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利华
(贵州省水城矿业集团总医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患者数量的不断上升,乳腺癌已成为危害我国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关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但雌雄激素紊乱、遗传与乳腺癌发病具有密切关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手术后,做好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分析对象。其中年龄最小者29岁,年龄最长者72岁,平均年龄(50.23±8.76)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3例,高中42例,大专及以上25例。
对本研究所选取患者均实施了一致的护理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病情观察: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待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小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给予适当吸氧。定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待患者麻醉清醒,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指导取半卧体位,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患者深呼吸,避免肺部并发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伤口护理:手术后采用无菌纱布或者棉垫充分填压在腋窝处,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该包扎方式能促进皮瓣与胸壁贴合,但是应当注意松紧适宜,避免出现血运异常现象。定时观察患者的伤口敷料,一旦出现污染,及时更换。密切观察患者患侧的上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情况,如果呈现青紫色并且温度较低,考虑包扎部位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包扎绷带的松紧程度,调整时需注意边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边调整,以避免弹力绷带松脱。
(3)引流管护理:手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扭曲、打折、滑脱,以保持引流管通畅;当患者卧床时,将引流管固定于床边,当患者起床时,将引流管固定在上衣;在连接固定时,为了确保有效的负压吸引以及引流通畅,对引流管进行挤压或者负压吸引。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观察引流管有无出血。
(4)饮食护理:当患者在术后6小时不存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可正常饮食,确保充足的热量和维生素,促进机体康复。
(5)肢体功能锻炼:待患者生命体征等稳定后,可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进行手、腕部的功能锻炼;在术后1~3天开始进行上肢肌肉收缩锻炼;术后3~5天开始肘部功能锻炼;术后7天可开始进行肩部功能锻炼,比如做手指爬墙、自行梳理头发等动作。需要注意的是患肢负重时间不可过长,负重量不可过大。
(6)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安抚,并且取得患者家属理解与合作,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现状,鼓励其表达手术创伤对自己今后角色的影响,提供改善自我形象的措施或方法。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从0分(无痛)至10分(疼痛剧烈难忍),评分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烈[2]。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问卷表采用百分制,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一般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非常满意和一般均计入总满意。
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结果显示,护理前,患者的VAS评分为(6.15±1.18)分,经护理后,VAS评分为(3.62±0.95)分,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t=18.295,P=0.000)。
结果显示,非常满意度的患者有95例,一般满意的患者23例,不满意患者2例,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7.50%(117/120)。
通过对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后,均得到了理想的康复效果。患者术后身体素质较差,各项体征均不稳定,容易发生不良症状,通过病情观察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给予处理,为术后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机体基础。乳腺癌根治术的创面较大,在皮瓣下会形成较大的腔隙,不仅创面渗血,并且皮下脂肪液化会产生许多积液,因此,在术后需要放置引流管将积血和积液引流出。术后肢体功能锻炼促进上肢静脉回流,可帮助患者术后上肢消肿,同时,有利于促进积血和积液的流出,能有效避免皮下积血、积液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上肢功能的恢复能提升患者自理能力,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患者术后因疼痛、心理压力等不适,食欲急剧下降,良好的营养状态能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通过饮食指导,帮助患者选择有益的食物,并形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