎缩1.5%[EB/OL].(2020-03-24).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3-24/doc-iimxxsth1417684.shtml.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日也预估全球经济将陷入负增长,(2)观察者网.两国际机构同日预测: 今年全球经济将陷入负增长[EB/OL].(2020-03-24). https://new.qq.com/omn/20200324/20200324A0HABU00.html.4月21日牛津经济研究院预估,如果疫情扩散至全球,全球GDP将下降2.8%。(3)Ben May.牛津经济研究院报告: 预测2020年全球GDP下降2.8%,只有中国在第二季度出现增长[EB/OL].(2020-04-21). https://www.sohu.com/a/389959941_610982.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巨大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2月我国投资和消费均下滑超20%,疫情防控严重冲击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和消费。(4)经济观察报.1—2月中国经济成绩单: 消费、投资下滑超20% 失业率、猪肉价格等上升明显[EB/OL].(2020-03-16).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3-16/doc-iimxxstf9394312.shtml.后疫情时代,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对经济复苏和社会秩序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一、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和产业的冲击

1. 疫情冲击对我国消费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产生了重大冲击,降低了消费能力和意愿,并且导致消费结构和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1) 疫情冲击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和收入预期抑制消费意愿

根据消费在满足居民生活消费的层次和程度,可以将消费分为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5)厉亚,潘红玉.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升级与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40(3): 101-106.疫情的隔离防控对我国消费冲击巨大,线下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几乎遭遇休克性重创。服装、医疗保健、家庭设备、服务等发展型消费出现一定下滑,汽车、家电、家具等价格昂贵的大宗可选消费同比下降幅度较大,文化和娱乐服务、餐饮、旅游、奢侈品等自由可选消费出现了断崖式下跌。(6)杨晶,李先国,周笑.财务受限对消费者自我提升类产品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自我价值与财务关联度的调节作用[J].中国软科学,2019(1): 136-145.

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指出当前消费对当前收入具有极大的依赖效应,(7)Keynes, J. M.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M]. Cambridge, UK: Palgrave Macmillan, 1936.当前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核心因素,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疫情对多行业从业人员2020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产生了巨大冲击,大大降低了社会消费能力和意愿。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理论”(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发现持久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只对持久稳定的收入做出消费反应而并不会对所有的收入变化做出相同的反应。(8)Friedman, M. 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生命周期假说理论”(Life Cycle Hypothesis)则认为,理性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基于其全部生命周期的预期收入来决策安排全生命周期的消费与储蓄,因此消费者的消费不仅取决于现期收入,更取决于全生命周期的收入。(9)Modigliani, F. & S. L. Cao. 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 the Life-Cycle Hypothesi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 42(1): 145-170.Hall和Flavin综合理性预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假说,把财富作为总消费最重要的因素。(10)Hall, R. E. 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 Hypotheses: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8, 86(6): 971-987.(11)Flavin, M. A. The Adjustment of Consumption to Changing Expectations about Future Incom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1, 89(5): 974-1009.疫情后经济恢复进度的不确定性、海外疫情持续扩散(中、美、日、韩、英、德、法、意、西班牙及伊朗在内的十大重点疫区的GDP及进出口总规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63%和48%,除中国外的九国占中国出口约40%,占中国进口超35%),都对消费者未来收入预期产生了重大冲击,从而对当下及未来的消费产生抑制作用。

(2) 疫情改变消费偏好影响消费结构时空演变

消费结构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同类型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12)厉以宁.试论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合理比例的依据[J].中国社会科学,1984(4): 109-122.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能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13)吴瑾.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17(12): 18-22,180.外部制约因素、经济发展因素、科技进步因素、制度保障因素以及居民收入、消费偏好,人口年龄结构等都会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14)Chen, Q., E. Dietzenbacher, B. Los, et al. Modeling the Short-Run Effect of Fiscal Stimuli on GDP: A New Semi-Closed Input Output Model[J].Economic Modelling, 2016, 58: 52-63.(15)李晓楠,李锐.我国四大经济地区农户的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30(9): 89-105.(16)王雪琪,赵彦云,范超.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及趋势研究[J].统计研究,2016,33(2): 61-67.(17)任思儒,许健,赵昊暘.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在需求拉动模型中的应用[J].管理评论,2018,30(5): 197-206.

疫情对我国消费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医疗卫生消费占比提高。防疫背景下,居民消费偏好发生重大变化,(18)杨翠红,陈锡康.SARS对我国消费的影响程度分析[J].管理评论,2003(4): 13-17.日常卫生意识大大增强,口罩、家用消毒液、洗手液等卫生消费大大增加。预计随着健康意识增强,未来健身器械、保健用品、医疗保险等医疗卫生支出占比也将持续提高。其次,科技进步赋能消费效率提升。(19)鲍克,张仲梁.技术进步和中国消费结构发展[J].科学学研究,1990(4): 44-55.疫情期间线上消费比例大增,扫码支付、刷脸支付、无线支付等新支付科技赋能,无人售货机等自助消费设备数量增加,居民消费效率大大提升。最后,“互联网+”满足个性化消费升级。(20)杜丹清.互联网技术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2017(9): 14-17.疫情隔离下,云游戏、云社交、院线电影搬到互联网等更好地满足居民社交娱乐需求,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兴起满足工作教育需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互联网+消费”的供给质量进一步提升,满足居民的便利化、个性化消费升级。

2020年第一季度的消费数据验证了疫情对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冲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万亿元,同比下降19%。服装纺织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汽车类消费受到冲击最大,同比下降均超30%,尤其是金银珠宝类消费下滑明显,同比下降37.7%;而石油及制品类、化妆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和烟酒类消费同比下降在10%—29%之间;日用品类和通信器材类受影响较小,同比下降在5%以内;仅粮油、食品类是刚需消费,同比增长12.6%。

(3) 疫情对低收入人群冲击更大

根据《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Q1)》,(21)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疫情下中国家庭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0Q1)[EB/OL].(2020-04-22).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0-04-22/doc-iirczymi7782692.shtml.疫情对中低收入家庭冲击较大。从工资收入指数看,年收入水平在30万元以下的家庭工资性收入减少,年收入30万元以上家庭的工资性收入有所增加。年收入5万元及以下家庭的工资性收入降幅最大,年收入5万—10万元家庭的工资性收入也有所下降,年收入10万—30万元家庭的工资性收入略微下降。

2. 疫情冲击我国产业的供应链和资金链

中国经济目前正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优化产业机构、转换发展动力的关键时期。(22)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学术月刊,2018,50(3): 66-74,86.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产业发展危机应对、发展韧性、改革成效的重大考验。受疫情影响各产业面临延迟复工、成本提高、供应链短缺、资金链紧张等诸多困境。

(1) 疫情延迟复工,影响供应链秩序

疫情延迟了社会各行业复工,对第一季度产能产值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下游企业停工停产导致产量大幅下滑、订单不能满足,并传导至全产业链企业。以汽车、消费电子、纺织等为代表的行业短期受冲击严重、产能恢复时间较长。这些行业由于产业链长、供应链复杂、终端市场不振、用工严重不足等原因,难以尽快组织复工复产。例如汽车行业的全国大主机厂均延迟复工1—2周以上,另外零部件企业同样延迟复工带来供应短缺。2020年2—3月全国汽车产量分别为28.45万辆、142.21万辆,分别同比大幅下降79%、43%;以食品饮料、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等为代表的行业短期受到一定冲击,但可在较短时间内组织复工、基本恢复产能。这类行业由于所处产业链短、供应链相对不复杂、产品需求弹性小、当期需求旺盛、行业自身生产经营特征等原因,受疫情影响较小,产能恢复较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3—4月我国软饮料产量增速分别为-13.3%、-2.2%,恢复较快。而2020年3—4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增速分别为20%、29%,持续提升。

(2) 疫情提高成本,恶化产业资金链

首先,疫情使得物流效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短期大幅上升。受疫情影响,全国物流运力和效率大大降低;其次,原材料、零部件、人工成本上升。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企业受原材料涨价、物流效率降低、用工防疫成本上升、原材料采购延迟等因素影响,成本都将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将传导至整个产业链;(23)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对宏观形势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问题和建议——2017·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7(12): 75-91.最后,疫情下企业无法开工、销售迟缓,产品库存积压严重,同时需要继续承担房租、人力成本,大部分企业资金链急剧恶化,甚至倒闭。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影响调查报告》对3 000余家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的调研显示,(24)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影响调查报告[EB/OL].(2020-02-17). https://wxn.qq.com/cmsid/20200217A0BNJI00.有63.41%的管理者表示将在年内面临企业现金流问题,其中7.07%表示企业2月就会面临现金流问题;27.76%表示企业在5月前面临现金流问题;46.81%表示企业将在7月前面临现金问题;仅27.01%表示企业现金能保持健康。

(3)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冲击更大

受疫情影响最突出的是文化、体育、旅游、餐饮、住宿、会展、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恰恰是中小微企业较为集中的领域。在不同规模企业的统计中,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更大。(25)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冠疫情对劳动力市场、中国及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基于招聘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R/OL].(2020-04).http://www.gsm.pku.edu.cn/2020415.pdf.从新员工招聘来看,雇员规模越大受到的影响越小,超过1 000人的企业,职位数下降超过10%;100人到1 000人企业,招聘职位数下降了20%到30%;100人以下小微企业下降超过了30%;(26)王延春.图说疫情: 一文看懂疫情对就业影响有多大?招聘规模缩减27%[EB/OL].(2020-04-1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101691086867976&wfr=spider&for=pc.从现金流角度,超过70%中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文化旅游、商贸等行业内,其中85.01%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最多维持三个月,其中34%的企业只能维持一个月。(27)郑小娟.数据告诉你,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到底有多大![EB/OL].(2020-02-16). http://sj.huayeee.com/itver/n/518862/15828850191?shareType=5.

3. 疫情冲击不改我国经济基本面趋势,但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加严峻

疫情对我国经济短期冲击较大,但并不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趋势。一方面疫情短期较大地冲击了经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GDP为20.65万亿元,同比下降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 186亿元,同比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 638亿元,同比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 680亿元,同比下降5.2%。另一方面,疫情并不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趋势。前疫情时代,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99.1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 733元,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 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2020年更是中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十三五”前四年城镇新增就业5 378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4 000多万套。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

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更加严峻。从外部环境看,疫情对全球均造成巨大冲击,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科技等发展制约加剧,经济中的外贸及进口均受到较大影响。整体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同步趋缓,地缘政治不稳定和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从内部环境看,国内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经济运行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实体经济困难仍然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在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更加严峻。

二、 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文献综述

1. 产业升级文献综述

(1) 产业升级的内涵

根据雁行模式和主导产业替代理论,部分学者认为产业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主导产业转换的过程。(28)高燕.产业升级的测定及制约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6,23(4): 47-49.(29)徐佳宾.产业升级中的中国劳动成本优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 23-28.Gereffi(1999)认为产业升级是一个企业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提高盈利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价值链内部由低向高的增加值活动转变。(30)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8(1): 37-70.Poon(2004)认为产业升级就是制造商成功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低价值产品向生产高价值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转换的过程。(31)Poon, S. C. Beyond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 Case of Further Upgrading of Taiw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 2004, 1(1): 130-144.也有学者认为产业升级是一个国家的资本、技术禀赋优于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禀赋时,要素比较优势推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强调了技术进步在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32)姚芳.要素禀赋对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各省区机械电子制造业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3): 30-41.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低规模经济、低加工深度状态向高新技术水平、高附加价值、高规模经济、高加工深度状态的演变趋势。(33)刘志彪.产业升级的发展效应及其动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3-10.产业的高附加值化和高技术化是指在产业中持续应用高新技术以增加产业附加值;(34)伍文浩.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6): 26-30.产业高规模经济是产业组织不断合理化,从而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35)王莉.关于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以我国汽车工业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8): 64-74.产业高加工深度,一方面是指产业产值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中深度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提高,产业向资源节约化发展。另一方面是指产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优化,包括资产结构高级化、技术结构高级化、劳动力结构高级化等。(36)李江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24-130+144.

(2) 产业升级的驱动因素研究

以往研究发现产业升级的驱动因素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产业关键要素,如劳动力的“相对竞争力”、(37)Smith, A., J. Pickles, M. Bucek, et al.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Regional Industrial Change and Differential Upgrading in the East European Cloth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4, 14(6): 1023-1051.技术能力、(38)Intarakumnerd, P., P. A. Chairatana, P. Chaiyanajit.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Host-site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 Case of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in Thailand[J]. 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2016, 22(2): 289-306.高层管理者或企业家、(39)Volberda, H. W., A. Y. Lewin. Co-evolutionary Dynamics Within and Between Firms: From Evolution to Co-evolu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3, 40(8): 2111-2136.企业投入、基础禀赋和发展潜力;(40)鄂冰,袁丽静.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理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4): 60-64.另一类是产业关键要素协同关系,如政府调控、行业协会的技术和创新要素供给的协同作用会影响产业升级演化。(41)张文法.产业集群升级中多利益主体的演化博弈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9(10): 37-45.而中国当前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的特征使得技术创新在其产业演化进程中占主导地位,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根本动力。(42)刘华军,王耀辉,雷名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7): 99-116.(43)孙晓华,王林.范式转换、新兴产业演化与市场生态位培育——以新能源汽车为例[J].经济学家,2014(5): 54-62.

2. 消费升级文献综述

(1) 消费升级的内涵

消费升级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消费总量扩张,二是消费结构升级,三是消费意愿的提升。消费总量扩张,消费的总规模不断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由传统的投资驱动型主导转向需求拉动型主导;(44)范剑平.论投资主导型向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双拉动型转换——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3(2): 11-14.消费结构升级,指遵循马斯洛需求演化路径,不断从生存性消费支出向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的演化,居民对消费品需求不断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向发展、享受和自我实现等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转变,同时也更加关注消费品质,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环保型和智能化等多种特点;(45)王云航,彭定赟.产业结构变迁和消费升级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3): 121-129.消费意愿改变,经济高增长不一定带来高消费意愿,消费意愿的改变需要消费者依据信息适应性做出消费决策调整,对消费项目有更多的接受意愿和支付意愿,对新品牌、新产品、新服务有更多的新增消费等,以习惯形成、黏性信息、耐久效应为代表。(46)Carroll, C., E. Crawley, J. Slacalek, et al. Sticky expectations and consumption dynamics[J].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8.

(2) 消费升级的驱动因素研究

影响消费升级的因素包括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内生因素包括收入、财富状况和消费心理预期等因素,外生因素包括技术进步和创新、储蓄利率、国家政策等。(47)杜丹清.互联网助推消费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17,3(3): 48-54.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层次、消费品质、消费形态、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新消费方兴未艾。(48)周文丽.顺应消费新趋势,树立合理消费观[J].中外企业家,2018(3): 30.疫情“危中有机”,催生了消费新模式,包括健康意识提升带来的医疗卫生消费占比提高、支付购物科技赋能带来的消费效率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深度应用带来的供给质量提升和个性化消费升级。

3. 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互动关系研究

以往研究较多关注了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整体引领作用,而关于产业升级对消费升级影响的研究、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互动机制研究较少。石奇、尹敬东、吕磷(2009)发现消费升级可以解释29.4%的产业结构变化;(49)石奇,尹敬东,吕磷.消费升级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09(6): 7-12.袁小慧、范金、王凯、刘金红(2015)认为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模式升级有效推动了中国产业转型,其中对互联网信息传输业的带动作用最为明显;(50)袁小慧,范金,王凯,刘金红.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居民消费升级对中国产业转型影响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6): 12-18.刘慧、王海南(2015)通过对产品和服务消费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明显对第三产业产品的消费比重逐年提升,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51)刘慧,王海南.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2): 35-39.杨天宇、陈明玉(2018)认为,消费升级对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升级都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其中中等收入以上阶层的消费升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都有相对更强的带动作用。(52)杨天宇,陈明玉.消费升级对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带动作用: 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J].经济学家,2018(11): 48-54.王云航、彭定赟(2019)认为,产业升级是消费升级的基础,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53)王云航,彭定赟.产业结构变迁和消费升级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3): 121-129.肖必燕(2020)认为,产业升级通过新需求和收入效应带动消费升级。(54)肖必燕.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20(8): 62-65.

三、 后疫情时代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动力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在供给方面处于中枢地位,决定再生产的比例关系、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55)干春晖,余典范,余红心.市场调节、结构失衡与产业结构升级[J].当代经济科学,2020,42(1): 98-107.2019年12月10—12日的中央经济会议首次提出将“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两大主要途径之一,培育供求双方新动能,由双方共同发力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克服眼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有效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挑战。

1. 我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面临的瓶颈问题

首先,产业升级面临“产能过剩”与“供给缺口”并存的问题,导致我国产业资源有效配置不充分、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不充分;(56)孙早,许薛璐.产业创新与消费升级: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7): 100-116.其次,消费升级面临消费率偏低、服务型消费供给不足、居民负债率上升过快、消费品工业制造与消费升级之间断层等问题。(57)厉亚,潘红玉.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升级与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40(3): 101-106.基于我国存在的收入差距和结构失衡等问题,消费升级普遍性被削弱,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消费升级过程中阶层消费不平等的持续扩大。(58)林晓珊.增长中的不平等: 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层[J].浙江学刊,2017(3): 112-120.目前消费分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突出的一个现象,并出现了两极化、结构化和扩散化趋势;(59)侯秀芳,王栋,刘华.供给侧改革下河北省旅游收入结构升级研究[J].经济论坛,2016(10): 15-18.最后,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关系也存在“供需结构失衡”的突出问题,(60)刘立峰.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供求体系动态平衡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8): 5-14.中高质量的国产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结构性需求,特别是医疗、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供给存在较大不足,抑制了消费意愿、制约了消费升级。(61)依绍华.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 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的几点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2): 20-22.一方面,消费需求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原因,产业发展要满足已有需求和创造新的需求,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升级”,现阶段的供需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产业升级;(62)商海岩,杜志明.异质性需求、金融定向支持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升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 55-59.(63)臧旭恒.如何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 52-57.另一方面,结构失衡造成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背后高端消费外流严重,如2019年我国游客境外消费超过2 000亿美元,(64)余红心,赵袁军,陈青祝.消费外流、结构失衡与经济发展[J].消费经济,2019,35(1): 34-40.造成“消费升级—消费外流—产业升级缺乏动力”后果,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65)刘胜,冯海波.税制结构与消费外溢: 跨国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6(6): 22-38.

2. 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动力机制

以往研究聚焦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各自驱动因素的研究,对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互相促进的动力机制研究较少。后疫情时代危中有机,应抓住机会,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明晰并强化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动力机制,打通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互动循环。第一,刺激消费复苏,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提供基础;第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产业升级通过总量扩张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促进消费升级;第三,以消费升级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指引,消费升级通过收入增长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促进产业升级,最终形成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的动力机制。

(1) 消费复苏是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基础

2019年消费支出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7.8%,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将是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疫情下隔离防疫的管制措施导致线下消费几乎休克性停滞,为了有效克服疫情对消费和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目前最重要的是刺激在疫情中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复苏,为经济复苏提供基础保障。另外,消费需求的复苏也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产业升级促进消费升级的动力机制

总量扩张效应: 产业升级促进消费总量持续扩张。产业升级的重要内涵是产业由低附加价值状态、低规模经济向高附加价值、高规模经济状态演变。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产品从低端向高端演化,产品价格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产业的收入利润均不断提升。这一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另一方面通过就业提高居民的收入和购买能力,共同促进消费总量的扩张,促进消费升级。

结构优化效应: 产业升级降低“供需错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供给缺口是我国产业升级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满足消费需求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供需错配”问题,大大阻碍了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往往伴随着新技术、新发明和新产品的出现,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刺激形成新的需求和消费热点,提高居民消费中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服务的消费比重,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改变,推动消费结构日益高级化。

(3) 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

收入增长效应: 消费升级激发高端需求,高端产业占比提高。消费升级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比重提高。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需求收入弹性低的产品需求占比降低,而对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品需求占比提高。最终的结果即是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品需求比重不断提高,其相应行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表现为产业升级。高端制造业对应的精密电子产品、高端服务业对应的文化、娱乐、医疗等的需求收入弹性都是高的,消费者在从温饱到小康到富裕的过程中,生存必需产品服务达到饱和,高质量、高创新产品服务的购买会越来越多,最终引导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经济占比不断提高。

要素配置效应: 消费升级优化要素配置,高端产业规模增大。消费升级会通过消费结构变化引导产业要素配置的变化,使得生产要素向高端产业集聚,推动其规模不断扩大。不同产业间的替代弹性和各部门产出增长速度是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因素,即任何一个产业由于技术进步而导致资本回报率增长和生产率提高,都将使资本流入该产业,劳动力流出该产业。消费升级引导高端产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以满足高端需求,这也使得资本等产业要素不断倾斜到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高端产业技术创新进步的源头即是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引导,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和服务业具有比农业生产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贡献率。

四、 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策略路径

后疫情时代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策略路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始终明确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效果目标: 消费复苏、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另一方面,要创新优化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效率过程: 识别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中的同步促进和错位提升,扶持受损严重和关联效应大的行业以刺激消费复苏和升级,重点发展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促进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通过供需两端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1. 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策略框架: 同步促进与错位提升

疫情危中有机,带来一些产业升级的机遇,同时新的机遇也受到消费升级的促进和引导。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在不同领域的路径存在差异: 在供需共同受益且具有乘数效应的领域,可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和消费同步升级,比如生物医药、信息、健康等;在产业受损严重,以及尚未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领域需要错位提升,促进新的消费需求增长点涌现,淘汰低端、落后的消费,从而利用消费错位引领产业升级,比如文娱、餐饮、旅游、养老、体育、汽车、家电等领域。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进程中,应持续挖掘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持续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同步促进与错位提升。

2. 消费升级: 扶持受损严重和关联效应大的行业以刺激消费复苏和升级

疫情之后,应基于目前的消费结构,尽快明晰对应的消费主体、消费动力,制定有效的消费政策,刺激消费复苏和消费升级。消费结构上,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万亿,其中汽车占比9.6%,餐饮占比11.3%,粮油食品占比3.5%,服装鞋帽占比3.3%,家电家具占比2.7%;汽车、餐饮和粮油食品在消费结构中占比较大,是消费复苏和消费升级的高权重行业。消费主体上,文娱餐饮旅游等疫情受损严重的行业,以及汽车、家电等结构占比大的行业,是扶持的主体行业,这些行业的消费者即是政策扶持的核心消费主体。消费动力上,由于疫情对消费者当下收入和未来收入预期的负面影响,短期来看政府的补贴是最直接的消费刺激动力,长期来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国消费升级的根本动力。消费刺激手段上,发放消费券、提供消费补贴、提供便利消费的政策措施是主要刺激手段。其中消费券作为一种专用券和经济政策工具,是应对疫情、促进国内消费扩容提质的有力手段。通过消费券的拉动作用,与线上、线下商家互动频繁的多平台合作发放,鼓励配合商家自行发券、主动让利,基于消费者画像精准发放消费券,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扩大消费的乘数效应。消费补贴和消费便民措施也是重要手段,例如在汽车行业,通过增加牌照投放量,提升汽车产量;通过政府和企业双方补贴,推动汽车终端消费,鼓励燃油车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充电补助,同时,积极鼓励销售企业在政府补贴上给予消费者进一步让利。

另外,应对数量最多、受冲击最大的低收入人群进行更加直接和重点的补贴扶持。短期来看,应加大疫情后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力度,包括减免税收、减免社保缴纳、提供政府补贴等,另外受疫情影响严重、符合条件的可考虑纳入低保,及时有效的落实临时救助等政策;中长期来看,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是关键。临时性的、物质上的救济补贴不具备持续性,应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低收入人群就业,保证其收入,同时也能促进国家平均消费。可采取对企业补贴等方式维持及扩大企业职工规模,从而增加低收入人群就业机会。

3. 产业升级: 重点发展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促进产业升级

经济复苏过程中,应抓住疫情契机、优化产业结构,以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的产业为发展重点。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主要是指能够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突破战略关键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动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十年发展,孕育了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新冠肺炎疫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营业收入之和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比重接近80%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高端装备等领域首当其冲,应以三大产业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作为扶持产业升级的抓手。信息技术产业: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光通信等技术在疫情期间向全领域渗透应用,未来场景、用户、链条全覆盖是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生物技术产业: 疫情期间核酸试剂盒、PCR设备等疾病检测设备与呼吸机、雾化器、制氧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面临大量需求,产业未来将转向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并重的升级模式;高端装备产业: 隔离期间智能汽车在多个特殊场景下发挥了独特作用,疫情后智能网联汽车有望迎来一段需求增长期甚至弯道超车的窗口期,未来应加快向柔性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产业升级,同时也引导和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

“新基建”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民生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三重作用。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未来发展方向。(66)谢京辉.长三角完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的思路和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9(7): 40-44.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67)马荣,郭立宏,李梦欣.新时代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及路径研究[J].经济学家,2019(10): 58-65.一方面,疫情凸显了发展新基建的重要性,政府平台的线上防疫专题、健康码系统、在线教育办公等基础设施为打赢防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助力;另一方面,新基建均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大量投资/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民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支撑,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

中小微企业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扶持力度。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更大,应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可以提高专项信贷额度、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支持它们缓解流动性问题;另一方面,应持续关注和改善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提供充分信贷资金支持,加速复工复产,用刺激消费的方式增加营业额。

4. 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通过供需“双轮驱动”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凸显了以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供需“双轮驱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挖掘消费新需求,扩大有效供给,在基本消费要更加经济、实惠、安全基础上,减少低端消费供给,增加品质和结构升级的中高端供给;以消费升级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源投入创新领域,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动态平衡。

科技创新是后疫情时代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关键动因。当前我国要素投入增长方式出现了明显的报酬递减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式就是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回报率、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68)葛鹏飞,黄秀路,韩先锋.创新驱动与“一带一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新经济增长模型的异质性创新分析[J].经济科学,2018(1): 37-51.产业升级发展影响要素众多,包括劳动力的“相对竞争力”、技术能力、高层管理者或企业家素质、企业投入、基础禀赋和发展潜力、政府调控、行业协会的技术和创新要素供给的协同作用等等。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的特征使得科技创新在其产业演化进程中占主导地位,科技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发展的根本动力。(69)刘华军,王耀辉,雷名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7): 99-116.(70)孙晓华,王林.范式转换、新兴产业演化与市场生态位培育——以新能源汽车为例[J].经济学家,2014(5): 54-62.科技创新不仅带来供给侧产品创新发展,同时也推动需求侧消费内容和方式的变革。

着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增加供给。疫情发掘了健康消费、日用品消费等新增长点,扩大了大数据、云办公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加速了“互联网+消费”等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发展,推动了线上教育、无线支付等新产业迅猛发展,催生了网络直播等消费新模式。后疫情时代,需要进一步提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供给质量,满足居民高品质、个性化消费升级的需求。

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构建新产业体系。危机也有可能是产业补齐短板、融合创新要素的契机。后疫情时代,消费升级过程中会发现产业存在短板,新兴产业、高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科技密集型产业将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发力方向。要提高创新效率、优化创新效果,推动新技术持续创新、促进产业间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产业体系的全面升级。

五、 结 语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要成果,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形成了地理上从由东向西推进、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领域上从制造业到农业、服务业、金融业不断放宽市场准入的高水平、深层次开放生态。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势在必行。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短期冲击但不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趋势。后疫情时代,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是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的关键,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发展迫在眉睫。

未来中国应从供需双方发力进行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政府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的作用;坚持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坚持资本、技术、人才引入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深化改革,破除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制度桎梏,激发全要素发展活力;坚持深化开放,使得我国能够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合两个市场各类要素资源,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升级消费疫情
战疫情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