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统来说,璎珞同“缨络”,是指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及我国古代贵族常佩戴。
缨络包括属于项圈的颈饰、从脖子上一直挂到胸前的花鬘和串珠、从左肩斜挂的“半缨络”等,甚至还有腰间的宝带与手上的臂钏,极为繁复,其形式复杂多样,在各种图像中少见相同者,但基本结构可以大致确定:以一个项圈为主,在项圈周围饰以由珠宝玉石组成的各种花形装饰物,并在正中挂有坠饰。若要区分“璎珞”与“缨络”,在书籍中可观二者的细微差别:
《说文解字注》(汉代许慎撰写,清代段玉裁注)中这样描述:“缨,冠系也,冠系,可以系冠者也。系者,係也。以二组系于冠卷结颐下是为缨。络,絮也,今人聊络之言合本于此,包络字,汉人多假落为之,其实络之引申也”。在《辞源》第三版(1915年第一版)中:“络,有粗絮之意。缨,结冠的带子;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如帽缨、枪缨。缨络,珠玉缀成的饰物;缠绕”。璎,解释为“似玉之石”,珞无更多解释,只有见“珞珞”“璎珞”。“璎珞”解释为“串珠玉而成的装饰物,多用于项饰,同缨络”。可见“缨”、“络”单独解释与丝线有关,而合起来就可解释为“珠玉缀成的饰物”,而“璎”、“珞”单独解释与玉相关。
《珠光翠影》中,第一次单独讲述“缨络”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章,“缨络又写作‘缨珞’,有时也称为‘花鬘’”,并解释“缨络主要是用珍珠、宝石和贵重金属串联制成的首饰”;在辽金时期一章,作者将“缨络”一词换做“璎珞”,这可能与相关古书籍记录有关。
《红楼梦》中常提到璎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无名氏续的《红楼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脂砚斋评石头记》,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至二十八回)以及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高鄂续的《红楼梦》,其中前三个版本中,第三回,王熙凤“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宝玉戴的是“金螭璎珞”;第八回,宝钗戴的是“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第三十五回,玉钏也是结“梅花络”,即用丝线编织,可用金线;第五十三回,紫檀透雕上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第五十三回有注释为“同缨络,原指珠玉穿成的颈饰,这里指一件带穗子的刺绣陈设品”。而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除了第三回王熙凤戴的是“赤金盘螭缨珞圈”,其它的与其它三者相同。
由此可见,现今人们多用“璎珞”一词,但“缨络”出现更早,“璎珞”来自梵文。根据偏旁部首,“璎珞”与珠宝玉石相关,“缨络”与丝绣编缀的饰物相关,实际二者可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