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0-12-09 05:42杨玉琴
山东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留守儿童

杨玉琴

摘 要:目的:探討家庭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看护人的教养方式量表》对3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非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比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高。(2)看护人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3)心理关怀和物质关怀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家庭教养方式

1.前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一人进城务工,而把不满18周岁以下的子女单独留在老家,由他人照看的一类群体。目前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探讨最多的是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曾祥文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学业成绩偏低,且出现逃学、厌学、辍学的大多数学生中也是留守儿童[1]。林宏在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中明确的指出表现出自卑,孤独,内向等性格的占留守儿童的55.5%[2]。纵观现有研究,大多数研究在探讨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及父母的离开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带来的影响。而对留守儿童的看护人特别是看护人的教养方式会给留守儿童带来什么影响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

心理弹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Anthony提出来的。结合以往的研究笔者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在面对压力、挫折、困境时的调节能力。已有的研究大多数只是将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作为一个中介变量,而不是作为主变量去探讨。结合以上叙述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着重描述看护人的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某高校320名学生,年龄13-18周岁。共发放32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288份,32份无效,有效率为90%。

2.2工具

2.2.1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胡月琴和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3],该量表包含27个项目, 1、2、5、6、9、12、15、16、17、21、26、27这12个项目为反向计分,其余项目均采用正向计分。对《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α的系数为0.791,所以此量表的信度相当好。

2.2.2看护人教养方式量表

采用西南大学龚务编制的《看护人教养方式量表》[4]。该量表共包含6个因子31个项目,被试依照个人的实际情况选出一个最符合自己情况的项目,从“从不”到“总是”,共四级评分。对《看护人的教养方式》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看护人教养方式》α的系数为0.729,内部一致性较好。

2.3数据录入与统计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利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3.统计结果

3.1 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总体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检验中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总分(t=2.024,p<0.05)、目标关注(t=2.140,p<0.05)、情绪控制(t=2.602 ,p<0.01)显著高于留守儿童,而积极认知(t=-0.985,p>0.05)、家庭支持(t=1.117,p>0.05 )和人际协助(t=0.762,p>0.05)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2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其看护人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对看护人教养方式各个维度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1:

由表3-1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总体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家庭教养的各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其中家庭教养方式中的心理关怀和物质关怀与留守儿童总体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正相关;拒绝、偏爱、严厉惩罚及过度干涉与其总体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负相关。

3.3看护人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影响的回归研究

以过度干涉、心理关怀、物质关怀、偏爱、严厉惩罚和拒绝为自变量,留守儿童总体心理弹性水平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过度干预对心理弹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779,P<0.001);心理关怀对心理弹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2.312,P<0.05);物质关怀对心理弹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1.792,P<0.001);偏爱对心理弹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1.963,P<0.001); 严厉惩罚对心理弹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52,P<0.001);拒绝对心理弹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1.382,P<0.001)。

4.讨论

4.1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总体比较

本次研究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比非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高,且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水平低于理论均值。这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留守儿童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把其寄养在他人家中,他们内心深切的感受到了父母不在家的孤独和无助,觉得自己在别人家里始终是“外人”。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缺少来自父母的家庭和心理支持,以及其的认知需要难以得到满足,进而也影响其的心理弹性。

4.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养育方式上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教养方式只在过度干涉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看护人代替了其父母的职责且担任的责任重大。但是不管看护人做的在好,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为了不负他人所托、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以及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动向,所以相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看护人会有更多的干涉。

4.3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和养育方式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看护人对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心理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尽量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其面对挫折或逆境时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因为当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监护人的关怀时,心理会不由得产生一种满足感,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和满足感,就是他们应对挫折时的强大力量的来源。

根据调查得知,生活在充满爱的看护人家中,留守儿童更善于与别人交流,他们的社交范围比缺少看护人心理关怀和物质关怀的大,这可能是温馨的家庭环境更容易塑造热情,开朗,大方,积极,乐观的性格,良好的性格导致他们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接纳和欢迎,同时这种性格的人,自身也愿意主动走出去认识更多的人。在这种较为开放的教养环境中,留守儿童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弹性。

看護人对留守儿童表现更多的干涉、拒绝、惩罚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越低。这可能是看护人的过度管教引起了留守儿童的抵触心理,使其产生叛逆的性格,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偏爱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与父母分离,其内心早已变得脆弱和敏感,他们渴望被爱,被关注,如果所生活的监护人家里还有其他的孩子,而监护人把更多的爱和关注给了家里的其他孩子,这时留守儿童会产生更大的心理落差,或是为了引起他们的关注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最终影响他们的心理弹性。当留守儿童在某些方面没有让看护人满意时,如果看护人对留守儿童采取惩罚或拒绝的手段,则会加重留守儿童的悲伤,或父母离开给她们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适应能力。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看护人给他们创造一个公平,温暖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

5.结论

第一,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低于非留守儿童。第二,中学生心理弹性与监护人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表现出越多的心理关怀和物质关怀,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越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保护,惩罚,拒绝则会阻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第三,心理关怀和物质关怀对留守心理弹性有积极预测作用,过度干涉、偏爱、拒绝、和严厉惩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有反向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祥文.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3.

[2]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4.

[3]胡月琴,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 心理学报,2008,(08):902-912.

[4]龚务.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猜你喜欢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留守儿童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认知风格、家庭教养方式与图形推理能力的关系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