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锦金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地方高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产教融合是破解资源约束型高校资源欠缺的瓶颈、应用型人才培养流程与模式的本质要求这两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南宁学院产教融合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建议,为同类高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南宁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0-0116-03
“引导条件具备的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发展转变,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技术型高校”是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地方高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使命,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而产教融合是提高应用型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抓手。产教融合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协同推进,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进行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意义
产教融合被推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基本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的基础办法。但在实践中,往往是理论重视、实践忽视,或者是口头重视、落实轻视。也有确实重视产教融合的高校,但推进过程却很艰难,没有政策依据与保障,企业不积极导致一头冷一头热。地方应用型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办学资源有限,既要破解自身在办学资源、办学条件、办学空间上的约束,又要回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本质,变革传统不适合应用技术型人才成长的流程与模式。破解资源约束型高校资源欠缺的瓶颈、应用型人才培养流程与模式的本质要求这两大问题的最佳结合点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变革,开辟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的空间与渠道,不断拓展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流程,从而突破资源约束型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封闭办学顽症,回归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本质。只有将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上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才能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2 南宁学院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南寧学院2013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属于资源约束型的民办高校;南宁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将“开放式”确立为三大办学理念之一,注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2.1 构建保障机制,确保产教深度融合
学校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重点围绕提高学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制定了《南宁学院关于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南宁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南宁学院关于加强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成立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全校产教融合进行专业指导;2016年将科研处重组成立产学研处,协助全校各职能部门统筹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
2.2 “八个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1)合作办学。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行业的需求,与企业、行业共建中兴通讯工程学院、高博软件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机电与质量技术工程学院4个产业行业学院,形成多种基于利益共同体的稳定长效、深度融合的“校、政、企”合作办学模式,例如与南宁市威宁投资集团的“互联互通”模式、与南宁市轨道交通公司的“需求驱动”模式、与原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打通行业”模式、与中兴通讯公司、苏州高博教育集团、科大讯飞公司的“攀亲嫁接”模式、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分院的“企校一体”模式、与广西“新桂商”群体的“创业就业贯穿”模式、聘任国内知名艺术大师的“大师工作室”模式。这些合作突破了订单培养、设立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制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互派师资等传统合作方式,上升到校企基于利益共同体的稳定、长效、深度融合阶段。
(2)合作育人。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讲义,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学校与中兴通讯公司在合作育人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学校主要负责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兴通讯公司负责专业课及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具体课程性质认定与教学责任分配以双方合作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学校近两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中完成比例达97.3%、98.5%。
(3)合作共建平台。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有效引入优质企业资源,学校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广泛合作,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目前,学校的产教融合项目多达近百个,其中重大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有6个:与中兴通讯公司共建的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济大学合作共建的轨道交通协同育人平台;与原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广西质量技术工程学校合作共建的质量人才协同育人平台;与苏州高博软件集团合作共建的“南宁学院高博软件学院”;与科大讯飞公司共建的“南宁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与广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建实验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项目为学校带来了近6 000万元的办学投资。
(4)合作就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发展校企合作就业模式,提高就业质量。校企双方成立就业工作小组,共同为合格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培训等就业服务,并提供企业对口岗位的专业实习与就业推荐服务。过去3年,在本校招聘的用人单位中,24%与本校有过校企合作,56%的单位愿意提供实习机会给应届毕业生。广西及珠三角地区是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到国外就业。
(5)合作治理。共同建立有效的校企委员会。合作双方联合成立合作办学领导小组,制定战略合作规划,对各项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协调双方合作中的重大事项,研究解决合作中的重大问题,保障合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例如,与原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合作办学联席会议制度;科大讯飞公司、中兴公司、苏州高博教育集团等合作企业选派人员参加南宁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质量管理委员会等学校治理组织与机构,参与学校的治理工作。
(6)合作研发。校企双方在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活动、产出科研成果、专利申请、技术开发与转让等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合作研发,攻关技术难题。与南宁轨道公司合作,共同申报获批了“南宁市轨道交通人才小高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获批学校首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获批建设中国东盟(南宁)轨道交通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与中兴公司合作,共同申报获批学校首个部委级创新平台“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原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原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教育厅、南宁市人民政府和南宁学院6家单位共建的“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成功落户南宁学院,今年已获得南宁市质量强市建设项目专项经费179.2万元。
(7)合作服务。组织和鼓励学校科研人员深入地方、企业进行调研,寻找合作领域和机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实质性服务。例如,与广西质量技术工程学校联合培训广西质监系统干部,为企业培训质量技术人才,2014年来,共举办、承办各类培训班140余期,培训人数1.5万余人次;“校、政、企、社”四方合作服务邕宁区百济镇精准扶贫工作,派送优秀学生服务乡镇基层工作;与企业合作培养科技特派员,共选派6名科技骨干教师与企业合作服务贫困地区的种养殖业,累计培训农民5 000人次、解决技术问题600余个,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累计10余场,受益学生达5 000人次。
(8)合作发展。共同搭建了一批以“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国质量研究与教育(南宁)基地”为代表的协同育人平台。合作办学有效改善了质量学校的办学困境,共建了一批以质量管理系统为代表的行业、产业技术专家的应用型师资,提升了以质量管理、轨道交通、通信技术等为代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服务能力。例如,中兴通讯公司利用自己的设备、自己的产业标准、自己的企业文化培养了自己的应用型人才,南宁学院通过合作获得先进的通讯仪器设备,将学生带到通信技术的前沿阵地,并借助中兴通讯的名牌效益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
2.3 产教融合成果成为学校的宣传品牌
学校基于利益共同体式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高校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4年,《中国教育报》专文予以推介,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导的会议上,学校先后做了5次产教融合经验发言。升本以来,先后有近百所高校到校就產教融合协同育人办学进行交流,给予高度评价。2019年4月,广西高校产教融合对接会在南宁学院召开,是广西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产教融合深度协同育人机制的充分肯定。
3 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建议
3.1 构建多主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产教融合的机制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邀请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逐步建立包括政府官员、行业企业专家、专业知名学者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审议制度。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合作从“追赶—融合—引领”的不断升级,使协同育人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一大特色。
3.2 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产教融合平台
继续深化与现有企业、科研院所、行业机构等合作;物色和寻找更多的知名企业、行业龙头共同办学;引进新的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教融合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实践中心。将学生的实习实训与解决具体生产、管理一线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功能。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培育服务地方团队,搭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
3.3 深化“引企入教”的改革
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的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验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吸纳企业行家里手共同探索建立教育的新理论、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的作用;鼓励企事业单位中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来校讲学或指导,探索产业教师(导师)岗位设计。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或实践锻炼、学习,推进学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和“双师双能型”教师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学校自身的师资优势,对合作基地人员开展业务或技能培训,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
3.4 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推进合作研发
合作双方围绕企业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和项目需求,对接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在城市产业与公共服务、质量技术工程、机电与先进制造、交通物流、土木建筑工程、商帮文化、“互联网+”、艺术设计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生产管理、技术改进、产品研发、产品质量与标准等问题的科技攻关;联合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奖;联合共建实验基地、研究基地和技术创新平台;联合打造特色科研团队;实现共赢发展。学校引导教师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积极进行生产、技术、管理、文艺创作等研究,支持研究成果在多领域的应用转化。
3.5 共建就业与人才储备基地
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中心,通过组织中短期就业和人才预备培训、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向合作企业推荐毕业生等,构建行业和企业认可的人才提升平台。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学校就业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加强与第三方调查单位的配合,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评估体系。开展创新创业的科研和实践,建立一套完整的、闭环式的毕业生服务社会情况反馈体系,及时作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3.6 建立学校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
科研成果的转让、许可、合作和投资遵循市场机制,采用协议定价、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市场价格;引入行业企业等第三方机构对校企合作成果实施评价鉴定、进行奖惩激励。定期开展产教融合运行情况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实施学校产教融合质量年度报告制,落实第三方督导报告公开制。学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与企业产品技术更新的同步发展,实现“产、教、研”深度融合。
参 考 文 献
[1]王秋玉.以产教融合为核心机制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9).
[2]彭梦娇.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3]陈雄章.变道超车——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探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南宁学院.南宁学院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2)南院教〔2019〕32号[EB/OL].http://jwc.nnxy.cn/info/1038/1752.htm,2019-06-19.
[5]蓝军斌,杨兴华.基于“八个共同”的商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研究——以南宁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