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锋,王晓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无锡 214000)
冠心病这一疾病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体力活动受限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预后性较差[1]。如何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是临床上对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目标[2]。CPN可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和可行性强的急救护理程序以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文主要探讨强化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报道如下。
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56~88岁,平均 72.5±16.2岁。病程时间范围为0.5~12小时,平均病程时间范围为(6.13±2.71)小时;原发性疾病包含高血压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冠状动硬化性心脏病16例,扩张性心脏病7例;以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病分级可得:新功能II级有5例,新功能III级有7例,新功能IV级有38例;患者经病因进行区分为:由于肺部感染或受凉导致有28例,由于过度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导致有6例,无明显诱因导致有16例。
由接诊医生做出病情判断,根据医师的不同经验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所有患者遵医嘱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救护活动,具体方法内容及方法如下:
1.2.1 临床护理程序的实施
在电脑信息系统管理中制作CPN表格,电子化表格的制作有助于医院收集信息,便于自动化管理,同时制定《CPN实时评价表》、《CPN实施结果评价表》、《患者满意度评价表》,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院相关管理规定实施诊疗工作,由小组成员对程序的落实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完成相应的护理后,在护理路径程序表中打“√”,相反则打“×”,对于未完成的护理要求需要护理人员在表格当中注明未完成原因,并根据相关规定做出相应的惩处[4]。
观察患者的死亡率、健康知识达标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的情况。
5 0 例患者护理后,4 7 例(9 4.0%)健康知识达标,平均住院天数为(11.32±2.83)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4750±1028)元,护理满意度为92.0%(46/50)。随访90天后,仅5例(10.0)患者出现心绞痛,1例(2.0%)死亡,无再次心梗、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2.0%(6/5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心脏病这一疾病中,急性左心衰竭属于较为严重的心脏病,其病因是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退,从而引发肺静脉淤血,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导致急性左心衰竭,为了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对其施加合理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CPN作为一种护理路径,通过建立疾病护理路径,对护理内容及患者入院时间均做了明确的规定与限制,使护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护理目标,严格根据表格内容进行护理,该护理方法涵盖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患者通过CPN内容接受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保证了护理治疗、护理措施的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赵晓新等人对3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CPN进行护理,结果发现,该护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改善了护理质量。刘春红的研究显示对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患者CPN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改善心功能[7]。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方法,将心力衰竭分为7个时间阶段实施CPN,量化了护士每日的工作,护士每天按照CPN表的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不仅使患者更清楚的了解诊断过程及自己的配合事项,满足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知情权,也能够让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在实施CPN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实施效果评价、患者评价,三者进行有效结合,提高了服务质量、规范了护理人员行为。该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相比,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护理制度化、具体化,并具有可视性和实效性。结果显示,患者的健康知识达标率高、治疗效果好,护理满意度高,预后好。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预后,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