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丽
【摘 要】国家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也随之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如何做好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确保学校资金使用合法合理。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审计;问题;措施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新会计准则。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也是日新月异,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也是紧随改革步伐做出科学合理的改变。在一年的会计管理实施过程中,学校的财务管理尚存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完全与新的体制及制度紧密结合,未能充分体现学校资金运用的科学性。
一、新会计准则制度说明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该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2018年2月1日,为确保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平稳过渡,促进新制度的有效贯彻实施,财政部制定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处理的规定》(财会[2018]3号)。新会计准则主要规定了政府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报表格式及其编制说明等,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会计制度改革,推动做好新会计准则在各单位的切实执行,进一步提高单位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财务人员配备不齐,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专职财务人员。大多数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兼职,不了解《会计法》、《预算法》和《审计法》等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对财务的账务处理知识也似懂非懂,没有办法做出财务预算编制、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2.相关财务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失。目前的中小学校由各市县区的中心学校集中进行财务管理,中心学校未制定统一的相关制度,学校自身也没有制定相关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在处理财务工作时无章可循,导致中小学校在管理上自由发挥,分工不清,学校职责、权利、义务和运营风险等管理混乱。
3.内部控制管理不規范。中小学校大部分有独立的财务部门,少数未设置财务室由任课教师兼职,存在一人兼任出纳、会计、印章管理人员等多个岗位的情况。财务管理重要岗位和印章管理人员设置不分离,甚至个别学校一人包办;教职工报账的发票未能核实取得的合法性,发票真伪鉴别等;容易出现操作风险,财务内部控制基本没有,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学校的长期稳健发展。
4.办学成本过高。教学设备、基础建设维修、耗材办公用品等一次性消耗品的采购,没有进行合理的价格询价,缺少资金运用落实监督;教职工的工资福利支出也是逐年增长;教职工在使用各类办公用品时也未做到节约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导致财务支出的成本逐渐上升,学校有限的收入覆盖不了逐年增长的支出。
5.未设置财务管理内部监督职能,监督不到位。上级主管部门仅仅文件传达,具体的要求有没有完全执行,并未到达学校现场督导。校内日常财务管理大多是事后检查多,事前和事中缺少监督,专项检查督导多,日常监督不足,流于形式监督不到位,会造成学校资金浪费或损失的风险。
三、中小学校财务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1.存在乱收费现象。中小学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财政投入资金也有限,办学成本日益增加,导致有些学校的资金缺口较大,为了覆盖学校的支出违规收取借读费、择校费、赞助费等。违背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损害了学生及家长的切身利益。
2.存在超支现象,未科学控制资金的使用。中小学不注重预算管理,根据日常需求随意超额支出预算款,预算项目之间挪用,不按规定超额发放津贴或补助等情况。有些学校采购时根本不管预算,需要就买什么,有些大型多媒体设备采购后维护成本也是居高不下,但设备使用率极低,有的学校沦为摆设。不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违反预算管理制度,容易造成资金浪费或短缺的情况,不利于学校正常稳健发展。
3.资产管理不规范。中小学校一般都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由任课教师兼任,也没有设置本校的资产管理制度。采购时资产登记后就算完事,以后每年没有做到定期清查,按时折旧或报废,无法做到账实相符,外部检查资产清查工作又得重新开始,这样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容易造成资产缺失。
4.财务公示不及时甚至不公示。收费标准、收入支出等财务报表公开的意义是监督学校的财务管理,而监督的意义是督促学校的财务管理更加合法合规。目前社会大众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媒体曝光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财务数据也要依法公开,经得起公众的监督。依法公开的财务信息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也会因此获得正面的形象宣传。
四、改进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1.领导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理能力。学校财务管理是正确处理办学发展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的关系,最终目的是教学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首先要领导重视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认识,自身也要加强财务规章制度知识培训学习。其次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掌握财会法律知识,正确处理财会业务,做到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密守信。再者,加强财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落实岗位职责,一人一岗,会计出纳不兼职。
2.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是提高学校运营效率的根本。中小学校须在国家颁布的相关财会法律法规制度下,制定本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予以公示。现阶段需制定的制度有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结算支付、财务报销及票据审查及管理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建立制度时应因地制宜,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展现出实际可操作性和校的所有部门都要遵守。
3.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制度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能落实到位,按照程序办理资产入库、报废、盘点等流程,监督各科室的资产管理情况。定期与不定期的实物盘点要做到固定资产的账务与实物相符,确保学校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4.加强内部审计,重视内部监督工作。首先,应对学校的资金收支、教学办公物资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等工作的流程建立监督机制,不得一人兼任多岗,形成交叉管理的监督模式。同时将以往的事后监督扩展到事前和事中监管,实现财务工作的整个流程监督。其次,学校每年或每半年开展全校工作内部审计,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到位,并以此参考完善相关财务制度,防范操作风险。再者,做好学校财务公示公开制度,对于学费收费标准、学校重大事项和重大资金收支依法依规在校内公示栏进行公开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王晨明,周欣.政府会计实务及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9.
[2]祝蓓.北京市C区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研究[D].2015.
[3]王国威.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审计,2016,(33).
[4]吴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7,(5).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