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俊锋 吴俊霞
一、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人工智能发展保驾护航,从总体上布局人工智能发展目标,建设人工智能资源库,培育所需人才与“互联网+”模式相结合,支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体现出新时期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
此背景下全球掀起了城市化智能经济发展的热潮。智能经济,是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与物理设备为基本要素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结合的产物,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最活跃、应用场景最广泛、产业爆发力最强、辐射影响最广的经济领域。创新发展智能经济,是莱芜市夯实实体经济,落实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快动能转换,进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抉择。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试验区要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旧动能转换经验并及时推广应用。
當前,莱芜正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2017年11月在龙园宾馆成功举行以“智能制造引领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智能制造万里行——走进莱芜”暨2017“鲁中论坛”。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及行业内部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明显问题,“先进制造技术”不可或缺。在此背景下,莱芜能否勇于把握新的历史机遇,通过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跨越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必须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实质性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此带动智能经济发展。
因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紧密对接,加快莱芜智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莱芜市智能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莱芜市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智能经济,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已积极谋划推进6个重大项目和重要平台,以推动经济发展变轨换道、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1.以雪野旅游区为主的健康旅游特色小镇。重点发展医疗护理、健康养生、机构养老、体育健身、旅游度假等产业。同时以旅游区为带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力争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与中国五矿集团合作的鲁中铁路物流基地。利用五矿集团的销售渠道和资源优势,辐射带动莱芜周边及河北、河南等地区物流发展。
3. 以阿尔普尔中德清洁能源小镇为重点建设新能源新医药生产基地。依托阿尔普尔公司,推动低温空气源热泵产品研发生产和规模化应用,努力打造一条从顶尖特效药、高端成套医疗设备到医疗保健药品的高端医药产业链。
4. 建设绿色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维护保养于一体,大力发展金属制品、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千亿级”高端制造产业园区。
5. 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建立面向省会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规划建设种质资源培育、健康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现代农业发展功能区,打造供应济南优质农产品的“菜园子”。
6. 以山东鲁中产业科学研究院为平台,以院士科学家为引领,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领域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院士创新产业示范区”建设。
(二)存在问题
莱芜智能经济发展虽然已起步,从发展实际看,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加速向好的积极态势,但仍然面临着统筹推进机制不健全,重点发展领域不突出,有影响力的高端活动较少,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应用场景较少等问题。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
一是专业技能人才及跨界人才缺乏。智能经济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引发诸多组织、业态、模式变革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新兴领域的人才需求,促使高素质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融合发展的关键瓶颈。
二是融合程度有待提升。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中,企业间及内部部门间缺乏数据互通的有效机制,数据价值难以有效挖掘利用。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虽然了解深度挖掘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但对制造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及工艺流程缺少掌握,难以准确、有效地满足制造企业的实际运营功能需求。
三是在数据共享应用方面存在问题。智能经济发展的一些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依存在较大困难,数据价值没得到充分利用,业务协同难度大。
此外,还存在网络安全问题;推进机制尚不健全;缺乏大量领域内的实践经验与数据积累等问题。
三、发展建议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化城市涉及到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这些大数据可转化成实质性的运用,使得人们能切身体会到智慧性生活,使得这个城市成为一个高端完美的智能化城市。
1. 积极开展跨界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大规模引进全国甚至全球的科学家、海归,吸引其到莱芜创业发展,深度探索如何引入创业型人才和企业。
二是注重本地人才培育。山东鲁中工业科学研究院院长董杰表示,将以“雪野院士创新智谷”为核心,以院士科学家为引领,要更多注意培育本地人才,加大人才扶持力度。
三是转变人才观念。要用共享经济的思维制定人才对策。不仅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还要面向全球共享人才,让全球的智力资源为莱芜所用。
2. 聚焦重点,推进融合创新协同发展
推进莱芜市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经济,应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全市工作整体部署,乘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东风,聚焦重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的应用场景。在技术上推进创新发展,积极研发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加快谋划建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3. 加大智能技术应用,抓好大数据
大数据智能、大数据聚集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大数据智能可以让中小企业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推动新技术的发展,政府和行业组织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数据打不通,智能经济就没有基础,开展“数据强基工程”。重视工业大数据空间建设,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4. 统筹谋划,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工作机制上,完善统筹推进机制。健全莱芜市智能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市智能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以市智能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领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领域重点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统分结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重大活动举办促进重大项目、高端人才向我市集聚。在环境营造商,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
总之,发展智能经济,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莱芜市智能经济发展动力,推动智能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