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审计演变看古代中国国势变化

2020-12-09 05:27吕品
审计与理财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家审计

吕品

【摘 要】审计属于统治国家的工具之一,从国家审计的演变可以窥见古代中国的国势变化。

【关键词】国势;国家审计;古代审计;审计独立性

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其实反映的就是当时国势的起起落落。对中国各个王朝兴衰沉浮的探讨是中国历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目的就是为了总结前人经验而供后人参考,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许多因素决定着国势的变化,如帝王将相的深谋远虑与勾心斗角、教化学说与法典规章对人们的心智引导、外部敌人的强弱变化与环境制约、人口与土地的相互作用、新物种的引入和新技术的发明推广等等。

目前我国还没有以国家审计的视角重新审视过古代中国的国势变化情况。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作用在于对经济核算结果进行监督,为国家财政把关,还包括审计官员的业绩好坏。一个国家要正常运行就离不开健康的财政和高效的官吏团体。在帝制时代,如果国家能保持良好的财政和清明的吏治,国势自然强盛。而审计正是以一种相对超然的地位来实现对财政和吏治的监督。

一、中国古代审计演变的历程

在封建专制王朝中,审计职能与其他机构的职能一样,总体上服务于统治者对国家的统治,属于“御下之术”,可以用于约束下属官员,也能够让统治者掌握更贴近实际的信息。审计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演变。我国的审计萌芽于夏商,在周朝时初步成型,秦汉时期日趋完善,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进一步发展,到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五代之后的宋朝是一个转折性的朝代,此后审计的地位逐渐下降,独立性和权威性越来越差。审计的演变历程暗合着国势的演变历程,耐人寻味。

1.经历夏商周而逐渐成型。

夏朝时期的审计仅仅是考核诸侯及酋长的贡物,这是赏罚的基础,夏后自己都能检查物品数量,但起码和进贡的人员有所区分,这一点与商朝类似,只不过商朝有了真正的监察官员——宰和臣,监审一体,相比夏朝有所进步。

周朝再次进了一大步,真正有了审计的雏形,宰夫和小宰依据相应的“法”来审计财务部门和仓库的收支情况,财审分离,监审一体,有典章可依,审计的独立性强于夏商,且财审分离、监审一体的国家审计形式被后世多个朝代采用。

夏商周三朝,审计的系统性和专业性逐步上升,独立性也在加强,周朝的审计已经能够处理较复杂的经济活动,但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审计机构并不独立。

2.上计制度的诞生和评价。

东周及秦汉的上计制度也是监审一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经过春秋战国的发展与检验,到秦朝时已相对成熟。上计制度财审监督做到了部分分离,由御史和财务人员共同负责审计工作,并逐渐形成了与监审相关的法律制度,把业务流程和形式都固定下来,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也提出了要求,法制性越来越强。秦汉时期对法律的严格执行强化了审计的权威性,但君主的权力大大增强,君臣争权更加激烈,审计更容易陷于权力斗争而失去独立性。秦以法术治国,秦和西汉前期执法严格,尽管在独立性上有所不足,但在法制保障下的审计效果依然较好。到了西汉后期及东汉,儒术渐渐成为主流,法律执行效果下降,就影响了审计效果,再加上财务部门本身就要参加上计,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效果也就大幅下降,吏治崩坏。

3.在隋唐走向全盛的比部审计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君主权力受到一定限制,这让君主对御下之术有更强烈的渴望,审计在多方势力交锋的动态平衡中更容易获得相对独立性。在曹魏时期比部出现,至北齐时,已有明确的审计职能,这一独立审计机构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审计的独立性大大增强。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发展成熟,是中国古代审计发展的巅峰。比部设于刑部之中,与财政部门完全隔离,财审分离彻底,拥有司法权并配备多位专门的官职,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得以保证。三省六部制的完全确立优化了官僚体系的内部控制,皇帝也重视比部审计,就连皇室用度都要经过比部勾检。到了唐玄宗时,在地方上同时拥有经济与军政大权的节度使权力增强,经过安史之乱,逐渐架空中央政权,隶属于中央的比部无法审计节度使,使得比部的权威大损,同时也缩小了比部审计的范围,这让比部的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4.审计逐渐走下坡路的宋元明。

宋太宗早期,审计由独立的机构,如比部和审计院来执行的。后审计院被取消,建立二府三司制,审计权落入财政部门之手,财审合一,作为外部审计机构的比部仅形式上存在,完全丧失独立性。元丰改制一度恢复了唐制,审计独立性得以提升。但司马光再次让财审合一,完全丧失独立性。南宋时期也不怎么重视比部审计,连派遣的官员都往往采取兼任的方式,主要还是由财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独立性可见一斑。

元朝彻底废除三省制,中书省独大,六部归于中书省,也是以财务部门审计为主,还有一部分是监察部门附带的审计,在中央是御史台,在地方有行御史台,彻底废除了比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但由于监察部门的介入,情况稍好于宋朝。

明朝最先模仿古制,还设有比部审计,后来完全取消,而且审计权分散了,还是以财务部门审计和监察部门的附带审计为主,独立性丧失。

5.短暂高效的清朝审计。

清朝在借鉴明朝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将审计权集中起来,财审合一的同时监审合一,体系相对明朝比较严密。虽然审计缺乏独立性,专业性也值得怀疑,但由于监察部门的严格和自成体系,弥补了一部分独立性缺失,效果远好于明朝。雍正时期成立的会考府独立于一切行政机构,配备最高层级的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得审计独立性达到了最高水平,对整顿吏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乾隆朝以后的清朝吏治重新走向墮落,并一直持续到近代。

二、审计折射国势变化

国家审计与国势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夏商周一直到隋唐,我国的国势虽经历波折,但总体看稳步上升。夏商周时期,我国属于后发国家,相比于世界文明中心的两河流域是落后的,当时中原地区还在使用青铜器,而赫梯人已进入铁器时代。此时的审计也很粗糙,但西周审计制度相比于夏商两朝已经进步巨大了,这与国势的上升也很契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战争规模越打越大,哲学文化也出现了大发展,百家争鸣,经过四百年的东周乱世,七大诸侯国的国力空前强大,铁器也渐渐投入使用,生产力进步,国家的运行机制也越来越先进,人们对审计的作用认识的越来越多,上计制度诞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发展水平也逐渐从追赶变为平齐甚至超越,这一时期诞生了优秀的骑兵和可标准化生产的单兵弩。

到秦朝时,中国已成当时世界的第一超级大国,律法森严,组织严密,技术先进,装备精良,审计活动也做到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这体现了法家思想,以法术治国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先王之道”。审计在有效抓取社会资源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国家制度的先进性远超世界其他国家。尽管审计尚没有从财务核算中彻底独立,执法严格,再加上国家开始重视人才,专业性的人才发挥空间越来越大,民间也开始兴办学校培养专门人才,财务、审计职能渐渐由专业对口的人士接替,职能的专业性逐渐提高,国家对审计队伍的进入也设置了门槛,保障了专业队伍的知识技能。西汉承袭秦制,审计水平继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人员配备、鉴证标准、审计流程都有详细规定,使得审计可以在既定轨道中运行,制度化做得很好。秦汉两代也是国势蒸蒸日上的时期,版图急剧扩张,占领河套、岭南和西域,但到了西汉末期和东汉时期,儒术渐渐取代法术,法制的权威性下降,审计也受到影响。与之相对应的,国势也出现了下行迹象,控制范围收缩,东汉后期对西域的控制几乎完全丧失。制度失去了约束力,审计也就无能为力了。

魏晋南北朝时代,国家分裂动乱,世家大族势力庞大,权力斗争激烈,统治者权力受到一定影响,独立的比部审计有了生存空间。到了北齐时,比部已成为明确的审计机构,相比秦汉之时可谓一大进步。不过此时的国势受到分裂战乱影响而下降,审计独立性的提高并不足以弥补国家动荡造成的负面影响。南北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大发展、技术进步的时期。这一时期在思想上,清谈盛行,在武备方面,马镫装备骑兵,骑兵从此成为战场主角。

隋朝统一中国后继承了比部审计并将之发扬光大,到唐朝之时进入了中国古代审计的巅峰。此时中国国势也到达了高峰,无论是疆域面积还是文化影响力以及军事实力都达到了历史巅峰,与审计的演进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唐朝在集权和分权中举棋不定,早期是集权状态,中期分权,后期想集权也无能为力了。总体上看,唐朝的中央集权相比之后的朝代还算是适度的,由此看来审计需要在适度的权力环境中才能正产运转,尽管权力的平衡尺度往往难以把握。

宋朝相比唐朝国势大大减弱。从宋朝开始我国的皇权越来越大,越来越缺乏制约,与此同时审计的发展也开始走回头路,从独立的比部审计变为落后的财审一体,连监审一体都没做到,独立性完全丧失,直到元丰年间才暂时恢复比部审计。后来司马光又改为财审一体的模式,这使得审计这一统治工具的实用性大打折扣,朝廷极度腐败,直到南宋也没有恢复审计的独立性。由于官员和军队从上到下的腐败无能,再加上蒙古帝国的迅速崛起共同导致了南宋灭亡。这是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原王朝第一次被游牧民族彻底征服,具有重大历史影响。宋朝的国势由此可见一斑。

元朝加入御史臺审计,情况比宋略好,但设置粗放,效果一般。元朝的国势也受到影响,其广阔的疆域皆继承自蒙古帝国,并不能证明自身的强大,元朝坐拥最大幅员而无法号令西方各个汗国,权威尽失。元朝管理粗放,统治阶级野蛮落后且不思进取,中国的文明程度大幅度倒退,审计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再也无法保证。

明朝在刚建立时一度恢复了独立的比部审计,但明太祖后期直接取消了比部,分散了审计权,皇帝把所有权力抓在自己手里。明朝的审计工作是自隋唐以来最差的,这也导致后期被权力制约机制更好的西方国家后来居上,最后亡于财政崩溃,其国势自不必多说。

清朝把中央集权推进到了顶点,审计的权力相对明朝更加集中,但也是财审一体和监审一体结合,相比古代并无多大进步。与之相对应的,国势也是原地踏步,固步自封,渐渐与崛起中的西方拉开了差距,甚至于越来越落后,放弃了最后赶超西方的机会。只有雍正时期的会考府是国家审计的一大进步,可惜仅存在了三年。

三、结论

抛开历史模糊的夏商周不谈,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国家审计逐渐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制度化建设愈加完善,独立性也在缓慢增加。在大一统的秦汉时代,国势大升,审计水平却先升后降,到了东汉后期,权力斗争激烈,审计成为政治斗争工具之一,独立性无从谈起。在采用独立性更强的比部审计的大一统朝代,如隋唐,国势达到了古代中国的巅峰。从宋朝开始,国家审计朝着独立性降低的方向演变,审计水平下降,国势也在下降,进而被游牧民族彻底灭亡。元明清的审计水平也没有提高,审计粗放混乱,皇权高度集中,朝廷的权力制约体系荡然无存,审计毫无独立性,难以发挥功能,明朝最终亡于腐败和财政崩溃。清朝吸取了明朝经验,审计权相比明朝更加集中,监审一体、财审一体,审计水平高于元明两朝,但也仅此而已,独立性更高的会考府得不到推广,整体审计水平停滞,国势也就停止发展了,逐渐落后于西方。由此可见,审计的发展水平与国势高低具有关联性。

参考文献

[1]冯勇.中国古代审计制度中的权力制约机制[J].法商研究,2007,(1).

[2]方宝璋.中国古代审计史概论[J].审计研究,2017,(5).

[3]蒋大鸣.关于中国审计起源与早期审计发展历史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08,(12).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国家审计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变革研究
国家治理视阈下的国家审计正义价值探析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对国家审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