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红艳
(沭阳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宿迁 2236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因患者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而引发,临床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患者发病后会有显著疼痛感,多数患者存在关节积液,对关节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关节镜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微创手术手段,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研究旨在分析护理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时选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选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本次实验研究中常规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为50~72周岁(62.85±6.12)周岁。试验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为51~73周岁(63.23±6.08)周岁。入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为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同时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试验组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入院后了解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讲解手术相关事宜与治疗成功案例,加深患者对手术的了解,降低患者忧虑、不安等负性心理,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各项检查,包括大小便检验、药物过敏实验、验血、心脏检查等,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②术中护理:注意检查手术所用物品与器械,保证器械运作正常。配合医师做好视野转换与消毒工作,适当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保持放松状态。使用生理盐水清理患者关节腔,清除患者治痛物质,手术完成后包扎患者切口。③术后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患者发生疼痛症状时,应及时了解患者疼痛程度、疼痛时间、疼痛部位,使用镇痛药或冰敷为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疼痛干预,术后2d告知患者食用高蛋白、钙质丰富等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抬腿等康复锻炼。
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使用Lysholm标准标注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深静脉血栓、关节内血肿,并发症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关节内血肿)/总例数]×100%。
本次实验研究将7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其中使用(±s)进行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计量资料对比,用t进行结果检验;用[n(%)]进行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对比,用x2进行结果检验,如P<0.05数据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详细数据为:治疗后骨关节炎指数评分(59.46±11.32);常规组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详细数据为:治疗后骨关节炎指数评分(38.39±9.8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予以统计学检验,t=8.4433,P=0.0000,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详细数据为:深静脉血栓1 例(2.77)、关节内血肿0例(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77%;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详细数据为:深静脉血栓3例(8.33)、关节内血肿3例(8.33),并发症发生率为16.66%。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7%)相较于常规组(16.66%)明显更低,予以统计学检验,x2=3.9560,P=0.0467,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严重会发生膝关节积液、膝关节弹响等,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关节畸形,严重导致患者残疾,对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是微创手术形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视野清晰等优势。关节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但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并发症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为提高手术疗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极其重要[2]。
围术期护理干预主要是围绕某种疾病或手术开展的更为全面的临床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需求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特点开展护理工作,使其更具指向性与针对性,能够为患者提供低成本、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3]。本次研究表明,对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7%)相较于常规组(16.66%)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围术期护理干预护理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骨关节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