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桦 史先蕊 王宜娜 李针
特勤人员包括航空航天、航海潜水、涉核涉推、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一类以上岛屿等部队人员。作为一类特殊群体,由于工作环境、工作负荷、高强度执勤战备、高强度战斗任务、管理措施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比普通人员面临更多的生理与心理冲击、健康损伤[1],其良好的体质和社会适应状况是保持战斗力的主观与客观基础,也是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特勤疗养是以维护特勤人员良好的健康状况和作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类型疗养,对维护特勤人员战斗力生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军兵种的组建,特勤疗养的保障范围逐步扩大,特勤疗养员不断增加。全军不同军兵种对应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差异大,包括训练强度、地域差异、工作与执勤时间及性质、战备强度、执勤与战备环境及对象、人员层次构成,这就意味着不同军兵种群体特勤疗养员就会有不同的健康需求、达标要求,并相对应不同的疗养模式[2],以改善或恢复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工作状态、人际关系等。
我军现有疗养模式分为保健疗养、康复疗养和特勤疗养。其中,保健疗养主要进行健康体检、疾病矫治、健康教育、健身活动及景观治疗;康复疗养主要进行伤病延续性矫治、功能康复和心理疾病防治;特勤疗养是在保健疗养的基础上,主要进行健康鉴定、生理心理检查与训练及体能训练。虽然特勤疗养在不同的疗养院疗养保障模式上有所不同,但是总体缺乏特异性,还存在保障理念陈旧、结构设置不合理、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特色不明显等问题[3]。疗养模式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开展的形式化与单一性,二是平面化、二维度、大众化,三是疗养分类过于简化,没有充分考虑到军兵种、军事训练、执勤战备和战争模式的变化。
1.1 疗养模式的形式化与单一性 仍以传统的“景观疗养、健康体检、医学鉴定”疗养模式为主,对区分空勤、海勤、涉核、涉推等疗养类别不能做到突出特勤区别对待。特勤疗养员入院后,依据所在疗养地的内外环境、设施条件、景观布局,无论健康状态如何,都能体现三种疗养模式,不可能单纯截然划分,但实际操作中,往往简单分类和流于形式,类似游客入住民宿化,只是定性为特勤疗养员会增加体能训练[4]。
1.2 疗养模式的平面化、二维度、大众化 现有疗养模式大多限于自然与人文景观疗养+健康体检+趣味训练,集体疗养属批量流水线式,个体疗养类似民宿疗养,缺乏归属感,内容单一,在疗期内缺乏对特勤疗养员整体和动态的疗养监测,包括服务质量、健康状态、双方实时交流互动、心理感受、睡眠质量等[5]。
1.3 疗养分类过于简化 只是简单从医疗角度而论,没有充分考虑到军兵种、军事训练、执勤战备和战争形态、模式的变化,未细分化,疗养模式做不到个性化、特殊兵种化、军事专业化疗养、特定执勤战备与战斗行动的疗养个案化,存在“特勤不特”。
1.4 管理空档和滞后 现有的任何疗养模式对特勤疗养员的健康管理,客观存在着管理的空档和滞后,不能实现实时动态健康管理。①特勤疗养员的管理大都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查房制度。由于入住的位置与时间、距离的原因,不可能时刻查询与管理,存在管理的间隔性。②健康管理,既不能做到提前预测,也不可能实时监测。针对疗养健康管理的间隔性和滞后性需要以大数据、物联网等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从而带动观念和制度的优化,真正达到实时、动态无缝化管理,做到即时监测、即时发现、即时处理[6]。
2.1 建立疗养地环境与因子数据库 ①山川、滨海、湖滨、江河、名胜古迹、人文典史、临近城市地理、旅游规划与航路、餐饮特产的介绍。②本地区和临近地区每日气象、季节气候变化的演变与预报、气温变迁、温湿度变迁、日照程度、海浪沙滩、空气质量变迁、雨雾变化、生态环境的清洁与污染状况。③所在疗养地各类疗养因子的组合、各类疗养因子的数据积累与健康作用。④各疗养地的设施条件、营养膳食特色、服务特色、疗养预案。
2.2 建立疗养健康数据库
2.2.1 背景数据库 特勤疗养员的岗位性质、工作强度与危险程度、人际关系处理、家庭与婚恋状况、学历教育与程度、工作能力与成绩、工作状况、再学习能力、人文教育等。
2.2.2 健康数据库 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共性化与个性化特勤疗养员健康数据库,包括:①入院前各项健康体检指标和曾经所处健康与疾病状态的数据。②入院后健康体检的各项指标,疗期内各项动态感知的机体生理指标,出院前后健康体检的各项指标。③整个疗期内多次心理测试的各项数据与分析。④对实时获得的健康状况数据信息自动存储、分类、归档、预警提示,并可根据需要给出详尽的智能化健康状况分析报告,为服务对象提出合理保健,促进健康。⑤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最佳的健康食品。⑥政府或相关机构公布的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国内和世界其他地区传染病疫情(和/或其他疾病)的预报与变化。⑦各种健康信息的定期分析报告、网络多媒体教学、动态演示。
2.3 构建疗养生态链 以特勤疗养员为中心,形成生态式、多维度、多元化、物联网化疗养卫勤保障模式。
2.3.1 构建特勤疗养物联网 物联网对于特勤疗养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各类智能集成传感器嵌入应用到疗养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特勤疗养员和所处环境在物联网中既是每个传感节点的感知对象,也是管理者的观察对象,而观察者则是感知对象的各项数据的信息处理中心,起着反馈、综合分析、决策的作用。在这个网络中,系统可以自动、实时、无延时地对特勤疗养员进行识别、定位、监测并触发相应事件,实现对特勤疗养员和环境的“透明”管理,实现“无处不在”的管理理念[7]。
当特勤疗养员入院后,即处于疗养物联体系中。首先,特勤疗养员单用生理体征感知系统都能做到即时感知、采集、整合与特勤疗养员自身相关的生理健康信息与异常变化,实时传输到智能手机、电脑或智能电视,感知系统联网疗养健康数据库,对人体生理数值的变化作出动态分析报告,并给出相应的各项健康建议[8]。其次,环境感知系统即时感知、整合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信息,从而实现按需对目标区域环境的精细化环境感知和响应,将信息同步传输到特勤疗养员随身佩带的智能穿戴、手机,或便携式电脑,或房内电视,并联网疗养环境数据库,以及时对于环境信息数值的变化作出动态分析报告,并给出相应的各项环境趋从或规避建议,从而有利于特勤疗养员自身健康的及时维护。再者,传感器节点、特勤疗养员随身的手机或便携式电脑和客房中的电视,都是特勤疗养员与健康、环境数据库进行各项健康信息和相关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健康数据库系统集合各类信息,及时向处于网中的特勤疗养员或/和管理者全面展示和发出可靠的健康与安全预警信息,一方面,为特勤疗养员实时提供客观的健康信息和与健康有关的各类信息,作出健康评估和其他信息评估,便于特勤疗养员自我决策,及时纠正不健康因素,促进恢复到良好健康状态;另一方面,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各类信息,作出全面评估、综合分析、判断与决策,为特勤疗养员保健康复提供及时可靠的帮助,同时,帮助管理者根据各种信息的反馈,及时完善对特勤疗养员的健康管理。
2.3.2 构建虚拟疗养系统 虚拟疗养环境系统:利用疗养环境、疗养因子数据库与健康数据库,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所有疗养要素[9-10],构建各类相应疗养地的三维疗养环境图形图像库,包括疗养地背景、场景(自然与人文景观)、疗养设施和疗养因子等要素信息,创造一种妙趣横生、几近真实的立体疗养环境,使疗养者在视听觉上真实体验和熟悉疗养地区域的环境背景,从而帮助疗养者体验选择各类疗养地的临场感觉,以期疗养质量最优化。
虚拟疗养特勤系统是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所有各类特勤要素,构建各类相应特勤岗位与特种任务的三维战场与训练环境图形图像库,包括特勤背景、战地与训练场景、各种敌我武器装备和特勤人员等要素信息,创造一种险象环生,几近真实的立体战场以及演训与工作环境,使受训者在视听觉上真实体验和熟悉目标区域的战场与工作环境,从而增强受训者的临战、临场感觉,以期训练与工作质量最优化,在虚拟特勤环境系统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入和设置不同的特勤背景,给出特勤人员不同的特勤任务情况,输入不同的特勤任务方案,使特勤疗养员进入实战化,实场模拟特勤与特种任务分类、战备与战时、任务执行状况等情况处置,磨练特勤与特种技能、快速反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如此,在同一疗养地不同军兵种特勤人员或不同疗养地特勤人员,无论出于乐趣需要或是再学习需求,特勤疗养人员都可联演一个“虚拟特勤与特种场景”[11],使双方同处其中,随机设置虚拟环境中的各种情况,以实施较为真实的趣味性对抗演练,从而既可大大增加疗养积极性与乐趣,也可以进一步维持与提高自身工作技能。
2.3.3 构建智能化特勤疗养 智能化疗养保障是疗养卫勤发展新趋势,其核心在于瞄准透明化、全覆盖、快响应、全程服务和可控管理要求[7],在人与人、人与环境协调和自主行动多方面取得突破,物联化打造新型智能疗养体系,实现物联体系化高通量、精准、高效、协同与全程疗养卫勤保障。
在人与人、人与环境协调和自主行动方面,建立“特勤疗养员为中心,人、设施与环境协调”的疗养物联体系,面向多样化特勤疗养任务、全疆域疗养地环境,发展大连接、低时延、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高通量勾连起所有物联技术平台,精准高效的环境服务、景观服务、健康服务和安全服务,实现高契合度的人与环境协调卫勤保障。在自主行动方面,充分应对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自主可控应时应景调整疗养状态和健康趋势,拓展动态与近中远程卫勤保障空间,以期最大限度促进安全健康特勤疗养。
2.3.4 构建全程系统化的特勤疗养 疗养未至,保障先行。特勤疗养员到院之前即接入疗养体系,一是特勤疗养员全面了解所选疗养地的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疗养设施、医疗条件、疗养实施和参与互动活动项目;二是疗养地对接特勤疗养员的健康背景、社会人文背景、心理容量需求、特勤工作性质、婚姻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等;三是疗养地与特勤疗养员的双方信息充分沟通,提前量预告相关疗养方案的实施,弥补不足,以利修正疗养预案,预计可能的疗养期待,最大限度满足疗养需求。
疗养前行,保障随行。特勤疗养员抵达疗养地后即进入疗养物联体系中,①完善必备的信息验证、安全需求、心理测试和健康体检,形成一份兼具共性与个性的疗养预案(包括景观实施路径、内容,文体活动参与、虚拟特勤模拟、营养膳食、针对性医疗康复保健等)。②在疗养物联体系中,为每个特勤疗养员配置智能穿戴型传感器(监测机体生理指标、定位、运动生理测试等)[6-7],开通每个特勤疗养员的物联端口,意味着个体携带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即可链路在疗养物联体系中的客房电视、环境感知系统、健康数据库、景观数据库、疗养因子数据库、膳食系统,做到彼此信息互通互联,高通量、低延时反馈与整合,获取彼此所需信息。③疗养路径实施,在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特勤疗养员既可以主动获取信息,同时所有与疗养相关物联系统也可以向特勤疗养员实时动态推送必需信息,以高时效满足健康、服务和安全需求。④虚拟特勤疗养,通过虚拟疗养环境系统既可以身临其境浏览所处疗养地的生态环境与各类景观,也可以领略其他疗养地的生态环境和各类景观;通过虚拟特勤系统特勤疗养员可以维持和提升所具备的特勤工作技能,虚拟系统既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心理放松需求。⑤在疗养物联体系中,通过端口授权,医护人员、管理人员、膳食人员都既可以实时主动推送疗养服务,也可及时接受信息反馈以利进一步改进服务。
疗养后行,保障延续。疗养结束后,一是疗养地将给予每个特勤疗养员个性化的疗养评估报告,涉及身体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态、营养状态、虚拟特勤工作状态和所有的相关建议;二是离开疗养地后,特勤可以继续与疗养物联体系联网,以获取所有与健康有关信息,疗养物联体系也可以继续主动为特勤人员提供优质健康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