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2020-12-09 05:30崔筱荻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并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分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社会的指导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我们准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为实现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促进全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代价值

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联合体,马克思一直强调“国际联合”,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阐述了国际主义原则,并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无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联合,实现压倒一切的革命力量,进而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并且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但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资本主义制度仍具有生机和活力,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态表明该制度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存在。当今社会仍存在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均、贫富差距较大、私有制依然存在等现象,并且社会分工、阶级和国家等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克服,所以“真正共同体”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需考虑到如何处理好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如何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问题。尽管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是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但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共生性愈发突出,各种全球性的问题此消彼长。面对这种国际局势,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把握住正确的发展方向,团结协作,倡导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马克思所倡导的“国际联合”也给予启示,应充分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积极谋求合作,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进世界各国的合作,进而实现全人类的共赢。

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提出了符合当代发展需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中国为解决全球问题所做的回答。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全球背景下,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解决当前的国际难题、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思路。这是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积淀的基础上,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汇聚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集体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2],这实质上是把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肩负起承担共同挑战、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的重任,实现国家间的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在十八大报告上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生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3]。在此之后,“命运共同体”被多次提及。

1、初期阶段

2013年3月,习近平出席出访俄罗斯时,在其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就提到了“命运共同体”概念。他说:“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演讲《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和美好未来》中说:“强调各国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都应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5]。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的演讲《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提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倡导加深中阿合作,共同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传承丝路精神。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了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议,在其演讲中继续倡导打造命运共同体。201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深化亚洲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南合作”。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的总方略。

2、拓展阶段

在2015年9月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講中,习近平主席提到:“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是对未来全球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2015年12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的致辞中强调,“五大支柱”是促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加强中非战略合作的重要保障。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五大行动理念,并用“1+2+3”来形容中阿的“一带一路”格局。2016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举办,这次的活动是与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新的阶段。在2016年7月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3、成熟阶段

2017年新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总部日内瓦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此次的讲话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进入成熟阶段,此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应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提议“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欧明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7]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发表讲话,提到世界各国都应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发挥全球和多边组织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2020年6月7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正式出版,其中“共同体”成为了这本书的高频词。白皮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抗疫经验的介绍分享,也是在积极呼吁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生动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次疫情本身,更是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和先验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球各国如果能够积极响应我们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各国间团结协作、共同抗疫,相信这场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甚至解决。

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分享、合作、共赢、包容”为精神内核,体现了中国“立足国内,兼顾世界”的立场和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式的中国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独有的哲学思维和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结晶的表达,是对中国形成的人类观、世界观、历史观的体现。它代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当代中国发展和对世界发展的认识。这也体现了中国新的执政方略,是中国对于世界发展的新的规划和理论创造。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1、中国在提升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的需要

从对世界影响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推动世界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经济腾飞时期,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成绩。也正因为中国的实力大增,让发达国家倍感压力的同时,莫须有的“中国威胁论”也甚嚣尘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的发展。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传播中国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中国希望主动承担起推动世界发展的重任,为世界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理念。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能够更好地让世界其他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一理念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消除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有助于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帮助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这一理念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的体现,它体现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团结友爱、真诚待人的优良传统,也承载着中国对于世界发展的美好愿望。

“人類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关于中国负面言论的强有力的回击,也有助于提升中国话语权、传播中国正确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国的大国精神和大国典范。

2、中国国内发展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一直都在飞速进步,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增长国家的腾飞,各种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各地区之间经济差距拉大,个人拜金主义等社会问题的凸显,都在严重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有助于提升社会集体意识和整体意识,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助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

3、呼应“中国梦”的执政方略

归根结底,中国是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懈奋斗。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必须依托于世界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也必须依托于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氛围之中。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中国梦”的内涵相呼应,“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中国人民必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助力下更快更好地实现“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国梦”的完成也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共同的出发点——维护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马克思对问题的思考总是基于全人类的角度,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人最终都能够摆脱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悲惨状况,以维护人类的命运为出发点,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全世界人民的角度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提出的建设性理念,表明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奋斗、同努力的决心,更是把世界人民的利益连载一起,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线,表达了对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怀。

2、共同的表现形式——共同体

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和交往都不断加强,各民族、各国家也都从孤立的状态中走出,不断进行交往和沟通,将人类的各项事务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带入全球化时代。马克思通过对以往历史发展和各种形态共同体的研究,尤其是对虚幻共同体的研究,科学地设想了人类未来理想社会中的共同体,结合他所研究的世界历史影响下的全球化趋势,马克思明确指出,只有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人类才能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之中,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更是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顺利世界历史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谋求自身的发展。无论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应该共同坚守,共同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是表明了中国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决心,也表明了同世界各国共同进步的愿望。更重要的是,以“共同体”为存在形式,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尤其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当代回应。

3、共同的世界观——倡导国际合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整个国际社会都面临着考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国际恐怖主义等等都是现实生存中面临的考验,并且这些问题随着全球联系的增强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阻碍了世界的发展,此刻就更加体现了国家合作的重要性。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上的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应该尽一份力来保护地球,只有共同合作,才有能力和力度解决这些问题。在《共产党宣言》最后有这么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认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让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在一起。

中国作为当今国际上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就需要能够引领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抓住了精髓所在,呼吁各国为解决全球问题和谋求发展进行联合。习近平主主席指出:“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8]“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社会在国际社会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既能够在国际合作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到解决全球问题的队伍当中,来共同推动世界的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世界各国共同合作的世界观,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体现。

在当下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更为我们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启示。在当今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当下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人类社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可以得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包含有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旨在促進本国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其他国家以至世界的发展,这是中国为解决全球问题、促进全人类解放所提出的理念,是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础的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实践。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不是由当下的“虚幻共同体”直接转变为“真正共同体”,这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过程,其经历必然是漫长且曲折的。在当今的世界发展趋势下,全球的互动联系进一步加强,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历史也在进一步向着世界历史转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谋求世界各国的合作,努力实现全世界的合作共赢,正是在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在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相互影响发展的大环境中,无论是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出发,都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把握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向人类的理想社会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习近平. 中国与亚洲的未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华网,2015-5-20

[3] 习近平. 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新华网,2015-09-28

[4] 习近平外交新战略:“命运共同体”助推国际格局新秩序. 人民网,2014-07-23

[5] 习近平. 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人民日报,2015-03-29

[6]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人民网,2017-01-09

[7]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8-05-04

[8] 习近平.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新华社,2017-01-19

作者简介:崔筱荻(1991—),女,汉族,山东寿光人,哲学硕士,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