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 要】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内部审计已成为高校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坚守着高校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本文通过分析教育内部审计发展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和瓶颈问题,提出教育内部审计应主动提高政治站位、立足科学定位、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策略,切实履行审计监督服务职责,为高校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发揮更突出的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教育内部审计;挑战;策略
“十三五”时期以来,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很多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持续加大。教育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的经济卫士,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已发展成为高校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坚守着学校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为学校完善治理体系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教育内部审计发展同样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和瓶颈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主动应对。
一、教育内部审计发展迎来新机遇
1.内部审计职责新定位和发展新要求。2018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对内部审计职责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增加了内部审计要对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明确了内部审计与学校事业发展之间内在的、紧密的正相关性。二是增加了内部审计要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措施情况进行审计的要求,明确了内部审计履行职责的首要任务。三是增加了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应当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对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明确了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之间的“接力跑”关系,同时对内部审计成果的质量、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2.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内部审计转型发展新机遇。一是“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围绕着高校师资队伍、创新人才、科学研究等建设活动,必然需要内部审计做好独立评价、有效监督和精准建议工作,在优化治理结构、加强过程管理、绩效考评等方面,必然需要内部审计发挥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二是内部审计业务转型发展的方向与高校“双一流”建设管理需求高度契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特有优势,引领审计理念创新和审计实践创新,助力高校“双一流”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将成为教育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更能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特担当。
二、教育内部审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瓶颈问题
1.教育内部审计还需要提高站位。一是在对标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政策措施的主要目标和执行标准,以推动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执行和有效落实为首要任务,加强审计理念创新和审计方法创新,做到审计履职到位,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二是在促进学校各部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管理责任和业务监督责任方面,还需要主动加强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聚焦管理行为,促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2.审计工作的系统性不强。一是对点的审计多,对线和面的审计少,没有做到点线面一体化;缺乏对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主要风险点的持续监督,影响审计结果的实效性。二是审计业务类型过于集中,70%的审计力量集中在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结算审计等基础业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覆盖面不够广。
3.审计工作的深度精度不够。审计工作往往对资金(钱)关注多,对资产资源(物)关注得少;对经济活动结果关注得深,对经济管理过程关注得浅;针对局部性、业务层面的审计建议多,对于全局性、体制机制层面的审计建议少。
4.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的机制和措施不完善。对于审计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甚至屡审屡犯的情况,缺乏制约措施和问责机制,审计整改质量得不到保证,审计监督实效大打折扣。
5.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不健全。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以及作为加强二级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还不充分。
三、推进教育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策略
以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为指引,教育内部审计应主动提高政治站位、立足科学定位、坚持创新发展,为促进高校健全内部控制、防范经济风险、落实管理责任和提高资源绩效,切实履行审计监督服务职责,为学校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发挥更突出的建设性作用。
1.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教育内部审计新目标新任务。一是明确教育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教育内部审计是高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的决策体系、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共同构成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新时代教育内部审计要站在推动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高度,通过不断完善教育审计各项制度机制,以形成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审计监督机制为目标和方向,积极推动转型发展。二是根据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决策部署和审计署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系统对内部审计提出的工作要求,教育内部审计要以推动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执行和有效落实为首要任务,要以促进高校实现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为工作目标,主动谋划创新发展。
2.强化政治担当,立足教育内部审计的科学定位。一是促进高校完善内部治理。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治理的根本。围绕高校改革发展大局,内部审计要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破除制度机制障碍方面下功夫,促进大学建设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紧扣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跟踪国家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政策措施落实的堵点和难点,加强“双一流”建设过程监督和绩效考核评价,进一步提升一流大学建设执行力和建设实效。三是为办学治校保驾护航。主动对接国家审计的重点项目安排,加强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和管理审计工作,促进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高校落实落地,防控政策管理风险。积极探索对学校重大决策、发展规划、战略部署、重要措施落实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审计,促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助力学校建设发展。
3.加强审计监督服务,增强审计实效。一是加强重点领域审计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和风险导向,加强对学校重点建设资金管理、人才经费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和实验室仪器设备耗材采购管理等重大资金、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监督,加大对资产资源集中、经济活动密集的重点领域监督力度,维护学校经济健康运行,促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二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坚持离任审计和任期审计相结合,促使领导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三是强化关键环节审计控制。加强投资评审和绩效审计,促进提高资源利用绩效和落实管理责任。四是建立常态化的内部控制评审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排查和识别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建设工程管理、采购招标管理、合同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主要风险点,改进制度设计缺陷,堵塞管理漏洞,强化制度执行,有效健全内部控制。
4.构建立体化管理体系,提升审计工作效能。一是健全在学校层面进行审计立项和立项调整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高校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治理管控类审计立项,由校长签发审计任务书。包括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建设工程过程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专项经费审计、审计调查等。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立项,由学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二是完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审计过程联动和审计整改联动,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增强审计监督合力。三是采取公告、通报、专报等多种形式,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增强监督效能。
5.建立全周期管理制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一是落实审计结果及整改结果运用责任制。强化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负责人的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按期完成整改,接受督促检查。审计部门负责督促整改落实,开展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审计“回头看”、后续审计、审计整改情况通报。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将审计结果、审计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民主生活会的内容,并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财务部门负责将审计结果作为預算安排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部门负责核查处理审计移交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二是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整改限时“对账销号”、审计“回头看”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审核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强化审计结果运用,落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形成审计发现、落实整改、后续监督的长效机制。三是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审计结果及整改结果运用情况反馈机制,形成监管闭环。根据审计结果、整改结果和问题线索查处情况,由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参考文献
[1]鲍国明.推动内部审计结果运用促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J].中国内部审计,2020,(1):4-11.
[2]李翠珍.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4):52-54.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