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嵇春
摘 要:新课如何引入是一堂好课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有效的课堂引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而且能实现知识的承上启下,起到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教学实例,介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新课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学物理; 引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029-001
课堂教学不仅要具备科学性,也要具有艺术性,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部分是头道重要环节,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明晰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激发求知欲,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就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气体的压强》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介绍新课引入的几种方法。
一、重温旧知,注意知识迁移
此法注重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旧知识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比较其相同和不同之处,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1.类比方法引入
类比是指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有可能相似。例如在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后,学生明确了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从而产生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特征,所以液体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并且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在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空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同时也有流动性,它和液体一样有压强吗?特点也类似吗?显而易见具有相似之处。
2.直截了当引入
当学生看到课题后,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渴望及时了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只在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一章,涉及到的摄氏温度的制定标准,提到过大气压,“一个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中间划分100个格子,每一格定为1[℃]”。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对大气压的知识深入了解,所以很想认识大气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是验证它的存在、估测它的值。
二、讲述故事,激发求知欲望
此法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故事,包括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基于物理原理的艺术创作等,能快速地将学生带入课堂。
1.物理学史引入
物理学的发展就是一部人类进步的历史,是许多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体现着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例如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使用一根注满水银的细玻璃管进行实验,第一个测出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帕斯卡。1654年,抽气机的发明者奥托·格里克成功完成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从而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上这些人物和历史拉近了学生与物理学的距离。
2.影视作品引入
有针对性地播放视频,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核心内容完全展示给学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例如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讲述的是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9800米高空,驾驶舱右侧风挡玻璃破损脱落,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果断紧急下降,并最终令飞机安全备降,乘客无一伤亡,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副驾驶瞬间被吸出驾驶舱的场景令同学们印象深刻,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适时解释由于气压差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此法利用生活·物理·社会三者的紧密联系,学生很容易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未知的物理问题。
1.实际应用引入
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是能利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现代建造的房屋,很多采用大块钢化玻璃铺装来增加采光,尽可能地扩大视野,使外面景观一目了然。带来好处的同时,搬运成了难点,玻璃不仅质量大,而且没有抓手,怎么办?工人师傅使用吸盘来运输,就是利用了大气压强,使吸盘牢牢的压在了玻璃上,而且吸盘越大,排出的空气越多,所能提起的玻璃越重。
2.认知冲突引入
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人生经历和积累,对很多的事物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但是其中的部分观点还停留在表面,甚至还是错误的。例如在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时节中关于螺蛳的视频后,其中说道:“江南人都是吸螺蛳的高手。”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吸螺蛳”活动,提问:“你是怎样吃到螺蛳肉的?”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吸”。追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吸到螺蛳肉了?”由于事先没有将所有螺蛳壳尾部剪去,导致有的螺蛳肉无法“吸”出来。再问:“螺蛳肉是吸出来的吗?让螺蛳肉出来的动力是由谁提供的?”学生通过观察螺蛳壳的外形,分析其中的异同,能改变原有的认知,对气压有初步的了解,原来螺蛳肉是利用大气“压”出来的。
四、动手实验,加深體验感受
此法是新课引入的主要方法,物理学本身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师生能通过实验更好地增强体验感和激发好奇心。
1.演示实验引入
所谓演示,就是教师做实验,或者和个别学生合作实验,为了增加实验效果,往往采用改进的实验器材,放大演示效果。例如课本中的易拉罐实验,易拉罐受到大气压强作用变瘪的时候有较为明显的形变和声音,但是坐在较远处的同学依然不能很好地观察。鉴于此,如果将体积较小的易拉罐换成体积较大的纯净水桶,待桶内纸片燃烧殆尽时,堵住桶口的刹那,效果将会更加震撼。
2.学生实验引入
让全体学生一起参与实验,确立他们在操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获得感性认识,为新课教学打好基础。例如有的新课用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展开,两名学生互拉两个半球组合起来的圆球,抽过气后却拉不动。实验效果毋庸置疑,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有观看,缺少体验,不防利用手中的吸盘,两两组合同样来场模拟实验,让每个人都成为实验的参与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引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三维目标、教授内容、学生实际、技术装备等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应用,努力将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改进,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