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整本书导读课中的运用

2020-12-09 09:15李艳岚
师道·教研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夏洛小猪整本书

李艳岚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预测策略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导读课教学中。笔者将例谈在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中预测策略的有效运用,以此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路径。

一、通过预测式导入,促阅读关注“有意化”

预测具有未知性、猜测性、游戏性,这非常适合整本书导读课教学。笔者在执教《时代广场的蟋蟀》时,并未直接告诉学生书名,而只告诉了学生这本书与动物有关,一开始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猜测是哪种动物,充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紧接着出示关于这只动物的谜面,让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猜测。因为有了线索,所以有学生猜出了蟋蟀;然后播放蟋蟀的叫声让学生自己进行验证;最后告诉学生刚才都运用了一种阅读策略——预测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笔者通过预测式导入,让学生接触了预测策略,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关注点一下子转移到新授的整本书中来,一瞬间就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具体性预测,促封面导思“深层化”

笔者在执教整本书《夏洛的网》导读课时,通过PPT先出示书名“夏洛的网”,让学生猜测“夏洛”是谁?有学生联系题目中“网”这个字眼,根据生活经验——蜘蛛会结网,猜测夏洛是蜘蛛,笔者肯定了这位同学预测依据但并不揭露答案;紧接着出示封面其中一处插图——蜘蛛网,此刻全部同学都恍然大悟——结合插图可以断定夏洛就是蜘蛛,这更激发了猜对的同学的阅读兴趣;再接着出示封面另一处插图——小女孩、蜘蛛、猪、鹅,并出示人物简介,让学生结合文本预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最后出示封面作者及一段文字“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首,让学生联系阅读经验思考为什么E·B·怀特那么厉害,从而引发阅读期待。借助具体性预测,学生就已经对预测常用的五种方法有了一定的实践运用,这为他们走进人物、走进故事奠定了预测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封面进行了剥笋式的深层化的解读,唤起了他们主动阅读的欲望,体验了阅读的兴趣,加深了阅读期待。

三、增设悬念式预测,促人物品读“朦胧化”

在导读课中,为一步一步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通常会选择关键人物的登场以此吸引读者,因此在“人物品读”这一环节中可以增设悬念式预测,引导学生在预测中进行深度阅读并提升自己思维能力,形成自觉使用预测策略进行课外阅读的行为习惯,又因为设置了悬念,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却因不能窥其全貌,使得人物具有了“朦胧化”的特征,引导他们自觉地进行自主阅读。例如笔者执教《夏洛的网》导读课时,引导学生品读人物:小猪威尔伯和小女孩弗恩。笔者先介绍了小猪将要被爸爸杀掉的背景,出示弗恩的反应:“不要它?”弗恩一声尖叫,“你是说要杀掉它?只为了它比别猪小?”,通过出示关键信息,让学生预测弗恩接下来会怎么做?并说出预测的依据。有学生认为弗恩肯定会求爸爸不要杀小猪,因为联系前文内容知道弗恩面对这件事反应很大;有学生认为弗恩肯定阻止了爸爸杀掉小猪,因为封面图片里有小猪。笔者又出示具体片段,让学生知道了弗恩很善良,也知道了小猪没有被杀掉。接着,再出示小猪面临再一次被杀的危险,让学生再次预测:弗恩会怎么做?小猪威尔伯的命运又将会是怎样的?学生进行合理预测后,笔者只留下了“真的是这样吗?”,让学生的预测得不到验证,留下了悬念,这样一来,既局部了解了人物,又为人物盖上了朦胧的面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四、展开任务式预测,促情节赏析“思维化”

走进人物之后,学生对书本有了一定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好奇心,此时,链接重要的情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在这一环节,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驱动任务,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预测,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预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赏析情节的能力,在情节的赏析中又把學生一步步引进深入阅读而不能自拔。例如在《时代广场的蟋蟀》教学中,在阅读“柴斯特闯祸”和“塔克一生的积蓄”的这一情节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这一前提任务预测下塔克会不会帮助它?既巩固了学生自觉运用预测方法进行阅读的意识,又让学生走出了文本走进了生活,初步尝试深度阅读。

在整本书教学中,培养读书的种子前提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预测策略运用于整本书导读课,不失为一块法宝。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夏洛小猪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夏洛的网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可爱的小猪
读《夏洛的网》有感
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