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书画艺术人格

2020-12-10 01:15张俊东
中华书画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书画家气韵设色

□ 张俊东

郭若虚讲:“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可见书画家的格调和品位决定了作品的格调和品位。

“人品即书品”,这里的品不仅指道德品质,更多是指一个人的品位、格调、境界、风骨等。古人经常讲书法要有“士夫气”“丈夫气”,试想一下,如果书家不是士大夫、大丈夫,笔下怎么会有庙堂气、浩然正气、坦荡磊落之气?如果不是一介文人,书法中怎会有书卷气、文人气、雅气和清气,估计也只能有市井气、俗气和浊气了。

过去的士和今天的知识分子相接近。我们常说的知识分子,有三个主要标志,一是有能够科学思维的头脑,二是有独立的人格,三是要有为自己的理想献身的勇气。按照这个标准,当代的书法家有几人能称得上知识分子?反正我不够。一些书家写过一些著作,编过一些书,就能算知识分子吗?更有甚者,有的书画家把自己出版的著作、画集等在地上摞起来,自己站在旁边,拍照片炫耀“著作等身”。

张俊东画瓷

张俊东 虬龙图 纸本设色

不读书是通病。每个人身上都有俗气的一面,都有俗骨,唯有读书可以医俗。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困惑、诱惑,古人都曾经历。通过读圣贤书,可以了解古之圣贤做人做事的道理。认识了这些理想、道理之后,就知道了自己的差距,还要每日三省吾身,自觉不断地向上实践这些“理”,如果只是认识了、知道了,而不去躬身实践,就没有切实体会和感悟,就更别提顿悟了,此时这些“理”其实对我们的人生是不发生作用的,也就等于没有读书。读书的目的不是积累知识,而是涵养气象。把面对先贤高尚魂灵、清雅风骨所发现的自身不足和瑕疵,逐渐修改过来,每天都超越昨天的自己,内心逐渐清雅、高洁起来,相由心生,内心改变了,外在的相貌、气象、风骨也就改变了。只有人的气质、气息变了,作品的气韵和神采才会不一样。

正心诚意是奢望。人是群居动物,只要有人就会有江湖,就会涉及到与人相处,就会有利益和矛盾,就会有高下雅俗之分。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何其精练和深刻。心不正,笔如何正?心正,有时候还会在过程中把事做歪了;本来心就不正,怎么能把事做正呢。天理、道义、公德是衡量我们做人做事是否正心诚意的尺子。没有名利诱惑、利害得失还好一些,一涉及到具体利益,特别是切身利益,很多书画家对一件事、对一件作品的判断标准马上就变了。其实,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发心特别重要,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那一“动念”。如果这个念不符合道义、正义,不是一个正念,赶紧放弃。尽管心里的这种“独知”邪念,别人看不到也不知道,但仍要反省自己。只有这样要求自己,不断修行砥砺自己的心性,才会让自己的内心澄明、高洁、正大起来。

耶稣对人类说的第一句话“要有光”,这里的光不仅是指太阳、月亮等自然物质的光源,更为重要的是指精神光芒。一个人正心诚意,内心充满阳光,身上才会光芒四射。所说的大师,就是那些用高尚魂灵发出的精神光芒去照亮世界、影响世界的人。

担当无我是幻想。有论者说当代书画界无大师,还有人评论当代书画家群体中缺少特别有影响力的人。影响力的产生,除了书画造诣和学问以外,更重要的是来自对文化、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担当和使命。

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主流思想是要用西画改良、改造中国画,潘天寿从中国画的本体和发展规律出发,站出来发出异声,提出“中西方绘画要拉开距离”。潘先生诞生120周年时,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的展览题目是《民族瀚骨》。一个人骨头或脊梁的硬度,往往是由其内心某种温柔的东西决定的。这是一个文化人、一个独立思想者内心独有的温柔。不要看他们会对体制的一些举措、做法提出不同意见或是批评,其实那才是一种负责有担当的大爱,那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人生路上,走着走着,有时竟会忘了来时的路,忘了为什么出发。小的时候我们那么喜欢、痴迷写字,一写字快乐无比,估计没人去想要靠写字升官发财,去获取那么多书法以外的东西。如果书法创作不是为了喜欢,不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是为了得到什么名利,那还是从书法出发吗?那还是我们的初心吗?

《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这些千古绝唱,我们在关注、研究其传承性、规范性及文化性时,却往往忽略书法家心灵的创造过程,也就是这作品背后与之对应的心灵是什么。它既是书家书写这件作品时,技法、心态、情绪、情感等综合状态的瞬间流露,也应该是其人生一个相对的恒定状态。这种相对恒定状态是如何形成的,其最主要支撑是什么,是不是人的心灵、境界等人格化的外化?我不得而知。■

张俊东 山水 纸本设色

张俊东 山水 纸本设色

张俊东 山色空蒙雨亦奇 纸本设色

猜你喜欢
书画家气韵设色
《岩高千尺虎》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书画家任玉良的艺术人生
《独白系列之三》
第二届“琅琊杯”全国诗书画家精英赛征稿通知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郑庆余艺术作品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