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高校中的运用

2020-12-09 05:24马金鑫
商情 2020年44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现代实践能力

【摘要】应用型高校强调应用性、技术性和实践性,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是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这与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师徒制”与传统“师徒制”的异同点,总结现代“师徒制”的优势,从现代“师徒制”的角度切入,探讨现代“师徒制”对应用型高校的作用和启示。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现代“师徒制”  实践能力

一、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

传统“师徒制”是由早期的“学徒制”教育发展而来,后来逐渐成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职业教育,不设置单独的理论教学,其主要的教学形式是由师傅带领徒弟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师傅的指导学习涵盖行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操守、职业素养等。传统“师徒制”中,师徒关系较为密切,亦师亦友,既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私人关系,在中国传统重礼教的文化中,也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现代“师徒制”不同于传统“师徒制”的“一对一、手把手”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以实际工作场景中的经验活動学习为主。在应用型高校中,强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在学校内部建立真实或者模拟企业环境,由经验丰富的一方担任师傅的角色,带领徒弟通过案例教学传授徒弟专业知识,培养徒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二、现代“师徒制”与传统“师徒制”的异同点

从某些角度分析,现代“师徒制”与传统“师徒制”具有一致性和同效性,其异同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相同点

第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二者都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寓教学于工作之中,早期都从掌握相对简单的基本内容入手,由简至难,不断提升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此外,更强调徒弟的实际操作能力,徒弟要亲自动手实践,而师傅则对徒弟进行示范、指导、修正等,最终完成教育内容和目标。

第二,教学自主权的选择。在传统“师徒制”和现代“师徒制”中,承担师傅角色的一方具有一定教学自主权的选择,包括三方面:一是徒弟选择的自主权。师傅在选择徒弟的时候,有着充分的自主权,既可以考虑徒弟的天资,通过一定的考核方式来确定学徒的技能水平,又可以对徒弟的道德人品、禀赋和悟性进行考察,以此来选择徒弟;二是教学安排的自主权。二者在教学方向和教学内容中都以职业实践能力为中心,作为师傅的一方可以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自主安排,要求徒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三是师徒关系的自主权。在学习过程中,师傅对徒弟要求严格,对徒弟学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监控,如果徒弟不努力,可以随时解除其师徒关系,而在其结业中,也要对学徒的表现加以评价。

第三,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师徒制”与传统“师徒制”都是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学习,通过师傅对操作方法的示范、反思、改进进行实践教学,不仅注重徒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培养徒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不同点

第一,学习时间上。传统“师徒制”没有明确的学制和年限,入学和结业的灵活性都较大,但由于其属于个别教育,学徒是在自然的工作过程中随机学习,学习年限一般较长,相对不固定。现代“师徒制”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学习年限较为固定。

第二,学习身份上。传统“师徒制”学徒往往只有一种身份,即是单纯的学徒,一般是在实践中跟随师傅学习,在师傅指导下亲身实践。现代“师徒制”中的学徒拥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作为学生,在学校跟随教师进行学习,作为学徒,在生产一线跟随师傅进行学习,将企业实践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第三,培养目标上。传统“师徒制”在培养目标上更注重对技能的培养,通过工作的实践,将徒弟培养为熟练技术工人。现代“师徒制”的培养目标则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实践,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第四,学习内容上。传统“师徒制”中,学徒主要通过观察学习实践技能,没有明确的理论教学,多以隐性知识为主。相比传统“师徒制”,现代“师徒制”不仅有实践操作的学习,还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性学习,课程体系多样化,以显性知识为主,还可以依据社会需求和培养方向,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

第五,学习评价上。传统“师徒制”中学徒学习成果的好坏完全以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为准,评价成果较为主观,更多地取决于师傅的个人评价。现代“师徒制”则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般以相应的资格考试作为评价标准,将理论和技能考核相结合,评价成果较为客观。

三、现代“师徒制”的优势

现代“师徒制”在继承传统“师徒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在学习形式、学习时间、行业指导、企业支持等方面突破了限制,把企业工作环境和教学环境融为一体,模拟真实工作场所,建立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在学习中,学校和企业共同担当监督、控制的角色,双方共同拟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案,通过完成企业真实任务和其他项目任务,使培养对象能够不断学习、了解、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

与传统“师徒制”相比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教学。现代“师徒制”是在企业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中建立师傅团队和徒弟团队,采用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师傅能够结合徒弟的天资和能力有针对性的培养,促使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第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傅通过带领徒弟完成企业实际项目来传授徒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双方长期共处于一种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徒弟会遇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疑问,而这些问题和疑问可以在第一时间里通过实践中得到解决,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三,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某种角度来说,现代“师徒制”教学可以看作是一种情景式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最大程度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中,明确了课程的指向性、社会性、应用性,可以通过实践来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了解到与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得到较好的职业指导和训练,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现代“师徒制”在应用型高校中的运用

现代“师徒制”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也是最直接、最易于实施的人才培养途径,它对传统“师徒制”进行了改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师徒制”得以完善。现代“师徒制”通过传、帮、带等多种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在师傅的示范、讲解、点拨中获取对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而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这种培养模式对改变以往课程设置中理论多、实践少、教学过程中理论实践分离、教学场所与实际工作场景脱节、师资队伍中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教师方面

在应用型高校中一般青年教师数量较多,占据比重较大,他们大多来源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往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热情、可塑性强,但缺少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而在教师群体中采用“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可以在师傅的帮助下,有针对性地对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使其能够更快胜任教学岗位,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在教学经验上,可以采用“以老带新”的形式,以一名或多名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师傅团队,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授课方法、课程考核等多方面学习教育教学技能,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效果与师傅进行沟通和研究,促进新教师的角色转换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实践经验上,可以从校内“双师型”教师及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中选择师傅团队,通过实训课、实际项目等提高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承担实际项目,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均高。

此外,学校应鼓励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经常参加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在学生方面

应用型高校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现代“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学校和社会的人力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從学校方面来说,可将校内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师徒教学,课堂教学仍是传统的教学班上课,多以理论课为主,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师徒教学则是通过师徒结对进行针对性教学,多以实践课和课外辅导为主,在学生在对专业有一定了解之后,可以通过自我推荐选择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师傅,师傅利用课余时间、互联网资源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导,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提高学生的个人技能和职业素养。

从社会方面来说,一方面可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作为师傅,把专业中较为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以企业项目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将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接轨,拓展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在课程教学后,将学生带领到企业进行实践,将专业理论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已经有了实践经验的高年级学生还可以作为“小师傅”,通过“学生带学生”的方法带领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基本的实践操作方法,实训老师则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实践过程的重难点问题。

(三)实践教学方面

在应用型高校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师职业能力缺乏、校内实训条件有限、校外实训基地较少等情况,使得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组织不灵活,导致实践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而校企合作则是搭建“学校+企业”的实训平台,既解决这一问题,又实现校企双赢。

校企合作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培养学生的技能的一种培养模式,需要建立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通两种方式,一种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实习基地,在学生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将学生送到企业的岗位上由企业老师继续培养;另一种是学校引进企业,建立真实的“校中厂”,将学校自建的实训场所与企业进行结合,形成校内企业化环境。在这种企业化环境中,需要充分挖掘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潜力,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场所,聘用有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师傅,有效地解决了校内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和实践场地缺少的问题。

在校外实践教学中,企业和学校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实践教学目的,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通过真实企业项目实践,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最大限度的掌握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实现学生到员工的直接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师傅所拥有的专业技能更好地、更快地传承下去,促进学生快速成长,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五、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师徒制”的特点是“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双重身份学习”,结合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将“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到应用型高校中,一方面解决师资队伍缺乏实践应用教师的问题,使实践课程的设置更能符合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同时将更多实际生产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校内企业环境真实化,加强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联系,将课堂教学、企业实践、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连通,既能使学生、教师、企业教师之间产生一种亲密、和谐的教学关系,又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保障教学质量,实现了招生与招聘、上课与上岗、毕业与就业三者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林凛.现代师徒制教育模式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6):170.

[2]余烽,屈贤.现代师徒制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9-10.

[3]范玉红,商冉,敬佩.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03):171-175.

[4]姜彬,孙哲.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实施研究[J].才智,2019(25):158-159.

作者简介:马金鑫(1989-),汉族,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职称,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现代实践能力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