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艺
摘 要: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给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带动巨大的影响。要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改革创新高校公共艺术教学模式。建立高校公共艺术教学互联网平台、数据库、新型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外学习方式。要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形成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师共同推进“互联网+公共艺术教学”模式的合力。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艺术教学;改革;路径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给社会变革带来根本性影响,当然也给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随着5G技术应用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给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影响将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高校公共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必需适应网络信息化的潮流,必需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
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终端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性的特点,网络信息融量大,具有文字、图片、视频等立体的传播形式。在互联网应用的推动下,艺术教育类网站、公众号、小程序、慕课、移动APP等各类网络艺术教育信息传播平台和形式大量涌现,这给高校公共艺术传统课堂教学在平台、形式、内容和教师授课能力上带来了不适应和明显的挑战。主要表现有:
1、网络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内容丰富、获取高效,传统课堂教学平台单一、知识容量小。互联网信息传播突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全人类所有艺术资源都可以在网络上呈现,可谓“一网牵天下”。艺术具有全球性、全人类共享性,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艺术都具有共通性。利用互联网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艺术成果搜索出来,内容丰富、类型全面、种类齐全。教师能够将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来展示给学生观看和学习,给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出一些数据或者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场景。与网络资源相比,传统公共艺术教学明显平台单一,形式少,知识信息量小。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公共艺术教学课堂还是传统的形式,没有进行互联网技术改造。教师绝大多数利用传统教材或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只限于按教学大纲确定的单一背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利用。
2、网络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具有共享性、互动性,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交流少。在互联网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师生可以在同一时间共同使用同一艺术教育资源。学习讨论活动也是开放的、交互的,不再局限于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可以通过BBS、微博、微信、QQ等多种方式来与全网的艺术爱好者共同讨论、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就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是随课堂时间推进而不断提供给学生的,而不是一次性共享。课堂上学生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习讨论不容易组织。多数情况下,以教师讲授为主,互动交流和讨论的时间不多。教师不易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学习心得,学生不容易发表自已的自主见解。
3、网络公共艺术教育资源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场地的制约,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可能。在互联网上,只要不涉及知识产权许可,网络上的艺术作品可随时随地下载、复制、编辑、存储。只要有网络信号,可利用网络随时随地按照教学目的进行传播、讲授和使用。这就将传统公共艺术教学长期存在的空间约束、空间约束打破了,艺术教育不再只局限在课堂上,课余时间、假期休息时间都可以开展。
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搜索国内外优秀的艺术资源,还可在线向教师、专家求解心中的疑惑。互联网与公共艺术教育相互结合,实质上达到了“1+1>2”的裂变式效果。
二、利用互联网改革创新高校公共艺术教学模式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文件)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应以此为遵循,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艺术实践形式上进行大胆改革创新,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学与互联网应用融合发展,形成互联网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新模式。
1、创立互联网教学平台。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主要是音乐、美术、摄影、书法、舞蹈、文学六大类,高校应依据国家高校公共藝术教育内容和目标,建设高校互联网公共艺术教学平台。一是建设公共艺术教学数据库硬件平台,作为整体教学的数据大脑和创新教学内容数据的技术支撑。二是打造公共艺术教学平台,建设智慧教室、智慧课堂。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造现有的高校教室和课堂,用数字化屏幕代替黑板,建设智慧教室、智慧课堂,适应网络教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把教师、学生和课堂联系起来,实现公共艺术教学数据库及网络艺术资源的共享。
2、创新公共艺术教学教材。现有的教材大多是平面的,或者是多媒体课件以及影像资料,内容少,没有网络化,也不能共享和互动。这些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教材的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教材,就是建设公共艺术教学数据库。网络上有大量的艺术慕课、线上音乐教育APP 等艺术教育资源,但这些网络艺术教育资源内容不能直接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内容。因为高校公共艺术教学有自身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学校应依据教育部的教学计划、目的和要求,整合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建设新的公共艺术教学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就作为网络时代公共艺术教学的统一主教材。这个数据库要依据艺术实践发展和网络资源的更新不断充实完善。二是教辅材料。其它网络上的大量艺术资源,教师要认真研究、筛选,把其中符合教学要求的艺术网络平台和艺术资源进行整理集合,利用网络统一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外进行学习,开阔学习视野,提升对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的鉴赏水平。这样既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减少了学生网络学习的盲目性。
3、创新公共艺术课堂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条件下,推行网络和课堂有机融合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还是以多媒体课件的讲授以及影像资料的播放为主,课堂交流和讨论的时间不多,多数学生以修满学分为目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激发起来。公共艺术教学数据库、智慧课堂、新的教材教辅等建立起来以后,就为创新公共艺术课堂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
课堂教学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条件下,课堂教学是线上和线下的统一,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开放、互动的统一,又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在课前预习时,教师通过微信等网络移动终端向学生发布导学材料和学习内容,营造学习情境,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并提前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课堂,先在教师主导下由学生提问、研讨、互动。最后,由教师重点讲解、讲评、总结,并将课程内容和讲解分析整理后通过网络移动端发布给学生。这样就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性、研讨性课堂教学目的。
4、创新公共艺术教学课外学习方式。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网络条件下应有课后的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两种形式。课后的线上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碎片化的学习习惯,利用网络移动终端推送学习辅助内容,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和讨论,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群聊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缩短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线下实践可以利用网络(当然也可以不利用网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生文艺兴趣小组和文艺活动来实现。教师可以将精选的网络艺术活动推送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传统文化艺术,提高艺术修养。总之,移动网络打开了学生课外随时随地的学习空间。
三、转变观念,形成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师共同推进“互联网+公共艺术教学”模式的新局面
推进“互联网+公共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转变观念,需要资金投入,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根本性的、颠覆性的,2020年我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斗争中,在全国教育系统推进网课和互联网教育再次证明“互联网+教育”的强大功能和跨时空的聚合效应。当前网络教育教学和网络课堂风生水起、方兴未艾,表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喜爱。全社会高教系统应坚决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推动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变革。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利用互联网是我国高校教育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机遇,是最大限度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必须,是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必须。公共艺术教育涉及各类艺术形式和各种信息传播形式,从领导到学校到教师,更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公共艺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先行一步,推进公共艺术教育跨越式发展。
2.培养新型的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高校教育最终要教师来组织实现,教师的观念、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系到“互联网+公共艺术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成败。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变化,要主动利用互联网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一方面,学校应对现有公共艺术课教师进行岗位培训,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熟练掌握各种网络应用形式和载体,掌握利用移动互联网办公和教学的技术。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开网课,利用互联网艺术教育资源和微信、视频等技术手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自主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各种网络教学形式。同时,多引进互联网意识强的年轻教师,以利于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
3、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要大力支持互联网公共艺术教学。互联网教学改革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共同推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公共艺术教学互联网化改革,要做规划,有工作要求,有政策支持。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要把互联网化、信息化改革作为高校基础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列入考核。加大投入资金,特别是互联网教学平台的软硬件的投入,教室改造的投入,都需要财政的支持。高校作为办学主体要积极实施“互联网+公共艺术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完成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使命任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文件),国务院网站.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网站.
[3]顾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公共艺术课混合式教学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9(23).
[4]孙寅杰, 基于网络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8(23).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