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众文化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途径。在群众文化工作实践中,志愿者是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群众文化工作,特别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因此,理顺志愿者与群众文化工作的关系,完善群众文化志愿者管理和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对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介绍群众文化志愿者的特点,以及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分析当前群众文化志愿者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群众文化 志愿者 作用
群众文化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途径。在群众文化工作实践中,志愿者是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群众文化工作,特别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理顺志愿者与群众文化工作的关系,完善群众文化志愿者管理和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对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一、群众文化志愿者的特点
从广义上讲,群众文化志愿者就是通过开展文化实践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群体。具体而言,群众文化志愿者具有以下特点。
(一)公益性。群众文化志愿者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是公益性质的,他们参与群众文化工作并不以获取经济报酬为目的,而是出于对群众文化的热爱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自发性。群众文化志愿者参加群众文化工作是自发的,具有很高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自发性,既可以出自志愿者团体组织,也可以出自志愿者个人。高度的自发性是群众文化志愿者区别于其他社会服务志愿者最突出的特点。
(三)多元性。群众文化志愿者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背景多元化,群众文化活动涉及种类十分丰富,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志愿者都能找到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用武之地,如书法、音乐、绘画、摄影、戏曲、舞蹈等;二是社会身份背景多元,群众文化志愿的社会身份各不相同,如既有文化部门、团体或者院校的在职工作人员,也有民间艺人,既有各类艺术专业人士,也有业余文艺爱好者,不一而足。
(四)差异性。由于群众文化志愿者专业背景不同、身份背景不同,因此他们之间在道德素养、专业水平、能力特长,个性特点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符合群众文化对服务种类多样化的需要,但同时也给志愿者的管理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一)促进群众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群众文化工作涉及面较广,既有丰富的艺术种类,也有组织、协调等繁杂的各项事务性工作,这对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群众文化志愿者大多具备某一方面的专长,而且他们都是自发参加群众文化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因此在实践中,志愿者不仅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热心参与者,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导者。如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辅导培训、演出展示、组织引领等方面,志愿者往往都担当主要角色。由于群众文化志愿者的专长突出,他们在工作中更加专业,使得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内容极大丰富,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促进了群众文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拉近群众文化活动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距离
群众文化志愿者本身就来自社会各界,来自人民群众,他们与人民群众天然一体,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相对于群众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对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加了解,基层群众对于志愿者更具亲切感。因此,志愿者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发挥着良好的协调作用。同时,志愿者也促进了不同群众文化团体之间的合作,这对于营造浓郁的群众文化社会氛围至关重要。
(三)降低群众文化部门的工作成本
一方面,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仅仅依靠群众文化部门现有人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志愿者的参与,有效缓解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人员数量不足的困难,同时志愿者较高的专业能力,也使得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提供了人力支持。另一方面,开展群众文化工作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部门的经费投入逐渐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如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等,仅靠群众文化部門是无力承担经费开支的。志愿者的参与,为群众文化部门提供了合作者,且志愿服务的公益性质,可以减轻群众文化部门的经费压力,使有限的资金可以用于更需要的地方。
(四)为群众树立了模范榜样
群众文化工作不但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更是为了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引导社会文化向正确方向发展,教育人民群众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由于基层群众对志愿者更为亲近和信任,志愿者在群众文化服务中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人民群众在接受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志愿者的影响,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模范榜样作用,不但会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而且在思想道德层面树立了表率,成为促进群众道德水平提升、建立文化自信、发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有力推动者。
三、当前群众文化志愿者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由于目前群众文化志愿者的服务工作都是自发行为,虽然他们的主动性较高,但受到志愿者本职工作安排、群众文化活动类型、活动时间地点等多种因素影响,服务工作持续稳定性较低。如有的志愿者无法定期参加服务,有的志愿者联系方式多变,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时联系不上等,这些都制约了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发挥。
(二)志愿者的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群众文化志愿服务是一项需要多方协作、统筹推进的工作。但由于群众文化志愿服务的公益性质,志愿者群体缺少统一管理,尤其是以个人身份参加群众文化服务的志愿者,管理上难度很大。这就造成了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甚至个别志愿者参加群众文化服务活动仅凭一时的情绪,状态起伏很大,如在艺术辅导方面,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应付了事,对此群众文化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约束,造成群众文化活动质量难以保证。
(三)志愿者的素质能力不够全面
目前参加群众文化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从专业角度主要由两类群体组成。一类是业内专业人士,如专业文艺团体人员、高等艺术院校的师生等;另一类是有一定水平的业余文艺爱好者,如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票友等。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都是值得肯定的,参与群众文化志愿服务的热情和主动性是值得赞许的,而且群众文化活动本身对专业性要求并不高,具有突出的草根性和普及性,因此从专业上看,他们都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但群众文化服务除了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外,志愿者面对广大基层群众,还需要具备相当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这些能力恰恰是很多志愿者的薄弱环节。如有的志愿者专业能力很强,却因表达能力弱,无法胜任辅导工作;又如有的志愿者独立工作能力强,却因协调能力弱,无法胜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等。
四、促进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作用充分发挥的建议
(一)完善群众文化志愿者服务机制
一是完善招募机制。群众文化部门在招募志愿者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所需志愿者的专业类型、素养要求、人员数量等因素,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志愿者的道德素养和性格品质,从实际出发,求细求精,择优招募。二是完善培訓机制。要针对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特点,在志愿者上岗之前开展系列培训工作,培训内容除了专业能力方面外,还包括沟通技巧、组织协调、文明礼仪等,以切实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三是完善管理机制。虽然志愿者与文化馆等群众文化部门没有从属关系,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必须对志愿者施行有效的统一管理,使志愿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出合力优势,以确保文化服务的高质高效。四是完善保障机制。群众文化部门一定要关注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虽然志愿者是自愿进行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服务,并不索取报酬,但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应该受到保护,如工作期间的人身安全、服务时长、服务环境等,同时在合理的范围内,要对志愿者给予适当照顾,并进行精神鼓励,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拓展群众文化志愿者的来源
社会上有很多人士有意加入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但由于自身工作原因,或者对招募条件了解不多,他们中很多人只是有想法而未付诸行动。因此,一方面群众文化部门要加大对志愿者招募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热心群众文化事业的人士了解群众文化志愿服务,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协调,出台相关政策,如给予优秀群众文化志愿者一定的奖励,为志愿者单位与群众文化部门牵线搭桥等,拓展群众文化志愿者的来源渠道,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三)丰富群众文化志愿者服务项目
群众文化志愿者来源广泛、专长多样,这是志愿者在群众文化服务中的巨大优势。群众文化部门要利用好这一优势,积极扩展群众文化服务项目,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和类型。如根据志愿者专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引入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五、结语
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发展进程中,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优势作用,不断创新志愿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并推动我国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栋文.借群众文化志愿者之力,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程[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03):210-211.
[2]黄玉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发展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1):191-194.
(作者简介:黄亚清,女,本科,射阳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