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疫情危机为高校育人机遇的可行性及转化路径

2020-12-10 01:20杨红昌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杨红昌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712082)

2020年春节前后,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神州大地肆虐,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无疑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高校要善于挖掘其中丰富的育人价值,积极探索将此次疫情危机转化为高校的育人机遇,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用苦难砥砺人生,让不幸转化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一、突发事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性分析

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下,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威胁,政府应积极建设社会教育和信仰支持系统。这里的信仰支持系统,实际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息息相关。

(一)突发事件管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畴

突发事件是指在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无法预知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的灾害性事件。[1]突发事件往往来势凶猛,危害后果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引起公众的普遍不安和心理恐慌,因此其造成的危害强度和广度是其他事件无法比拟的,突发事件的处理往往需要采取广泛的社会动员,协调多方积极参与等非常规的措施才能予以有效解决。而高效的社会动员组织能力恰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优势。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P4)

突发事件管控的主体是人,因此突发事件的应对自然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和教育,而做好人的工作,则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个理论性与应用性兼顾的学科,通过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危机事件的前瞻性研究,完善预警机制,构建突发事件管理体系,推进教育引导,深化防范机制主动宣传,规范舆论监测,及时引导舆论方向等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实现对危机的治理和控制。

(二)突发事件防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路径

突发事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提供了新领域、新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影响人们意识形态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其在对大学生进行突发事件教育引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看,人们往往对亲身经历的事情的感受比所接受教育的影响更加深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过程,而是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教育者应借助突发事件,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积极抑制和消除突发事件中的消极影响,利用并强化其中的积极影响,帮助受教育者从根本上理解概念的关键属性,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觉影响协调统一起来。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任何危机的存在,都蕴藏着发展的机遇,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危机处理的关键就在于,从危机事件中寻找能使危机事件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契机,通过科学的宣传和细致的工作,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危机管理的实际能力,把业已形成的思想品德认识逐渐转化为自己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推动情感和意志活动,促进知行转化,这无疑会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想理论教育的成果。[3]因此,在实践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提升其危机管控水平,同时不断总结危机管理经验,又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深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法宝。

(三)突发事件管理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形象化比喻,而是一个科学的论断。所谓“生命线”是指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突发事件,也无论它来自哪个领域,突发事件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使社会陷入一种非常状态。[1]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宣传、动员和说服教育,把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凝聚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强大力量。

一切突发事件无论是自然性突发事件还是社会性突发事件,在看似偶然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在发挥作用。正确认识突发事件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项实践活动更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为有效控制危机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积极稳定的心理基础,为干预甚至降低危机的发生、恶化起到积极作用。

二、深挖“疫情防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危机转化思想,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对此早有论述和理解。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社会的稳定带来冲击,而维护社会稳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有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统治、协调社会各种矛盾并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等作用。[4](P125-126)突发事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其拓展和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场域。

(一)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深化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政治信仰是关于政治合理性的根本性认识,是对政治系统、政治观念、政治原则、政治文化的深度认同。[5](P91)在信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部分青年学生受中西方文化碰撞中质疑与否定思潮的影响,没有足够的定力坚信马克思主义,常常徘徊于各种信仰之间,处于信仰迷茫的状态。[6]对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传统“灌输”模式必须向更加积极的“参与”模式转变,对于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理论修养的大学生来说,仅靠灌输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教化、熏陶、启迪、实践等方式来实现[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通过事实引导学生在认识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思考中成长。要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在答疑解惑中传递主流价值观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正确看待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中,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从而坚定政治立场,强化使命担当。[8]

多难兴邦,70年苦难辉煌,尽显中国制度优势。回首新中国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们曾遇到过“文革”创伤、温饱问题、国企改革、加入WTO 的冲击、98 洪灾及金融危机、“非典”疫情、中美贸易战等等无数坎坷险阻,但事实一再证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披荆斩棘以无可辩驳的巨大发展成就令一切质疑烟消云散,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效率和组织优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各单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迅速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紧急抽组精兵强将奔赴防疫防控第一线,数天之内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跟进及时采取“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支持湖北省16个市的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在家隔离以减少疫情传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性格的生动诠释。

生机勃勃的中国模式,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中国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体制参照,现实已经证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于美国化。西方资本主义也并非如西方媒体和国内的媚外公知们所鼓吹的那么美好!且不说近几年西方爆出的“邮件门”“窃听门”“棱镜门”等事件,已经撕下了西方鼓吹的“民主”“自由”“人权”的遮羞布,仅仅对比欧美国家在此次应对新冠病毒中的辣眼操作,足以令世人目瞪口呆:据美国《圣荷西水星报》盘点,特朗普及其幕僚在过去两个月内至少28 次误导公众,一次次错失疫情防控重要节点,导致美国的疫情急剧恶化。[9]尤其是在国际社会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美国却依然拖欠世卫组织会费并计划大幅削减全球卫生项目拨款,引起国际社会舆论哗然,“超级大国”的这一行为,拖欠的不仅是会费,更是国际道义和大国责任;疫情之下欧洲几乎“沦陷”,“大约60%的英国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防止其在未来暴发”,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13日发表的这番言论震惊世界。在全球都在为控制新冠病毒传播采取各种措施之际,这种“放任传染”的策略引来潮水般的质疑与批评。在帕特里克说出上述内容的前一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讲话中提到,英国民众要做好“自己挚爱的人因病早逝”的准备[10];瑞典则直接向新冠肺炎疫情“公开举手投降”,3月12日官方宣布将不再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统计,也不再对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检测,这些政策无论对保护西方民众健康还是对协同全球抗疫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很难想象上述决策言论竟出自时常标榜“民主”“人权”的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在自身还没有完全战胜疫情的情况下,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积极派出医疗队和援助防疫物资帮助其他国家共渡难关,这就是中国,协和万邦,天下大同。

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实践一再证明,西方的政党制衡与博弈,多以裹挟民意、绑架国家利益、加速国家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为代价。[11]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理困境,无不在昭示着西方社会走向衰败的历史必然性。基于中国人口规模比西方所有人口加起来还要多的基本事实,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效能将继续帮助我们克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实现对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没有灾难能够压垮坚强而不屈的中华民族,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我们坚持“四个自信”的逻辑起点。

(二)在抗击疫情中升华民族精神,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千百年来,鼓舞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就是深深融入民族意识之中的爱国主义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主义始终是指导中国青年成长成才、引领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面旗帜。因此,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把知与行、言与行统一起来,以实际行动实践报国之志。但是抽象的爱国主义宣讲不易为学生所接受,结合此次疫情防治中涌现出来的英模人物、感人事迹事例,化抽象为具体,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真的英雄,隐与平凡,现于危难。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毅然踏上逆行的列车奔赴武汉,令无数人动容。盖满鲜红手印的一封封“不论生死、不计报酬”的医护人员请战书,使人泪目。人民子弟兵医疗队除夕夜乘军机火速增援武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他们不惧危险,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着亲人、家庭,但为了治病救人、防控疫情,他们自告奋勇、主动请缨,驰援湖北,驰援武汉,不仅牺牲了个人节假日同家人团聚的时光,更牺牲了自身远离病毒的安全。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成大我,他们是“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危急关头,人性光辉绽放异彩;生死时速,职业精神诠释使命担当。[12]

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验的是中华民族的爱国意志,疫情是一次检阅,检阅的是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没有什么比不畏艰险更能锻炼爱国意志,没有什么比同舟共济更能彰显我们的民族精神。坚守公共岗位、志愿岗位、民生岗位、特殊岗位的一线战斗人员也包括奋战在一线的政府公务人员,他们虽然身处岗位不同,社会职责有别,但都在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做着贡献。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这种家国一体、同心同德、共赴国难的精神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激扬我们的爱国情、强国志,为我们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了无穷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讲的“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志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情,爱国心。

(三)以抗击疫情为抓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的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疫情面前,人性善与恶的对比总是格外明显,有人逆向而行、舍生忘死全力抗击疫情,演绎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也有人危机时刻退缩逃避、任性妄为,把什么是极端个人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响亮的政治口号不应成为个人捞取利益的保护色。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最有说服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73 岁的李兰娟院士,日夜奋战在抗疫前线,经常只睡3 小时就起来工作。84岁的钟南山院士,抗击SARS和新冠病毒的中国英雄,无日无夜地奔跑在抗疫一线。在当下的中国,无数我们不知道姓名的科学家与科研工作者,每日都在与时间赛跑,研究新冠病毒。还有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给予每位病人专业的诊疗和照顾,并鼓励患者要有活下去的信念;军人和部队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人民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企业家与实业家为这场战役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还有那些根本没有名号却可爱的志愿者们,整个中国都为之动容。可疫情之下,英雄在付出,小丑在狂欢。有些网红为博眼球,在疫情暴发期间对着镜头津津有味吃野味,在吞下蜘蛛的同时,还笑着跟十几万粉丝说多吃野味补补身子,脑残粉们纷纷附和;有些人打起了发“国难财”的主意,发布出售口罩的虚假信息;有些商家未按规定明码标价,趁机哄抬物价;有些商家借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有些人依旧销售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行为令人汗颜。疫情如一面照妖镜,魑魅魍魉无处遁逃,好在更多的人能够在沧海横流中保持清醒与善良。

国难当头,救国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的是我们的科学家、军人、实业家和企业家;关键时刻,冲在前面的是中国军人、消防员、医护工作者、广大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这些做出过扎扎实实贡献的人,他们当得起“抗疫英雄”的光荣称号!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我们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英雄、尊重英雄、学习英雄,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立为国奉献、为民服务之志,用双手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并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四)积极打响网络战“疫”,不断强化意识形态责任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正当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攻坚战进入关键时期,国内外敌对势力却不失时机地卖力唱衰中国、歪曲事实、散布谣言,西方国家尤其善于运用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占的优势地位和主导话语,对其所发出的宣传攻势进行理论包装,以所谓的“实证性”或“思辨性”蛊惑人心,再辅之以信息技术发展下的多媒体,抓住个别事件,通过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的手段夸大事态,宣扬所谓“阴谋论”,刻意引导公众关切,企图利用重大疫情借机煽动非理性情绪,制造“塔西佗陷阱”,这种手法在历次重大事件中屡见不鲜,他们惯用的伎俩就是抹黑时一拥而上,联合作战。水落石出时,视而不见,再造事端。在此非常时期,用心险恶、其心可诛,这已不是简单的舆情争论,而是一场激烈的舆论战“疫”。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意识形态的偏见。疫情暴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一直在挑头抹黑中国疫情,身后一帮小弟个个争先唯恐落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宣称“中国疫情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回流美国”,罗斯此番表态诠释了什么是冷血和病态的政治动物;《华尔街日报》以《中国是东亚病夫》为题,利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进行种族主义色彩的攻击,显示出部分美国精英的对华焦虑,已经寄希望于病毒阻挡中国崛起的步伐;法国《皮卡第邮报》在头版封面将文章标题套用电脑游戏的名称“Alerte Janue”,意为“黄色警戒”,充满了对华人的歧视;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针对在澳华人,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更早前,丹麦《日德兰邮报》刊登了用冠状病毒取代中国国旗里五颗星的漫画。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反华势力不仅从正面攻击中国政府的防控政策,还相互配合搞前后夹击。例如,在许多反华媒体黑中国防疫力度不够、封城不及时的时候,美国《纽约时报》却出人意料来一句:“中国封城不民主”,称中国封城“让人难以理解”,这样做“侵犯人权”,舆论恶意严重误导西方民众。[13]这些零零星星的恶意事件汇总起来,就形成一种社会倾向。这些辱华报道表明,西方一些国家数百年来的种族主义和“惧华”“排华”恶流迄今阴魂不散,并且在当今全球东西方地位和发展态势呈现结构性变化的背景下更趋张扬和猛烈。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从疫情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从未停止对我实施“和平演变”的企图。作为高校在已具体掌握学生动向状况的前提下,应及时调整工作重心,集中大部分的力量到网络战场上,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理论优势,疏导学生紧张情绪,做好心理援助。针对热点开展深层解读、理性评论,澄清问题实质。激浊扬清,正向引导、涤荡网络空间,弘扬正能量,鼓舞士气、凝聚民心。积极引导“沉默的大多数”,让理性成为互联网舆论生态的主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力、穿透力和吸引力。

(五)在疫情防控中加强道德实践,积极引领社会风尚

良好的社会风尚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应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促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社会是最好的课堂。灾害面前人性的弱点往往会被放大,有人撒谎隐瞒病情,有人到处闲逛不戴口罩,有人不配合国家的防疫举措甚至恶意传染、伤害别人,失德、缺德、无德不断刷新着人们对道德认知的下限。这些人的任性,正是基于道德的缺失,因为无知,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惧。因为无德,才会没有底线地伤害别人。道德领域丑陋的人和事已让人审丑疲劳。因此,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升道德水平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迫在眉睫的行动。

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大学生应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行为导向。大学生须有一腔浩然正气,洁身自好、见义勇为,坚决同践踏社会道德风尚的一切行为作斗争。大学生更应该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以服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捍卫国家安全为己任。此次疫情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又一次惩罚,大学生不仅要用和谐的思维推动人与自然友好共生,更要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人生实践,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关键要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能否克制自律,是否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必备素质。这个寒假因疫情防控更显漫长,是放纵生活、得过且过,睡觉刷抖音,还是静下心来,利用网络资源给自己充电,积极阅读书籍提升自身知识素养,是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再崇高的人生目标也难以实现。要引导大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为民族、国家、社会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再次印证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使人睿智,让你能分辨是非、鉴别谣言,使你乐观豁达不至于陷入悲观主义或不可知论的泥潭。要教育大学生下苦功夫,求真学问,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小 结

应对突发事件,有效的宣传、动员和说服教育,可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从而凝聚起应对突发事件的强大力量;引导人们科学地分析突发事件,形成关于突发事件的正确看法,也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共识、站稳立场、守护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将此次疫情危机转化为育人契机,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在“抗疫”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