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丽
(广东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妇产科作为医院较高风险性科室,许多产妇会在妊娠期间出现较为明显的身心变化情况,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情绪的同时,还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对于护理方面需求的不断提高,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更具优势的优质护理干预开始得到广泛关注[2-3]。该护理方法可通过强化基础护理措施的方式,使得整体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本次研究对我院妊娠期产妇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方法,旨在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效果的差异性,具体内容如下。
采集2017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我院妊娠期产妇110 例,通过随机法分为55 例对照组与55 例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年龄21~36 岁,平均(27.25±3.01)岁,孕周36~41 周,平均(39.2±1.6)周;研究组年龄22~35 岁,平均(27.02±2.86)岁,孕周36~41 周,平均(39.7±1.3)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病房护理等。
研究组:本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排班灵活。使各位护理人员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是确保护理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对妇产科各护理人员的排班情况进行灵活安排。首先规定每位护理人员每周工作时长,在每天8 h 为原则上固定1 名护理人员上白班,再根据各位护理人员实际情况及产妇数量灵活调整排班时间,确保白班与夜班安排的合理性,并保障各时间段均有至少1 名护理人员在岗,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按照APN 护理排班原则,使交接次数尽量减少,以降低产妇受到干扰的程度。
(2)责任包干制度。建立优质护理小组,并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长,确保各位护理人员均能够按照相应职责坚持岗位,使护理责任得到具体落实,使产妇得到相应护理监督。
(3)病房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产妇喜好,对病房环境进行适当调整,使产妇能够享受到温馨、整洁与舒适的休息环境;护理人员需对病房的温度与湿度进行适当调节,使其维持于合理范围内,并做好相应的保暖措施,以防止产妇出现感冒情况;护理人员需定期开窗通风,以保障病房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病房走动情况,并以轻拿轻放为标准控制病房噪音,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休息环境。
(4)母婴同室模式。通过母婴同室模式使产妇心理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进一步减少产妇抑郁情况的发生率;护理人员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使产妇能够享受到人文关怀。
(1)统计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计算总发生率。
(2)通过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以100 分为总分,以评分>90 分为十分满意,以评分60~90 分为一般满意,以评分<6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抑郁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更低,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情况[n(%)]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n(%)]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服务理念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得到相应改变,优质护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中,并取得显著护理效果[4]。由于我国以往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妊娠产妇为初产妇,其缺乏相应经验,当妊娠期间身体出现变化时往往会导致心理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出现[5]。
常规护理干预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护理模式,其具备广泛性,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临床护理,但由于该模式缺乏针对性,因此整体护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6]。而优质护理干预则是通过对各种基础护理的强化,坚持以产妇为中心,以全方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有助于护理专业内涵的深化,对于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7-8]。
通过研究可发现,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抑郁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更低,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优质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使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降低,可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母婴健康程度。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满足患者对于护理多方面的需求,有助于稳定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产妇妊娠过程中,通过优质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可起到个性化护理效果,该护理方法不仅可使妊娠结局得到改善,还有助于减少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