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不勒江·卡旦,梁静
(新疆博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新疆 博州 833400)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性监管措施,食用农产品抽样检测工作十分关键。因此近年我国各级农业监管部门都扩大了食用农产品的抽样监测范围与总量,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也较为理想。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在抽样工作中,由于抽样工作人员上岗标准不一、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抽样方法不够科学,抽样地点不具代表性,受检单位拒绝配合等,造成了抽样工作的诸多问题,对抽检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望能提高抽样质量,以提升抽检效果。
首先,应制定标准化的入职培训程序。通过制定抽样人员管理制度,强制要求抽样工作人员掌握抽检相关法规与抽样相关专业知识。开展面授培训与网络教育,同时促进员工自学,加强专业考核与评价,努力提升抽样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要求人员持证上岗。为此,应出台统一的职业资格考核办法,给达到培训要求并通过考核的人员发放资格证书,只有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才允许上岗参与抽烟工作。同时,负责部门还应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抽检招标的必要条件。
所谓的抽样,就是从大量的监测对象中抽选出能够代表整体的样品,其目的就是通过科学、随机的选择,抽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从样品的质量了解监测对象的整体情况。做好抽样工作,需要明确这一目的,本着科学、公平、随机的原则进行抽样,也就能够从样品中“见微知著”,实现对农产品安全质量的管控[1]。因此,也就需要加强对抽样工作的监管,确保抽样的公平性,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严格抽检纪律。
抽样工作应注重随机性,但这种随机并非随意抽样,而是需要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抽样人员应更具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抽样计划,利用科学方法确保抽样兼具随机性与代表性。例如,依照相关规范,针对10hm2以下的种植规模,应在对2hm2作物进行以此抽样;对于10hm2以上的种植面积,则应至少每4hm2抽样以此。对于设施种植的食用作物,则需将种植设施作为抽样单元,每个单元内应选择5个以上抽样点,且抽样点面积不能小于1m2。在抽样点内,则需要完全随机抽取,确保抽样的公平性。对农产成品抽检时,抽样应以产品堆放进行分点,如分层堆放的农产品应分上、中、下三层选择抽样点进行随机取样;而对市场售卖的食用农产品抽检时,同一样品应在同一摊位或区域抽取[2]。
抽样工作应严格遵照预定的程序进行。进行抽样前,工作人员应向被监测单位出示抽检许可文件,同时需要告知负责人抽检内容与要求。在抽样过程中,抽样人员应全程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避免对样品造成污染,导致抽检结果不准确。进行抽样记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记录好样品编号、名称、抽样日期、地点、基数、抽检总数以及样品抽选与保存方法等信息,抽样人员及抽检单位在确认后需签名并加盖公章,再交由被抽检单位确认并签章。为避免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受损、或受到污染,需做好密封包装与运输保护工作。
抽样后与监测部门交接时,应当由抽样人员与检测部门办公室接样员共同确认样品的完好性,并依据样品记录表对样品信息与状态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移交,并在移交文件上盖双方公章及交接人员签字,作为抽检后可查的凭证[3]。完成样品交接后,监测机构应及时对样品进行处理。例如,在作物样品制样过程中,应将腐烂或萎蔫的部分去除;检测农药残留量的样品不能进行水洗,只能用纸巾擦去污垢和泥土;检测重金属含量时,则需要将附着物和泥土冲洗干净,在晾干水分后再进行检测。
在抽样工作中,部分种植者与农贸商户法律意识淡薄,对抽样监测工作认识不足,或对可能的处罚存在惧怕心理,从而对抽样工作较不配合。如部分被检测单位可能会怀疑抽样人员身份,拒绝抽样,甚至会采取较为极端的做法,威胁抽样人员的人身安全;或在抽样后拒绝在抽样单上签字;少数单位还会关店或收起农产品直接拒绝抽样,严重阻挠了抽检工作的展开。基于此,笔者建议管理部门应加强抽检相关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种植者与农贸商户正确看待抽样监测工作,积极配合抽样工作。
样品抽样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检测结果有着决定性影响,也是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有效性。所以,在开展样品抽样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身,注重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在严格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样品抽取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更认真、更负责,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